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因為一段恐怖組織視頻,土耳其再次封禁臉書、推特,但一家中國人創辦的新聞類APP卻意外用戶激增。GüNDEM,中文翻譯「話題、議程和熱門」,目前日活已經接近100萬,成為土耳其「增長最快的內容聚合媒體平台」。
「其實我們也會提心弔膽」,12月28日,當和觀察者網聊起這事兒,創始人艾地哈木·阿地力道出了心聲,不過,儘管承認困難和挑戰重重,他卻更願意談戰略、能力和願景。
艾地哈木·阿迪力(左三)今年8月在德國考察
「我們成功的原因非常複雜,但核心是『三個尊重』。尊重用戶,尊重當地法律,尊重當地的商業環境。」艾地表示,他特別反感一些人說「占領XX國家、打敗什麼人民」,「我們不覺得是在搶占土耳其市場,而是服務好這個市場和這裡的人民。」
這也讓他格外贊同中國近年來在處理海外敏感問題時採取的「尊重當地人民」的立場,「這是一種智慧和自信的表現。」
談到在土耳其的發展,艾地坦言,土耳其當地的大媒體已經轉戰移動端,實力雄厚,但自己的企業也有獨到之處,「我們站在中國巨人的肩上」,「在高新網際網路科技方面,中國技術全球領先;中國市場的商業模式、理念和變現手段早就百花齊放。全世界很多地區還沒有想到過東西,在中國已經經歷過長期的競爭和完善。」
艾地畢業於北大計算機系,懂五門語言,尤其喜歡歷史,「中國史、東亞史、歐洲史,我基本上看了無數次」,他認為,自己的努力也是出於一種「歷史使命」。「我是中國人,又是少數民族。我懂漢語,又懂土耳其語。我還恰好還在從事中土兩國的商業交流。」
說起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發展,艾地也總結起了感受,「中國的B2C(對消費者 )產業在海外的存在感很低。但隨著產業升級的進行與國力的上升,中國產品在海外的地位會慢慢改變。」
而在B2B(對企業)的領域,艾地認為,中國的高鐵、核電、水利、公路、電網世界聞名。土耳其的高鐵,第三個橫跨歐亞的大橋都是中國建的,中工、中鐵、哈電、工商銀行在當地都很有名,「這隻有做得到或者做不到,其他的國家根本做不到,也就不用比較了。」
除了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最好的內容服務,艾地還有另一個目標。他發現,歷史上的大國崛起,總伴隨著媒體的保駕護航,但「中國的國力和目前的媒體實力卻並不匹配。」
「你可以說我們有一些『驕傲和傲慢』,但『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們願意肩負這個使命,用我們的技術、文化、理念,去促成中國媒體在海外的影響力。」
觀察者網:艾地你好,我們先從你的北大學霸經歷聊起吧。聽說你懂七門語言?
艾地:是五門(笑)。首先我本來是在一個多民族的地區長大,像哈薩克族他也會說維吾爾語,反過來也一樣,我這一出生就會兩門語言了。我又是上漢語學校,從高中開始學習漢語。我本來喜歡學習新東西,英語、德語、土耳其語也學得很用心。另外,我父親算是新疆最早一批到北京上學的大學生,他也經常鼓勵我多學幾門語言。
觀察者網:你的成長過程中,有什麼難忘的或者有意思的事嗎?
艾地:最難忘的事兒應該是在高中吧,我復讀了一年。當時在昌吉住校,可能我的個性也比較突出,比較「不會做人」,然後就被孤立了。嚴重的時候,每隔一兩天,就有五六個同學來欺負我一下。那段時間非常孤獨。
但你也得活著呀,得想辦法開心地活著,還不能影響學習。所以那段時間我就是各種想辦法堅持下去,不斷鼓勵自己,激勵自己。到最後,還算給自己一個滿意的答覆吧,考上了北京大學。
現在我覺得,未來才是最重要的,每一個過程都是一種恩賜,能夠享受並利用好這個過程就是一種成長。當時我才十七八,什麼都不懂,所以也非常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非常地支持我。
我記得有一次跟同學們吵架了,那次真的忍無可忍,就跟母親打電話說不想復讀了。我媽當時就說,艾地你是個男人,你如果說你不復讀了,你當初考到哪裡,我作為一個女人我能幫你搞定,你也不要廢話。但是,如果你這次作了這個決定,那就是放棄,你是真的要作這個決定嗎?
