限韓令遭無視?940萬中國遊客令韓國變強硬

這幾天流行歲末盤點,對韓國來說,2016既是「地震年」又是「豐收年」。「地震」是指朴槿惠政府因為特權事件而名存實亡。可惜的是,韓國代總統黃教安比朴槿惠更加強硬,不斷催促軍方儘快部署「薩德」系統。

「豐收」則指的是韓國雖然沒完成既定的GDP增長2.8%的目標,但也不乏亮點,尤其是外國遊客數量達到破紀錄的1720萬人,相當於韓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這提振了韓國經濟,也擴大了韓國政府的試錯餘地。因此,「海外探客」認為,2017年還會延續2016年的態勢,韓國方面會更加有恃無恐、更加強硬。

為什麼會作出這種令網友不太舒服的判斷?因為在2016年訪韓大陸遊客達到800萬人次,香港遊客也超過了60萬人次,台灣省遊客超過80萬人次,合在一起計算的話,中國訪韓遊客已超過940萬,暴增30%以上。來自中國的遊客成為韓國旅遊業和韓國經濟的救命稻草,韓國政府已經打算為高端中國遊客提供「韓流簽證」。

如今的韓國已經離不開中國遊客。根據2016年8月的數據,2015年訪韓中國遊客創造的經濟效益就比2011年增加了3倍多,為韓國創造了20萬就業崗位,經濟效益超過1600億人民幣。在2016年,這個數字恐怕將超過2000億。照這個趨勢,2020年左右,每年訪韓中國遊客將達1500萬人次,消費總額將高達500億美元。

眾所周知,韓國趁「非法仲裁」公布之時「趁火打劫」,宣布部署「薩德」系統,這種小人行徑令人不齒,因此江湖上就流傳「限韓令」而中方則一直否認其的存在。不過,探客發現,那段時間「韓流」的確風光不再。

然而幾個月過去,韓國方面損失並沒有預想中的大,而中國遊客對韓國的熱情反而愈加高漲,這就讓韓方產生了「占了便宜還賣乖」的狹隘心理。韓國外長就公開教訓民間人士要有「大局觀」,沒必要高估「限韓令」的作用。

不僅如此,韓國還加緊進行軍事部署。「海外探客」不久前寫了一篇原創文章《韓國同時向3個鄰國「亮劍」:內亂未平就作死?》,指出韓方越來越覺得打「強硬牌」很好用。

當然美國方面也給予韓方大力支持,就在今天(12月30日),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布獲得了韓國的訂單,將在2019年8月前研發韓國版的F-35噴氣式戰機。

既然經濟上沒遭受到報復,而且美國還在後面力挺,韓國方面發現「好日子」從天而降,以前還得顧及鄰國反應,如今是鄰國要看自己的臉色。幸福來得如此突然,以至於有點忘乎所以。

看到這種現狀,估計很多網友心裡都很不痛快,也許又要發狠怒罵。不過探客認為,其實需要反思的,不是如何叫囂滅了誰誰誰,而應該反躬自省。當年英法聯軍進攻大清帝國的首都時,竟然有百姓搬來梯子、送來食物和水,做成不少買賣。為什麼出現這種狀況?

因為在當年,政府是肉食者的政府,不是百姓的政府。政府不愛百姓,百姓又如何會愛政府?百姓不是政府的主人,也就不會珍惜政府。孫中山先生曾經痛感這個大國是一盤散沙,根本就沒有統一的意志與凝聚力。

而日本則作了一個榜樣:80%的日本人對華無好感,因此訪華日本遊客的數量連續5年直線下降,2015年已經比2010年減少100萬人以上,政府的意志能夠成功轉化為國民的具體行動。很多事不服不行。如果國民的聲音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如果國民的權利能夠得到真正尊重,恐怕也不會出現令人痛心的局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8797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