懲戒"台獨" 大陸還需軍事動作

小米| 2016-12-26| 檢舉

懲戒"台獨" 大陸還需軍事動作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當地時間23日簽署了《2017財年國防授權法》(NDAA),被認為是繼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雙方提升軍事交流級別的一次突破。近期系列的台海風雲不斷,這一事件給兩岸關係增添了新的不確定性。

《環球時報》26日又一次發錶針對台海局勢的社評《對台灣(專題)當局施加軍事壓力,回應各種挑釁》,文章認為,自1996年圍繞台灣島進行飛彈試射以來,大陸這邊再沒有搞警告「台獨」的軍事行動。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台灣斷交是「台獨」遭到的第一個懲戒,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大陸方面恐怕需要採取更能震懾「台獨」的軍事動作,打擊民進黨當局的囂張氣焰。

對於美國因素,文章表示,大陸不需擔心美國方面會插手。因為台海戰與和的最後決定權只有大陸才有,無論台灣還是美國,都拿不走。

以下為原文:

美國總統歐巴馬23日簽署「2017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該法案首度允許未來美國國防部助理部長以上級別文官及現役軍官赴台交流,這被認為是繼1979年美台「斷交」以來,雙方提升軍事交流級別的一次突破。

歐巴馬搶在卸任之前簽署了國會參眾兩院本月初通過的法案,把特朗普(專題)可能會做的事提前做了。不僅中美關係出現新的難題,台海局勢也將增加新的不確定性。

美媒關注中方對此法案的強烈不滿 赫芬頓郵報截圖

台灣方面千萬別以為他們將因此得到華盛頓的額外保護,台灣從此「更加安全」。台灣已經被大陸的力量環抱,美軍失去了主導台海局勢的能力。台美加強軍事交流更多具有的恐怕是政治意義,如果大陸下決心武力收復台灣,美軍持什麼態度已不是決定性的。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台美升級軍事交流,肯定會削弱大陸方面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信心,推動大陸認真考慮軍事解決台灣問題的選擇。自特朗普與蔡英文(專題)通電話以來,大陸社會關於武力收復台灣的探討大量增多。這決非說氣話,或者故意這樣說,嚇唬台灣,而是很多人確實認為加強軍事鬥爭是台海的必然趨勢。

自1996年圍繞台灣島進行飛彈試射以來,大陸這邊再沒有搞警告「台獨」的軍事行動。自民進黨再次上台後,「台獨」重新活躍,華盛頓方面也出現利用「台獨」作為對華博弈籌碼的新動向,如何採取實際行動懲戒「台獨」成為大陸不容迴避的現實課題。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台灣斷交是「台獨」遭到的第一個懲戒,但是這還遠遠不夠。除了從外交上打擊「台獨」,大陸方面恐怕需要採取更能震懾「台獨」的軍事動作,打擊民進黨當局的囂張氣焰。

我們在之前的社評中提出大陸軍艦和軍機越過台海中線,軍機飛越台灣島,這些建議迅速得到大陸輿論和學術界的響應、支持。我們相信,大陸的軍事牌還有很多,針對台灣靠近大陸的離島採取一些行動尤其容易。

現在的問題是,台灣方面不太相信大陸真的會有軍事動作,「台獨」仍然認為主動權在他們一邊。大陸有必要打破「台獨」優哉游哉的感覺,採取一個切實震動全島的行動,打亂蔡英文當局的施政計劃,讓民進黨付出代價。

我們還應激活《反分裂國家法》,由大陸司法機關收集「台獨」頭面人物及極端組織分裂國家的罪行,大陸法院對他們進行缺席審判,對他們實施全球通緝,並且實際抓捕他們當中的罪大惡極者,對「台獨」施加精神壓力。

總之大陸有多得多的兩岸對抗資本,既然「台獨」不想好好過,就不妨和他們好好鬥一把,搞得他們雞犬不寧,徹底給他們一個教訓。

大陸不需擔心美國方面會插手。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川蔡通話」、台美強化軍事交流,這些舉動給兩岸關係的穩定帶來了嚴重傷害。特朗普政權如果要加強與中國地緣政治摩擦,那麼把這些摩擦放到台海,對我們最有利。因為在台海,我們有更牢固的軍事控制力和更強大的決心,中美在此一搏,我們獲勝的把握最大。

大陸方面只需祭出幾招,蔡英文的支持率就將大跌,台灣經濟也將蒙受損失。這不意味著戰爭將在台海爆發,但台海衝突的壓力將是台灣不可承受之重。台海戰與和的最後決定權只有大陸才有,無論台灣還是美國,都拿不走。

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 資料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833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