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挪威為恢復對華關係求助默克爾,公開表明只支持中國在南海主權立場,一個劉曉波事件令挪威損失黃金6年契機!
12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外交部長王毅分別在北京會見到訪的挪威外交大臣布倫德,兩國發表「雙邊關係正常化聲明」,標誌著因為2010年劉曉波獲諾貝爾和平獎事件而中斷的兩國交往正式恢復。之後,「晚郵報」、「VG雜誌」、「每日新聞」等挪威媒體,披露了中挪關係正常化背後的諸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密訪中南海
北京時間12月18日上午,一架從德國法蘭克福飛來的客機即將降落在北京國際機場。
飛機上有一名乘客神情冷峻且行蹤隱秘:他手裡拿著一份英國《金融時報》,臉一直藏在報紙後面。
下飛機後,此人立即乘坐一輛黑色商務轎車,和他的四名隨從直奔北京市西城區中南海——那裡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辦公地點。這輛車從車牌號和車身外飾上看不出任何特殊之處。
當天下午,幾人神色輕鬆地駕駛那輛黑色轎車駛離了中南海。
那麼這個機上的乘客是誰呢?他不是別人,正是挪威外交大臣布倫德。此次中國行,他帶著挪威政府的「軍令狀」——務必完成恢復中挪關係的萬里長征的最後一步,而且在雙方達成一致之前不得走漏風聲。好在任務完成,就差雙方官宣了!布倫德長舒了一口氣,他拿出了準備好的挪威國旗,掛在了車身上。三年多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挪威外交大臣布倫德在天安門廣場留影(資料圖)
艱難的破冰之旅
2013年9月11日,中國大連。世界經濟論壇在大連舉行,彼時也是布倫德成為挪威新任外交大臣之前的幾個星期,仍是中挪關係最低谷的時候。論壇主席,德國人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好像是有意撮合中挪關係前進一步,他向布倫德引見了中國總理李克強,三人共在一張餐桌上享用了晚餐,氣氛融洽。這給了布倫德很大的信心,看來中挪結束「冷戰」有望。
不過他走馬上任之後,中挪外交局面給了他重重一擊,已經關閉的雙方對話渠道沒有打開的跡象,而且中國外交方面處處給他冷遇,讓他立刻明白了眼前的嚴峻形勢,力求中挪關係正常化是他的當務之急。他接受了這份挑戰,而且他明白,必須要轉變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式的外交思路。(註:2010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劉曉波的時候,斯托爾滕貝格時任挪威首相)
挪威外交部從丹麥、德國、英國同行那裡了解到,遇到這種事,要私下裡向中國真誠地道歉。但中挪關係冰點的關鍵是諾貝爾和平獎評審的問題,他們無法就此問題代表評審委員會道歉。
挪威政府絞盡腦汁,最大限度地動用了人脈資源,力求找到改善雙方關係的突破口。
2013年年底,在印度召開的亞洲峰會上,布倫德抓住機會和中國外交相關工作人員有過交談,請求更多的對話機會。這次談話得到了正面的反饋:2014年挪威外交秘書長Wegger Strommen和中國有關方面,在那不勒斯和布拉格有了進一步的試探性接觸。布拉格會談後,中國外交部透露,可以考慮將雙方關係正常化提上議程,這給了挪威方面很大的鼓舞。這一系列的談話,都是在極度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
另外,挪威方面也找中國外交部高級工作人員的親密朋友「下手」,盡一切可能將正常化的可能變為現實。挪威外交人員和當時的駐挪大使趙軍有過頻繁的會面、進餐和電話,一切都辦得很隱秘。
求助默克爾
在2014年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部長級會議上,挪威方面曾經央求德國總理默克爾,能否在中挪關係上幫挪威說句話,默克爾點頭答應。而且挪威外交部聯繫了法國前外交部長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法比尤斯也答應幫助挪威拓寬對話渠道。在2014年3月份習近平主席訪德的過程中,以及後來中德高層的交流中,默克爾兌現了她的所託,向習主席表達了期望看到中挪關係恢復正常化的意願。
德國總理默克爾也曾為中挪雙方「牽線搭橋」
王民上任 水到渠成
經過了近三年的私下斷斷續續的聯繫,中挪雙方初步建立了互信的基礎。2016年春天,新任駐挪威大使王民上任,挪威方面意識到,王民可是中國外交部資深的、重量級的外交官,讓他出任大使,這是一個重要信號。上任後,布倫德和外交秘書長Wegger Strommen立刻請王民在挪威王宮後面的會客廳里吃了一頓飯,會談的內容已經不限於外交正常化的問題,還包括了雙方自由貿易的恢復問題。
今年三月份成為駐挪威大使的王民
在12月19日雙方發表了正常化聲明後,挪威VG雜誌的記者採訪了布倫德。
問:雙方的公報上,說挪威保證不損害中國的利益,挪威的外交思路會不會被這個束縛住?
答:挪威保證不損害中國的利益,中國也保證了不損害挪威的利益。這不是說,我們在和中國往後的對話中,對人權問題就要三緘其口了。我們要基於雙方的互信,比如全球氣候問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將就這個問題進一步展開對話。
問:挪威支持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聲明,為什麼?