當時我哭得稀里嘩啦的,暫時掛了電話,兩三分鐘後,大概冷靜下來了,我回電話說:「媽,你別管我了,我繼續在這兒搞。」
艾地父親拍攝的照片:艾地與祖爺爺,這張照片曾在新疆克拉瑪依的一場攝影比賽中獲得金獎
觀察者網:你當時是怎麼樣想到去土耳其去創業呢,對於大多數人,土耳其還是比較陌生的,可能更多是在國際局勢動盪時才會去關注。
艾地:這個問題特別容易被問到,可能是因為中國人對土耳其還是不太了解,甚至可能也不太願意去了解吧。
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是土耳其的突厥文化、語言,跟整個中亞,還有新疆的西部,都有一定的相似度。對於新疆的少數民族來說,它沒有那麼陌生。
第二個原因,我在2013年時曾與土耳其有過合作,給一個外包商工作。所以,我們並不是憑空就去了土耳其,一切是水到渠成而已。
說到這裡,我想再簡單地說一下,有些公司和創業團隊,他們更多是一拍腦袋就想去做一件事,但事情的發展,有時更多是一種自然的過程,這樣成功率更高,努力也不會淪為無用功。
此外,我在去土耳其之前去過日本、韓國、美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塔吉克、亞塞拜然。韓國美國市場太成熟,能做的不多。而土耳其的網絡環境、人文和政治環境都比較開放,也比較世俗,更加願意去接受一些新鮮的東西。
觀察者網:聽說你之前也做過一系列產品,怎麼會想到做「今日頭條」?
艾地:我們一直在試水,哪怕一些數據並不理想。之前跟土耳其電信合作過軟體商店,也做過土耳其版91軟體商店、土耳其的好123、美團。
當時做著好123,它是各種網站的分發渠道。我們就想,能不能把一些內容,比如說笑話啊、新聞吶,文字啊,也放到一個網頁上。其實很自然。
除了產品的形式,我們在變現的手法上也在不斷嘗試。從今年11月開始,我們已經啟動了一個變現戰略,大概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做到每天2000美金。明年三四月,希望做到5000美金。六七月,希望做到一萬美金。這也是我們明年的工作重點,希望能達到流水1億。
艾地提供了公司11月6日-12月29日的每日變現增長趨勢,因涉及商業機密,具體數字已被隱去
觀察者網:目前能夠獲得這樣的成績,你認為有哪些原因?你們是怎麼拿到當地80%的媒體版權的?
艾地:我們的成功原因非常複雜,但核心是「三個尊重」。尊重用戶,我們進行了多次線下訪問,獲取用戶需求。尊重當地法律,比如簽署了80%左右的媒體版權。最後,尊重當地的商業環境。
我曾在一些「出海」群里看到什麼「占領XX國家、打敗什麼人民」的說法,對此我很反感。我們不覺得是在搶占土耳其市場,而是應該服務好這個市場,和這個地區的人民。
拿到版權的原因也很多,首先還是文化上的優勢。我們會和合作方進行非常充分的溝通,說清楚我們到底在做些什麼,我們會變成什麼樣,能夠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和未來契機。
另外,我們的成功之處也在於能把競爭對手轉變成為合作夥伴。但是具體的操作方法就是核心機密了。
觀察者網:目前你的產品在下載排行榜上僅次於推特,成為了土耳其「增長最快的內容聚合平台」。你們離土耳其最大的新聞類APP距離有多遠,下一步的目標是什麼?
艾地:我們永遠希望成為最有價值的內容聚合平台,但「最大」的定義千差萬別,可以是用戶數量、使用時長或者轉發數量。所以這個詞很難有效定位我們的價值。
土耳其的幾大媒體都已經從傳統紙媒轉向了移動端,它們長期耕耘,有深厚的用戶基礎,還有更強的影響力和公信力,而且都有10億美金的估值。我們不談「最大」,也是想尊重這些媒體。
但是我可以自信地告訴大家,我們是發展最快的。我們的目標是成為「最有價值的」聚合類資訊平台。和本地區的傳統媒體相比,我們有三大區別。
第一,在高新網際網路科技方面,中國在第一梯隊,技術全球領先,比如人工智慧,大數據算法。
第二,我們背靠中國,深刻了解中國市場百花齊放的商業模式、商業理念和變現手段。比如視頻直播、今日頭條風格的廣告、問答欄目。全世界很多地區還沒有想到過東西,在中國已經經歷過長期的競爭和完善。
第三,土耳其地跨兩大洲,我們的擴張潛力巨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