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337期 去年天文學家觀測到比太陽亮度高一萬億倍的爆炸,他們稱之為至今最明亮的類超新星爆發,沒有之一。近日這個觀測被證實真實存在。但是,這次超過整個銀河系亮等的巨大爆炸卻根本不是超新星,而是特大質量的黑洞。根據一項新研究,該黑洞正在撕碎一個慢慢靠近的遙遠的恆星,造成了大量光的釋放。研究團隊由以色列威茲曼科學院和丹麥暗宇宙研究中心的格拉格斯-列羅達斯教授牽頭,列羅達斯教授表示,他們對這個現象進行了十個月的跟蹤研究,最終確定不大可能是特亮超新星造成的。
結果顯示可能是一個快速旋轉的特大質量黑洞在破壞一個小質量的恆星。由於靠得太近,在黑洞的超強引力作用下,這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就被撕裂了。這一現象稱為潮汐瓦解,發生於恆星進入黑洞作用範圍的情況下。在這一範圍內,引力會吞噬所有的物體。
此前僅觀測到10次潮汐瓦解現象,恆星在被破壞的過程中會麵條化,即物體在垂直方向上拉伸、水平方向上壓縮而形成義大利面般瘦長形狀的過程。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悲慘身世的恆星,最終被黑洞吞噬。逐漸靠近黑洞的恆星殘骸及其產生的熱量將共同作用形成較大天體,從而釋放光。明亮的光芒使得黑洞看上去像是超新星,但那顆恆星不可能成為超新星,因為它的質量太小了。
筆者認為超新星之說是不可能成立的,最大亮等的超新星雖然超過整個星系的亮度,但還不至於達到太陽亮度高一萬億倍以上,因此這是一種別的形式的超級能量釋放事件。
丹麥暗宇宙研究中心的格拉格斯教授也表示經典的潮汐瓦解理論也無法充分解釋這一現象,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團隊成員尼古拉斯·斯通指出,如果假設特大質量的黑洞沒有自旋,潮汐瓦解現象根本說不通。
主星系的質量數據表明其中心的黑洞質量至少為太陽的一億倍,擁有這個質量的黑洞正常情況下不能瓦解作用範圍外的恆星,但如果這個黑洞恰好是高速旋轉的克爾黑洞,就可以瓦解恆星了。科學家接下來將進一步對其進行個,試圖發現所謂的克爾黑洞存在的證據。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