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央行出手了!
在昨天深夜,彭博資訊社鬧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破7」的大烏龍之後,今天(12月29日)傍晚中國央行突然宣布:對美元給予降權處理!
這意味著,新一輪人民幣匯率保衛戰已經打響。
在將近下午5點的時候,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通過其主辦的「中國貨幣網」掛出了「關於發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貨幣籃子調整規則的公告」公告說:
2017年1月1日起,按照CFETS貨幣籃子選樣規則,CFETS貨幣籃子新增11種2016年掛牌人民幣對外匯交易幣種,CFETS籃子貨幣數量由13種變為24種,新增籃子貨幣包括南非蘭特、韓元、阿聯迪拉姆、沙特里亞爾、匈牙利福林、波蘭茲羅提、丹麥克朗、瑞典克朗、挪威克朗、土耳其里拉、墨西哥比索。
籃子貨幣權重採用考慮轉口貿易因素的貿易權重法計算而得,本期調整採用2015年度數據。此次新增籃子貨幣權重累計加總21.09%,基本涵蓋我國各主要貿易夥伴幣種,進一步提升了貨幣籃子的代表性。經歷史回溯試算,新版和老版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運行趨勢基本吻合。
公告還給出了新的貨幣籃子構成表格:
雖然公告沒有挑明,但其中最大的變化是:CFETS貨幣籃子中,美元權重由0.2640調整為0.2240。另外,歐元、日元、英鎊的權重也有所降低。
所以,此次調整貨幣籃子權重不僅是為了美元,還有歐元的因素。我此前在專欄里說過,歐元今年很危險。
「CFETS貨幣籃子」是2015年12月央行公布的新的貨幣籃子,並據此公布了「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人民幣的匯率從以前的「以釘住美元為主」,變成了「釘住一籃子貨幣」。
當時的輿論普遍認為,這意味著人民幣走上了一條逐步跟美元脫鉤的道路,為未來的人民幣貶值騰出了空間。因為美元正在進入加息周期,而人民幣當時還在降息周期里。人民幣繼續「陪太子讀書」,是比較傻的一件事。
那麼,此次央行在貨幣籃子裡「給美元降權」,到底意味著什麼?我的看是:
第一,希望進一步減少美元走強對人民幣帶來的貶值壓力。因為美元加息的模式正在從「歐巴馬模式」進入「特朗普(專題)模式」,2017年加息可能提速。未來,美聯儲還會討論縮小資產負債表,會帶來新的美元升值壓力。降低美元在人民幣貨幣籃子裡的權重,有利於增強人民幣的靈活性。
第二,短期來說,有保匯率的含義。因為美元權重降低了,那麼貶值的預期就會降低,市場做空人民幣的壓力就會減輕。
目前是人民幣匯率的「艱難時刻」。有人建議一步到位式的貶值,事實上哪裡才是「到位」,大家看法完全不同,國際社會也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如果中國強行貶值,只會引發貨幣戰爭,其他國家也這樣玩。有人建議加強外匯管制(比如我),但收緊外匯管制本身,就會增加貶值預期。
所以,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沒有一種「無痛的解決方式」。現在比較現實的,是採用綜合療法,貶值一點、管制收緊一點、算法更新一點。根本解決之道,還是加快改革進程,激活民間活力,真正讓中國經濟「滿血復活」。(作者:劉曉博)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