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四大衛星系統中,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的優勢在哪裡?

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俄羅斯、歐洲就啟動了建設全球定位系統項目。起初,美國和俄羅斯發展全球定位系統的目的並不是民用,而是應用於國防。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為應對蘇聯方面的威脅,鞏固自己在全球的軍事地位,美國陸海空軍聯合研製了新一代衛星定位系統——GPS。其主要功能用於情報搜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等目的。相比與美國,俄羅斯方面在發展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時就艱難緩慢的多,1993年俄羅斯開始獨立建設本國的全球定位系統,該系統於2007年開始運營,當時只開放俄羅斯境內的導航和定位服務。80年代初,前蘇聯雖然已經在發展全球定位系統,但是受制於蘇聯解體的原因,直到上世紀末期才開始重新建設。1999年,歐盟首次公開「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計劃,其目的是為了擺脫歐洲各國對美國GPS系統的以來,打破美國的壟斷。

中國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2012年12月27日,中國北斗導航系統正式向亞太地區提供無源定位、導航、授時服務,成為繼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截止到現在,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盟的GALILEO等,一起被聯合國衛星導航委員會認定為「全球四大衛星導航供應商」。2016年,在南京舉辦的「2016中國北斗與物聯產業技術研討會」上,中國自主研製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初步具備全球拓展的基礎,該系統將於2018年形成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服務能力,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與其他三種國外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相比,中國在發展北斗導航系統時擁有以下的優勢:

北斗衛星導航示意圖

1.安全性能高

在北斗導航以前,我們經常使用的是美國的GPS衛星導航系統。使用GPS不僅每年都要向美國支付高額的服務費,而且定位導航的安全係數也不高。在前幾年,媒體就曾經曝出,美國軍方利用GPS監視各國軍隊獲取情報的情況,所以中國使用自己的北斗衛星系統後就不用受制於人,安全係數將大大提高。

2.定位精度准

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由35顆衛星組成,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27顆中地球衛星、3顆傾斜同步軌道衛星組成。衛星數目的提高,帶來的將是定位精度和服務範圍的提高。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於是中國自主研發運營的,勢必會在國內優先。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衛星圖

3.三頻信號

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採用的是最新的三頻信號方案,而美國的GPS採用的二頻信號。三頻信號能更好的消除高階電離層延遲的影響,增強數據預處理能力,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從而提高定位的可靠性。

4.有源定位和無源定位

有源定位是需要用戶的接收機自己發射信號來與衛星通訊,無源定位則不需要,北斗定位二代採用的是無源定位。當用戶的上空衛星數量很少時,仍然可以定位。目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具備短報文通訊服務,這項功能在全球定位系統當中是一次技術的突破,美國的GPS只能是單向通訊,而中國的北斗已經實現了雙向性的通訊功能,這一功能在處理重大事件中實用性相當高!

北斗導航 用途示意圖

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在不努力下,逐漸趨於完善。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成為全球定位最廣、服務功能最高、定位精度最準的衛星系統。那時候,勢必將會帶動中國的國防、經濟、科技各行業的發展騰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839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