答:答案很簡單,挪威不支持中國以外任何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主權聲明。
問:現在你們怎麼看2010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答:諾貝爾和平獎評審委員會是獨立於挪威政府的一個機構,他們有自己的評審程序,對此我不想多說。
問:雙方恢復關係正常化之後,如果達賴喇嘛再訪挪威,將怎麼應對?
答:首先,我不想回答假設性提問。歐洲各國比如英國、德國、丹麥等都對達賴問題有相應的處理方式。如果達賴有再度訪問挪威的計劃,我們也會妥善處理。
問:你期待什麼時候兩國就人權問題再次展開對話?
答:兩國在政治和外交上恢復正常關係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了,我們現在關心的是自由貿易的展開問題,以及明年挪威首相索爾貝格的訪華問題,其它的我們要一步一步來。
2014年,達賴喇嘛借「獲得諾貝爾和平獎25周年」之機竄訪挪威。甫一現身,挪威記者就很「不合時宜」地發問:「挪威政府官員都拒絕見你,你感到失望嗎?」
雜音難免
這一符合兩國人民未來共同利益的喜訊一經發布,還是讓極少數持有偏見的所謂挪威精英們感到不適。
中挪關係恢復正常化之後,挪威航運旅遊業的巨頭Hurtigruten公司的執行長Daniel Skjeldam在twitter上難掩喜悅之情,他能代表挪威商界對中挪關係正常化的積極態度
比如挪威出版業大亨,現任挪威廣播公司(Norweg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主席William Nygaard說:「看到消息後我真的很傷心。很悲哀挪威懾於中國這樣一個超級大國的壓力,在維護言論自由和人權方面是多麼的無能。」
William Nygaard一貫對中國政治體制抱有偏見,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挪威筆會的會長
挪威媒體「晚郵報」在報道時,用了「羞辱」(ydmykende)這個詞
英國牛津大學政治學教授Stein Ringen在接受挪威晚郵報採訪時,更是直言:「挪威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我們被中國人狠狠羞辱了。」他還說:「我很震驚,在中挪雙方聯合發表的正常化聲明中,對於人權問題隻字未提。為了屈從中國的壓力,挪威做出了很多妥協,2014年達賴喇嘛來到挪威之後遭受的冷遇就是證明。」
今年6月,香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Ringen教授的「力作」:《完美獨裁:21世紀的中國》
挪威官方此前曾試圖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既要和中國恢復外交關係正常化,也要避免以一種「道歉」的低人一頭的姿態達成這個目標。
不過,在挪威國際事務研究機構(NUPI)資深研究員Marc Lanteigne(他有個中文名字:蘭馬克)看來,挪威政府顯然沒做到這點。
他說:「外交大臣布倫德說雙方的聲明都是典型的外交辭令,我不這麼認為。達賴訪問丹麥之後,丹麥方面馬上發表了對中國的道歉聲明(註:2015年年初達賴喇嘛曾竄訪丹麥),對比這份關係正常化的聲明,那份道歉聲明才更像是一種外交辭令的『官話』。挪威方面在關係正常化聲明中公開表達對中國主權訴求的支持,這種外交修辭在國際事務中並不常見。」
挪威地方事務與現代化大臣Jan Tore Sanner告訴晚郵報,當年她和保守黨領袖埃爾娜·索爾貝格(Erna Solberg)都深度參與了劉曉波的頒獎典禮,索爾貝格甚至還當場宣讀了劉曉波的一份個人聲明。不過Jan Tore Sanner說,自從2013年索爾貝格當上挪威首相之後,再也沒有說過「劉曉波有資格獲獎」之類的話。
中挪關係恢復正常化之後,挪威首相索爾貝格的訪華計劃提上了日程
晚郵報記者試圖進一步就中國南海問題詢問挪威外交部,但挪威外交部一直沒有回應。
三文魚出口遭重創
2010年之後,中國向挪威三文魚的進口量大幅下跌,從940噸暴跌到241噸。
2011年之後,挪威對華出口總額一路狂跌,不過在北歐四國中,2014年挪威對華出口(圖中紅線)壓過芬蘭和丹麥一籌,僅次於瑞典
挪威方面不得不尋找新的出口地:出口到越南的三文魚一度暴增到了1000多噸,很多挪威的三文魚公司想辦法把越南當成了出口去中國的中轉地。
2011年之後,瑞典三文魚對華出口極為慘澹(圖中紅線)
不過2010年的時候,挪威出口到中國商品的交易額只占到挪威總出口額的1.5%,所以總體對挪威經濟的影響不太大。
不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兩國政治外交關係的低谷時期,挪威對華旅遊業卻一直運行平穩。去挪威旅遊的國人數量自2011年之後簡直直線上升。
2013年去挪威旅遊的國人數量超過16萬人次
超長服役的挪威駐華大使
「不敢更換駐華大使」 挪威媒體11月26日報道了此事的尷尬局面
挪威駐華大使Svein Ole Saether,在任上已經乾了9年多了。
挪威駐華大使Svein Ole Saether終於等到了中挪關係正常化的這一天
按照4年一屆的慣例,他已經超長服役了5年多,挪威方面給出了解釋:怕新上任的大使拿不到中國簽證,一直不敢換新大使。而且68歲是大使的年齡上限,今年恰好年滿68歲的Svein Ole Saether終於等到了中挪關係正常化的這一天,他可以安心離任,拿好退休金安度晚年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834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