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本月初蔡英文與特朗普通話之後,所掀起的爭議浪潮持續延燒,這主要是特朗普直接以其對台灣以及兩岸的立場,來挑戰大陸的「一中原則」底線,確實讓人跌破眼鏡,若將他的發言全聽進去,那真的讓人感到地球會翻轉。

12月16日,歐巴馬總統正式出面澄清,「一中原則」是北京的核心利益,美國若是違反,後果必將嚴重,盼能暫時降低緊張與結束特朗普這場鬧劇。但特朗普上任後是否會故技重施,還值得持續關注。
先以特朗普當選至今的整體表現觀之,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四項特色:打折扣、髮夾彎、非傳統與生意人等。不論是有關奧記健保或是對於希拉蕊的態度,尤其是當特朗普當選後第二天見歐巴馬總統時,他溫和的表現與選前判若兩人,好像李登輝晉見蔣經國,如此翻轉確實讓人驚訝。
再者,特朗普找來好幾位高階將領來擔任內閣閣員,更是打破美國的傳統,其中包括陸軍退役中將佛林擔任安全顧問,陸戰隊退役上將凱利(John Kelly)擔任國土安全部部長,尤其國防部長馬提斯是四星上將,以往此一職位都是文人擔任,如今特朗普確實與眾不同。其實,軍人的特色就是效率與服從性特別高,由此可見特朗普有意實際有效掌控美國政府的特色。

再進一步分析特朗普上述的作為可以得知,從個人特質來觀察,這就是特朗普典型的標新立異、有恃無恐的特質,別人不敢做的他敢做,以便證明他才是能人。況且他不按牌理出牌,攪亂一池春水然後再來收拾殘局,更顯得他是突破傳統、與眾不同,而且難以捉模。他的這種行為模式,好似在周知各方,這才是特朗普的風格。
更進一步從戰略的角度分析可知,這也就是拉一打一的策略,一方面拉台灣來增加與大陸談判的籌碼,日後也可能以大陸來威嚇台灣,以便讓台方加碼軍購。總之,這就是典型的生意人的算盤,意識形態的影響甚小,獲利了結、嘉惠美國,才是他最終目的。
再從台灣的角度觀之,由於小英政府遠中親美的政策,使得台灣的戰略縱深縮減。在馬英九時代,當台灣與日本再談漁權時,總可以借大陸的實力來增加談判籌碼,因為美方支持日本對釣魚台的立場,故對台灣有些愧疚,因兩者都與美國關係良好,進而擔心台灣連中抗日,才會強押日本,對台作出讓步。在菲律賓的廣大興號漁船案中,台灣船長遭菲國海監人員擊斃,在與菲方多方談判未果之後,要挾要假大陸之力來談判,自然也立即奏效,因為美方擔心兩岸聯手,因而敦促菲方讓步,結果賠償的金額也讓台方甚為滿意。

其實,這也就是一種權力運用的策略,若處理得宜,效果甚佳。如今小英政府不願接受「九二共識」,導致兩岸關係凍結,因而只能讓美國於取與求,毫無制衡的能力,這也就是自我設限與自毀長城,台灣未來的發展堪慮。
再從特朗普對於台灣的言論觀之,除了稱謂就是軍售。首先,在本月2日蔡英文的致賀電話之後,特朗普「台灣總統」的稱謂,打破了近四十年來美方的慣例。但這是特朗普方面故意張揚的結果,才鬧得沸沸揚揚,若是美方低調處理,那啥事也沒有,雙方心照不宣、相安無事。這同樣是特朗普標新立異與企圖改變現狀的結果。
此外,特朗普還加碼演出,台灣買了美國幾十億美元的軍火,當然應該接受致賀電話,這就是特朗普的生意邏輯。這對於北京是一大打擊,但他不屑一顧、孤注一擲。

日前,特朗普更進一步直接挑戰北京「一中原則」底線,因他不願接受任何束縛,更不願聽從任何人的指點,才完整地展顯了他對於大陸的立場,以及他無所畏懼的態度,初生牛犢不怕虎,目前還只是沒有踢到鐵板,不知天高地厚。
特朗普這些對於大陸的挑戰,也可從內外兩方面來分析。一如上述,這就是直指大陸,充分藉此來提高美國與兩岸雙邊談判的籌碼,以利美國。但另一方面,這也是外銷轉內銷的策略,是一種內部消費與對內的作用。因為自初選以來,特朗普一直都把大陸當成箭靶,或謂大陸偷走了美國人的工作,或謂中共操作匯率等等,不一而足。如今,他藉由與小英總統的通話,來證明自己是無所不能的巨人,以便增加他在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地位與政治籌碼。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