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反潛因其具有速度快、搜索範圍廣、機動靈活、作戰效率高等優勢和顯著特點成為反潛的優勢兵力。航空反潛的主攻武器是空投魚雷,其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彌補魚雷本身航程短和航速低的不足。中國海軍最新型直-18反潛直升機最新試飛照曝光。照片顯示該機機身兩側掛架下攜帶了兩枚反潛魚雷,研判為直-18反潛直升機02號原型機攜掛魚-7K反潛掛訓魚雷(MK46魚雷的山寨版)正在海南島附近海域試飛。
MK-46魚雷是一種小型熱動力聲自導反潛魚雷,供固定翼飛機、直升機和水面艦艇使用。發射前操作人員通過設定電纜向魚雷裝定發射方式、搜索深度、上限深度、搜索和自導方式、轉角。
發射時,海水電池和爆發器的」保險線」被拔掉。如空投,則降落傘張開(火箭助飛時,待運載體脫離後再張開),人水時降落傘脫落。人水後半秒鐘,海水電池激活,主機啟動,經過2秒鐘縱傾管制後,魚雷開始下潛至裝定深度。水面艦艇發射時,魚雷按左右45度蛇形(主動式自導方式)搜索目標。空投或火箭助飛,魚雷則按環形(被動式自導方式)搜索目標。一旦捕獲目標,即開始以主動自導方式進行攻擊;若丟失目標,則重新再搜索直至動力耗盡。
在1978年10月,一枚未爆炸的美國Mk-46魚雷被南海的一艘中國捕魚船收集。並由經解放軍運送到705進行研究檢測,其代號命名為109工程。
1982年解放軍決定在MK-46魚雷的基礎之上研究製造魚-7,加上國內技術情報部門也獲得了大量資料,這使得負責研仿工作的工作難度降低不少。經過長期的逆向工程研究,兩枚樣雷組裝完成,但導引頭等大量相關技術仍需解決。但1985年迎來重大轉折,美國和中國簽訂了一份價值800萬美元魚雷研製協議,即使在八十年代末之後,美國仍然按照協議交付了4枚MK-46魚雷與一套可完成大部分維護工作的中級維修站以及技術資料若干,幫中國解決了一些研製中的重大問題。
通過這些資料的幫助對中國海軍來說意義重大,其中最主要的是對奧托熱動力技術的掌握,並由此促進了新型魚雷的研製,而其先進的主被動聯合聲導模式讓中國海軍一步邁入了現當代,魚雷戰力躍居世界前列。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