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剛領回潛航器 就對中國翻臉放狠話

國際頭條| 2016-12-22| 檢舉

此前作為水下滑翔機的業主,美國海軍官網一直不吭氣,憋到今天早上才放了幾張以往水下滑翔機的圖片。在拿到中國交換的滑翔機後,官網馬上轉發了國防部措辭強硬的新聞通稿,翻譯如下:

華盛頓消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510船於12月19日向美國海軍歸還了此前12月15日非法扣留的水下滑翔機。

美國海軍驅逐艦DDG 89, USS Mustin接收了該水下滑翔機,地點位於蘇比克灣西北50海里處的國際水域,距離被扣海域不遠。被扣的UUV是完全主權豁免的水下航行器,此前完全遵循國際法,在南中國海的國際水域進行例行觀測作業。它當時剛剛按計劃完成了預定的軍事海洋觀測航線,即將回到軍事海運司令部的海洋調查船USNS Bowditch, T-AGS 62上。水下滑翔機被美國海軍和其他國家海軍廣泛使用。

這個事件與國際法和專業海軍之間的還是樣行為準則都不一致。美國已通過恰當的外交和軍事渠道向中國交涉,並呼籲中國遵守國際法規定的義務,並應努力避免對美國合法活動的阻撓。美國將繼續圍繞這一事件開展深入調查,不漏過任何與中國相關的其他發現,以作為我們正在進行的外交對話和軍事海事協商機制的一部分。

美國依然致力於維護公認的國際法原則和航行與飛越自由,並將繼續按照此規範在南中國海進行航行自由和飛行自由的實踐,同樣也會按照該方式在世界其他海域實踐。

「中國周二向美國移交了上周在南海捕獲的美國海軍的一個潛航器,對於威脅可能在特朗普就任前點燃海上緊張的一場軍事對峙而言,這是一個和平方案。」美國《華盛頓郵報》評論說。

20日下午,中國國防部網站發表簡短聲明稱,中美雙方經友好協商,於當天中午在南海有關海域順利完成美無人潛航器的移交工作。

五角大樓試圖釋放更多信息,其聲明稱,解放軍派出的是海軍510艦,雙方交接地點是15日事發處附近,即蘇比克灣西北約50海里的國際水域,美軍派出的是「馬斯廷」號飛彈驅逐艦。聲明還稱,美方當時的作業「完全符合國際法」,並習慣性地強調堅持「航行和飛越自由」。

俄羅斯軍事專家丹德金20日對俄聯邦新聞網表示,美國的潛航器在這一地區從事偵察活動,為其軍艦活動創造條件,其收集的信息對中國來說可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中國阻止美國這一行動是正確的。

俄媒引述一些俄海軍軍官的觀點說,如果是純民用船舶在根據世界航行警告系統發布相應警告並向南海所有沿海國家專門通報後開展工作,美國還有機會訴諸聯合國公約。但它沒有發布警告,又帶有軍事標誌,那麼中方將潛航器撈出不存在任何法律障礙。

「不能拽超人的斗篷。」美國《國家利益》雜誌19日借該國民謠歌手吉米·克魯斯的歌詞稱,超人不怒自威,中國欠美國的不僅是一個15萬美元的潛航器,還有一個道歉。「只歸還潛航器,同樣的事可能再度發生。

而道歉將確認,從國際海域拿走美國政府的財產不是中國的政策」。文章威脅稱,如中方不道歉,美國就應「冷靜而有序地展示力量」,包括在南海舉行軍演。

彭博社則認為,除了惱怒,美國沒什麼理由升級爭執:中國反應溫和;潛航器相對普通,並非那麼先進;這起事件發生在戰略學家認為的灰色區域;地區盟友不希望看到美國過於強硬。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稱,中國在這輪對抗中占據了上風,這一事件讓美國在亞太盟友面前大大丟臉。

而特朗普的新政權將如何反應,也是各方關注的焦點。似乎,這一個小小的潛航器已經攪動了中美間又一輪博弈。

美《商業內幕》網站21日發表文章《中國與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發生了對抗——看起來中國占了上風》,文章稱,中國和美國海軍的這次對抗於本周二塵埃落定,中國向美國交還了被他們撈走的無人潛航器。

