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還沒「真正當選」,19日進行的選舉人投票才是美國總統大選的最後一關。但是,這個被戲稱為「橡皮圖章」的投票制度形式遠大於意義,希拉蕊反敗為勝的機率幾乎為…。。零
一場大選投了三次票
特朗普(紅)和希拉蕊(藍)在大選中各自獲得的選舉人票情況
美國總統大選是世界上最漫長的大選(持續近一年),也是最複雜的大選。選民投了黨內初選的票和11月9日全國選舉的票後,還不算完,最後還有一個選舉人的投票。從形式上看,這次投票才是真正的「選舉總統」的投票。
美國時間12月19日周一,代表美國各州的538位選舉人將在各自所在的州議會大廈及華盛頓特區投票,確定2017年美國總統及副總統人選。
選舉人的投票將不現場公布,而是要等到明年1月6日,屆時,在美國現任副總統拜登的主持下,美國國會兩院議員將在國會裡開始計票。之後,拜登將宣布得票超過270張選舉人票的勝出者,即新任總統及副總統的最終人選,並於1月20日正式就職。
黨內也投了,全國也投了,為何還要由這538人再來投一次?不嫌麻煩麼?
漫畫-通往白宮之路:選舉人制度
美國總統歐巴馬曾親自為全世界的「吃瓜群眾」作解釋。他說,選舉人制度是美國立國以來就開始實施的。最初設計目的是為了一是顧及小州的利益,二則是美國開國國父們仍有精英民主思想,對平民普選的判斷持有疑慮,因此設計了這「第二層關卡」,由各州的精英在參考選民意志基礎上,投出選舉人票,來決定選舉結果。
但隨著歷史發展,這種制度引發不少爭議,比如此次大選,投給希拉蕊的選民票就超過特朗普,但後者贏得的選舉人票卻比前者多,贏得大選。
美國各州的選舉人數按照該州人口確定,但人口情況不斷在發生變化,各州選舉人數目卻沒有相應及時變化。這就導致贏得了選民,卻輸了選舉人的情況。在一些州,一張選舉人票代表的普通選民數可能差距很大,比如在地廣人稀的阿拉斯加,一名選舉人代表11萬選民,但在紐約州,則是這一數字的四倍。
事實上,特朗普也曾經狠批選舉人制度「腐敗不堪」,但在贏得勝選後,他在謝票大會上改口讚揚揚這是能照顧小州的「天才」制度。
538位選舉人如何產生?
簡單來說,選舉人由各州的共和黨及民主黨員選出,或由黨派領袖指定,他可能是該黨在該州的知名人士、或來自該黨派的州政府官員、也可以由總統候選人指定——如這一次,紐約州的選舉人之一就是希拉蕊的老公,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
兩黨在11月9日的選舉中贏得了多少選舉人票,就推出多少選舉人。選舉人的產生方式重穩妥和選舉人的個人身份,這就讓大規模「變卦」發生機率很低。
選舉人的投票如何進行?
當天,各州的選舉人將在州議會大廈集合,然後開始投票。每位選舉人手裡有兩張票——一張投給總統人選,另一張要投給副總統人選。
投票結束後,選舉人要在「投票憑證」記好他的投票結果,然後將憑證分別郵寄到國會及國家檔案局,作為歷史檔案保存下來。
選舉人必須遵循選民投票結果嗎?
按美國國父的最初設想,選舉人團是應該「獨立」做出判斷的,這樣可以避免全民普選導致的「民粹」,但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絕大多數情況選舉人都遵循了本州選舉的結果,誰贏了,就投給誰。一些州還以法律規定選舉人必須「忠誠」。
有些州法律要求,選舉人的投票必須反映該州選民在大選日的投票結果;有些州要求選舉人必須把票投給本黨的總統候選人,「不效忠」的選舉人可以被罰款、或被取消投票資格、或由其他人取代。但在美國憲法的框架下,並沒有嚴格限制選舉人的投票方式。
美國歷史上曾經出現不遵守該州普選結果、「變卦」的選舉人,又稱為「失信選舉人」(faithless elector)。不過,美國建國至今也只出現過100多位失信選舉人,從未影響到選舉結果。
因此,選舉人投票雖被稱為「真正的總統選舉」,但其實也只是一個形式,因為結果早已在11月的全民普選中確定。
不過,相比往屆大選,本次大選的選舉人投票更受關注,因為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在普選票中以6581萬勝過特朗普的6295萬超過300萬張「普選票」;但特朗普卻技巧性地贏得關鍵州,拿下306張選舉人團票,超過當選所需的270張,因此贏得大選。
更為重要的是,此次大選特朗普的獲勝帶著來勢洶洶的「民粹」勢頭,而這正是美國的建國之父們當初設計選舉人制度想極力避免的。
如果說之前的大選結果還算理性,選舉人甘做「橡皮圖章」,那麼這次,「民粹」真的來了,選舉人們會祭起國父們授予的「尚方寶劍」,攔腰斬了特朗普胯下的公牛嗎?
