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要想在中國獼猴桃種植園裡,找到一家不用膨大劑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沒用膨大劑的獼猴桃,不會超過5%。
看了我國某獼猴桃生產大省頒發的紅頭文件,你就知道,膨大劑之於獼猴桃,就是糖衣炮彈,就是鴉片大麻。
「近年來,部分果農盲目追求大果效應,在生產中過量使用膨大劑,導致獼猴桃果實外形畸變,內在品質下降,貯藏期和貨架期縮短,爛果率增高,嚴重敗壞了我省獼猴桃在市場上的聲譽,導致消費需求大幅減少,出口受阻,果價下跌,果農收入下降,使產業發展跌入低谷。實踐證明,使用膨大劑是影響獼猴桃產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如不採取措施堅決禁止使用,將會導致我省獼猴桃產業毀於一旦。」
田間地頭高音喇叭天天喊話,不准用膨大劑,還出了狠招,哪個幹部自己家膽敢以身試法,就地免職。但是,如此之強硬,還是敵不過賣膨大劑的巧舌如簧,斷不了果農用膨大劑的癮。
果農和我說,不用膨大劑,一畝地收一千多斤,用了能快三千斤。大的比小的還好賣,因此即使政府三令五申,果農們還是照用不誤。
這樣執迷不悟,自然是有後果的,除了風味口感達不到出口品質之外,消費者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後,累覺不愛了,放棄了獼猴桃這種傳說中很好吃,吃起來實在不好吃的水果,實在想吃,就寧可花高價五六元錢一個,買進口獼猴桃。
這坑了中國獼猴桃的膨大劑,和地溝油一樣,不是中國人的發明,都是日本的首發原創。
1985年,日本開始生產最著名的膨大劑氯吡脲,並投入使用,後來因為出現果形不好,甜度下降,不耐儲,第二年樹勢減弱等明顯弊端,日本果斷拋棄了這個發明,停產、停用。
那邊日本棄之如敝履,這邊卻被迎進了中國。上個世紀80年代末,不知哪位專家學者,把這種「增產技術」從日本引進氯吡脲,不知是否為此榮獲國家級科技大獎。
自此,神州大地,膨大劑無處不在。櫻桃、枇杷、枸杞、葡萄、土豆和蠶豆……,居然都能用。1992年,氯吡脲膨大劑在農業部登記註冊,名正言順地生產銷售和使用。1996年,陝西省的農業技術人員昏了頭,被賣膨大劑的灌了迷魂湯,開始在獼猴桃生產中廣泛推廣使用果實膨大劑技術,1998年有90%以上的獼猴桃種植園都使用果實膨大劑。
這一用開了,好比鴉片上癮,很難戒斷。之後陝西省再想虎門銷煙,已經是覆水難收,門都沒有了。
目前歐盟、美國、韓國,還是允許獼猴桃使用膨大劑氯吡脲的,不過允許用的這三個國家,全國加起來也沒多少一點獼猴桃吧,用或者不用,他們都在吃紐西蘭的獼猴桃。
紐西蘭和日本是不准使用的。我國規定的殘留限量和歐盟、韓國一致,都是0.5毫克\千克,美國是0.4毫克\千克。膨大劑是低毒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不至於吃獼猴桃的人造成健康損壞,遭殃的是種植戶,最大贏家是賣膨大劑的,不用膨大劑的紐西蘭的獼猴桃偷著樂。
全世界有66種獼猴桃屬植物,我國占了62 種。如今獨步天下無人能敵的紐西蘭獼猴桃,種植面積最大的品種就是從我國引種選育的。紐西蘭近二十年都是獼猴桃世界第一齣口國, 也是獼猴桃生產技術第一強國,不和中國獼猴桃比個頭,但和全球獼猴桃比品質,價格是咱們的好多倍,這就是堅守的勝利。
事已至此,中國獼猴桃,何去何從?
此刻,甚是懷念貴州山區里,那種長滿長毛的野生獼猴桃,俗稱「馬屎坨坨」,漂洋過海的紐西蘭獼猴桃,哪裡比得上「馬屎坨坨」的香甜可口,今安在? (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