這個潛航器價值大概15萬美元,都是使用貨架成熟技術。在中美軍事摩擦事件排名榜中,這次事件排不到高位——在過去的衝突中,中國曾迫降美國飛機,扣押人員,但這卻是一個關鍵轉折點,南海正在成為世界上軍事衝突潛在可能最高的地區之一。

美國的潛航器從技術上講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價值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外交與安全政策專家伯恩·格拉瑟說:「這是一件大事,因為中國海軍艦艇很少和美國海軍艦艇如此正面衝突,即使是對(美國)海洋調查船。」

他認為,中國撈走美國無人潛航器事件對於美國盟友來說,是一個危險的先例,他們將因此懷疑美國的承諾。

格拉瑟指出,中國撈走潛航器「表明中國將採取任何手段,以保護他們在南中國海的利益。」

中國在南海已經走過了一段長路,幾十年前,中國規模和能力有限的海軍無法投送足夠的力量到南海。但現在中國已經通過貿易富有起來,並且正在快速擴充海軍。

近年來,中國已經在南中國海建設了一系列人工島,並在上面安裝雷達站、軍事機場和防空系統——北京可以擊落這個地區任何挑戰其領土宣稱的飛機。

現在已經太晚了,中國已經建立了「既成事實」他們已經建立了無法動搖的軍事前沿,他們能夠控制這個每年有5萬億海運貨物通行的海域,而她的鄰居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

奪取無人機顯示了一個「明顯的結論」,那就是「中國願意面對美國和美國海軍」,格拉瑟說。

類似的潛航器對於中國來說早已不是什麼稀罕東西

「(美國)盟友和觀察家們將會得出結論,這一事件代表著美國權威在該地區的又一次削弱,」道格拉斯·波爾,國際和平研究所副主席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這樣說。

而格拉瑟也認為「這個地區的焦慮正在增長」,「不僅是像日本、韓國這樣的盟友,包括越南、新加坡這些國家都依賴美國的軍事存在,這是他們面對中國軍事力量時信心的來源。」

作為這次事件的結果,中國沒有承擔任何可見的後果,儘管其明顯違反國際法。(觀察者網註:美媒原文如此,我國打撈公海上的不明物體不違反任何國際法)

格拉瑟提出,以後美國海洋調查船都應該得到驅逐艦的護航。但國際武器控制基金會的傑弗里·劉易斯說,這個地區已經是一個火藥桶了。

劉易斯指出,中國不久前讓轟-6K戰略轟炸機在南海進行飛行,已經是「安全環境威懾」的顯著證據。

此次事件在外交層面上講,是中美海軍的一次直接摩擦,而不再是以前美國一直指責中國「海上民兵」的行動,體現了中國方面明確的國家意志

儘管美國國防部稱中國轟-6飛機不具備發射核武器能力,但許多媒體都認為這種轟炸機具備核能力。這種矛盾恰恰體現了國家之間互相通過軍事力量發出信息的時候遇到的深層問題,劉易斯說。

只是這些飛機飛一飛,雙方就已經可能出現了誤解。如果中國動員其常規飛彈部隊,美國方面很難判斷這些武器是否具備核能力。這種模糊在劉易斯看來是值得擔憂的,因為這可能意外觸發核戰爭。

總體來說,劉易斯認為,與僅僅幾個星期之前相比,太平洋地區的穩定性已經大幅度削弱,當時特朗普還沒有和台灣方面通電話。同時,「(美國)沒有採取措施降低地區爭議」,這已經導致這一地區更加緊張。

該文認為,特朗普作為候任美國總統,卻似乎是在主動挑起中國在南海採取進攻性動作——他在和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通電話後發表的推文中稱南海為「巨大的軍事設施」。

「特朗普似乎讓中國無所適從,他在朝鮮、南海和貿易問題上指責中國,」格拉瑟說:「中國人現在對於這種不可預料性非常擔憂。」

但美國對中國的反應現在還需觀察。到現在為止,歐巴馬政府還沒有因潛航器事件對中國進行回擊,全世界都注意到了。哈里·哈里斯將軍說美國已經「準備好對抗」中國,但他卻拒絕評論到底美國打算怎麼對抗。

同時,專家、觀察家們,以及中方,都在等著看特朗普政權將會如何反應。

特朗普如何處理棘手的外交問題?潛航器事件是一個驗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802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