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不平安,因為美俄在這個時候突然選擇鐵了心玩核戰略攤牌,令這個冬天顯得尤其冷。近日俄羅斯戰略火箭軍司令稱,俄羅斯有400各發射系統至少1000枚核彈頭處於戰備狀態。而且新型的大威力液體飛彈正處於研發收尾階段,並將於2年內開始實戰部署。另外冷戰時廢棄的戰略飛彈列車也已經重新啟動,以增加俄羅斯核威懾的有效性。
對此美國方面迅速做出回應,雖然不是白宮的表態,但是特朗普的強硬回應卻代表即將於下月20日上台的共和黨政府。這位博客總統的推文暗示美國將重新定位核武器戰略,並極有可能放棄他前任的削減核力量的努力以及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設想。根據五角大樓人士的說法,美國將會啟動為期30年投資1萬億的核武器升級改造計劃。
歐洲的防務媒體稱,美俄的核對抗已經呈現尖銳化,雙方加大核武器備戰規模以及升級核技術的趨勢,會影響其他有核國家,並徹底打破原有核戰略平衡,引發全球性的核軍備競賽。伊朗可能重新啟動核武器研發計劃,並造成沙特等國擁核和以色列擴充核武庫,為中東局勢增添更大的戰略性風險。更重要的是,中國的核戰略也將被動跟風調整。
與俄羅斯一樣,中國核武器威懾力面臨美全球飛彈防禦系統的削弱,而相比俄羅斯龐大的核武器庫,中國的既有規模的確有限。從公開的消息來看,中國並不想改變一直堅持的核戰略指針。俄羅斯核戰略研究專家指出,為了確保核威懾能力有效性,中國有兩種選擇。一是增加數量抵消反導損耗;二是提升突防能力,以增加戰略核打擊的成功率。
從增量的角度說,由於中國的全面快速崛起,美已經將中國列為僅次於俄羅斯的戰略競爭對手。雙方博弈領域越來越寬,因此中國有必要增加核武器的數量夯實戰略博弈的基礎。當然中國也可以通過升級或用新型核武器替代老舊的戰略家底。可以確認的是中國已經用多彈頭東風5B替換了老舊的單彈頭井基洲際飛彈,並正在快速發展高超音速武器和新型靜音隱身戰略核潛艇以及隱身戰略轟炸機,這樣看中國已經早有準備而且心有成竹。
普 京近日稱中俄關係超越了傳統意義上戰略夥伴關係,這一點從兩國聯合戰略預警反導演練可以得到充分體現。未來美國將無法從北極方向對中國形成有效核打擊,因為這些飛彈將被俄羅斯發現並攔截擊毀。這樣在建立起完善的飛彈預警雷達系統和反導能力之前,中國只需要有效防範其他方向尤其是來自海上的核威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