選舉人投票理論上的三種可能
美國媒體分析,儘管本次大選爭議性之大在美國大選史上十分罕見,但出於對制度的尊重,選舉人投票結果出現逆轉的可能性很低。理論上,選舉人投票的結果有3種可能:
一、投票按各州普選結果進行,特朗普順利當選:
這也是目前各界預料最可能的結果。選舉人們按照規則投票,讓特朗普穩穩拿下306張選舉人票,跨過270票當選門坎,成為美國歷史上第45任總統。
二、至少38名選舉人「跑票」,希拉蕊反敗為勝:
按制度,原本只應取得232張選舉人票的希拉蕊,若獲得原應支持特朗普的至少38名選舉人跑票支持,將使選舉結果逆轉。不過,由於共和黨推舉的選舉人多為黨內忠貞之士,背棄特朗普及共和黨的可能性極低。
三、兩人都未跨越270票當選門坎:
若特朗普及希拉蕊皆無法取得270張選舉人票,眾議院議員便必須以州為單位投票,50個州中,拿下過半數26票即當選總統。若票數還相同,則由國會議長加入投票。
除了以上三種,還會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由國會議員當場處理「意外」的選舉人投票。
1月6日,當拜登在宣布候選總統及副總統人名前,將再次向在場的議員確認,他們對計票結果或任何一張選舉人票是否有異議。如果有任何一張選舉人票未能反映本州選民的投票結果,議員都可能提出異議或反對。如果有至少一位參議員及至少一位眾議員,同時提出反對,參眾兩院必須馬上進行審議,並在2小時內做出決定,是否接受議員提出的反對。
如果接受,則這張受質疑的選舉人票將被廢除。但在以往的慣例中,國會沒有採取過這樣的做法。
受到「死亡威脅」的選舉人
儘管翻盤機率極低,但還有許多希拉蕊的支持者在做最後的奮力一搏。
《華盛頓郵報》採訪了幾位受到「威脅」的選舉人,比如亞利桑那州共和黨選舉人、72歲的喬伊斯。她說,她原本以為事情很單純,到州府鳳凰城與其他選舉人會合,然後投下選票;特朗普在亞利桑那州贏得多數,同時也是她個人支持對象。不過她最近接到大批民眾的信件、電郵和電話,請她不要投給特朗普,數量從一開始的數百封暴增到數千封,有些信件甚至來自外州或是中國大陸。
喬伊斯說,15日,類似的郵件多到郵差必須用郵務專用的桶子送來,而且信件還裝到漫出來;另外,她也收到一封通過電子郵件寄送的聖誕賀卡,卡片寫著:「看在上帝的份上,別投給特朗普」。喬伊斯坦言,「老實說,這已產生影響,但我簽下忠實承諾,這很重要」。
Rex Teter
報導還提到,另一名住在得州的選舉人蒂特(Rex Teter)先前也曾說,自己收到3萬5000封電郵和200封信件,要他別支持特朗普,他得花好幾個小時才能把郵件刪完。
不過,還真有想「反水」的選舉人,另一名來自得州的共和黨選舉人賽普朗12月5日在《紐約時報》撰文,表示自己將不會把選票投給特朗普。他表明立場後,收到大量的威脅,他說,「有人打電話給我,要我小心一點,不然他們會來找我麻煩」。
選舉人團成員蒂特已經收到200封郵件和3萬多封電郵,籲請他別投給特朗普。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7842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