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罕見直接警告特朗普:勿挑釁中國!

歐巴馬罕見直接警告特朗普:勿挑釁中國! 歐巴馬警告特朗普:一個中國是中國國家概念的核心,不要挑釁 當地時間12月16號下午,美國總統歐巴馬在白宮舉行了今年的最後一次記者發布會。在記者會上歐巴馬借著記者的提問警告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不要試圖挑釁「一個中國」原則。 歐巴馬:「一個中國」是中國國家概念的核心,如果你要改變這種認識你就得考慮好後果,因為中國人不會用它來做交易。

歐巴馬還建議特朗普,以後在做出任何外交政策變動之前,應當跟整個外交團隊認真研判後再做決定,尤其是在涉及中美關係的時候。 歐巴馬:鑒於中美關係的重要性,鑒於世界經濟、美國國家安全,我們在亞太的存在都危機重重。鑒於中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世界上可能沒有更重要的雙邊關係了。一旦(中美)關係破裂或者進入全面對抗的模式,對每個人都不好。

繼2日與台灣地區領導人蔡陰蚊通電話後,特朗普11日在受訪時稱,他完全理解一個中國政策,但不明白美國為什麼必須受一個中國政策束縛,除非美中就貿易等其他議題達成協議。

在回答特朗普上述言行對美國對華政策和美中關係影響的問題時,歐巴馬表示,考慮到美中關係的重要性,考慮到世界經濟、國家安全和美國在亞太的存在都與此相關,考慮到中國在全球事務中日益上升的作用,也許沒有任何雙邊關係比美中關係更顯著,所以如果美中關係破裂或走向衝突模式,所有人都會面臨更糟的局面。

歐巴馬就台灣問題表示,美中在台灣問題上有長期共識,台灣在某種程度上也同意,那就是不要改變現狀。 他強調,對中國來說,台灣問題非常重要,一個中國在中國的國家理念中處於核心位置,如果要推翻這一共識,(特朗普)就必須想清楚後果,因為中國的應對方式將不會與處理其他問題的方式相同,甚至和處理美中間存在緊張的南海問題的方式都不一樣。 台灣問題涉及到中國如何看待自身這一核心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的反應可能會非常顯著。

歐巴馬建議特朗普使用系統性的、深思熟慮、且有目的的方式來處理外交政策。 他表示,自己給特朗普的建議是,在開始與外國政府開展很多互動之前,特朗普應先確保團隊就位,讓團隊了解過去所發生事情的完整簡報、了解未來的機遇和潛在的陷阱在哪裡,掌握歐巴馬政府從過去8年來的經驗中學到的東西,掌握以上所有信息,以便做出好的決策。

德、法、澳這樣回應 針對特朗普對台灣問題所發表的言論,德國、法國、澳大利亞均陸續作出回應。 德國總理: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立場不改變 「我們仍然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立場」,德國總理默克爾12月12日在柏林說。

同時,德國聯邦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諾貝特·勒特根警告稱,特朗普的行為將適得其反:中國不會讓步,而是會強化自己的立場,中美關係將會惡化。 如果特朗普真的背離了不承認台灣的政策並冒險讓對華緊張關係升級,那將給歐洲帶來「負面影響」。 法國外長:特朗普挑戰「一中原則」極不明智 法國外長艾羅12月14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是一個大國。我們可以和中國有分歧,但不能對合作夥伴說這樣的話。讓中國感到自己的統一受到質疑,這是極其不明智的。」

艾羅/資料圖

艾羅進一步指出:「我們要避免讓事態失控。所以我希望(特朗普)新團隊能夠學到足夠多的東西,這樣我們才能更加沉著冷靜、更負責地去應對不確定的世界。」

澳外長:明確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澳大利亞明確堅持「一個中國」政策。畢曉普稱,自1972年中澳兩國建交以來,澳大利亞始終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這對於維護區域和平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畢曉普/資料圖

前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也於13日對美國作出忠告稱,「一個中國」政策是世界各國與中國打交道的基石,並告誡台灣要在一中問題上謹言慎行。

針對這一系列表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了讚賞,同時他也強調,一中原則是中國與各國發展關係的前提和基礎。

美媒:特朗普無法承擔挑戰中國失敗的後果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月12日以《特朗普無法承擔挑戰中國失敗的後果》為題報道稱,作為典型的大男子主義表現,這位候任總統挑起了與地緣政治場上最大對手的嘴仗。

12月3日,他接聽了台當局領導人蔡陰蚊祝賀他當選的電話,並在推特中稱她為「台灣總統」。

美媒稱,唐納德·特朗普還沒有上任就與中國打開了嘴仗。

報道稱,對於台灣當局領導人,美國的外交稱謂是「負責台灣的總統」,這一表達上微小而關鍵的區別是旨在維護美國承認的「一個中國」政策,該政策認定中國大陸和台灣是一個國家。

特朗普的顧問之後表示,電話和表達都不是什麼危害。一天後,特朗普又在推特上抨擊中國壓低貨幣匯率,並在「南海上建設大型軍事設施」。

他的外交政策哲學似乎是要遵循美國作家戈爾·維達爾提出的「我自己成功還不夠,還要讓其他人失敗」的理念。一

讓美國重新變得偉大顯然意味著要讓其他國家變得糟糕。但這能行得通嗎?

報道稱,對於特朗普這樣的商人,可以想見,他會在這個問題上好好算一算的。這個目標看起來頗具挑戰性。十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速都超過了美國。

以貨幣計算,2000年美國的GDP是中國的8.5倍。到2016年,差距已經縮小到了不到1.5倍。以這樣的速度,中國在十年里就將超過美國。 隨著經濟實力的平衡發生了變化,中國作為貿易夥伴和投資國讓美國相形見絀——不僅是在亞洲,在非洲、中東、歐亞甚至西半球都是這樣。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中國大大增加了軍費支出,同時把重點從國土防衛轉向了力量投射。

2010年到2020年,中國的國防預算將會翻番達到2330億美元——比西歐聯盟的總和還多。

美國的外交政策圈為了減慢這種朝向中國的力量變化,從三個方面展開了努力。 第一,針對中國的主宰力給出美國的經濟回應。 也就是《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TPP),這個與太平洋沿岸國家的貿易協議刻意排除了中國。

第二,與日本、韓國、印度和澳大利亞等重新加強安全聯盟。

第三,美國試圖通過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20國集團等多邊體制來約束其行為。 報道稱,但特朗普在與中國碰撞的同時卻對這三方面的努力都不屑一顧。在競選期間,他就反對TPP,如今還宣布他不會簽字。 這就為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打開了大門,該協議排除了美國,並且正在成為該地區新自*由貿易協議的先鋒。

在安全問題上,特朗普也疏遠了美國的亞洲盟友,還建議日本和韓國自己開發核武器,不要依賴美國的安全保護。而對於全球自*由經濟體系及其機構,他更是表示出了不屑。

報道稱,在外交政策圈應對中國崛起的戰略上一直有各種起伏。TPP能否成功還不清楚,假如希拉蕊當選,也許還有希望。

將美國軍隊和資源轉向亞洲的努力一直在與中東和敘利亞問題拉鋸。而在塑造中國的戰略上,現在也還說不準是全球體制改造了中國還是日益強大的中國改變了體制。但至少,美國的努力形成了一種戰略。 報道稱,這可比特朗普在推特上推進自己讓美國偉大的目標更有的可說。 驚人內幕:特朗普正在動員第三次世界大戰 《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由居住在英國的澳記者約翰·皮爾格拍攝的紀錄片將於12月6日晚在英國電視台ITV播出。據英國媒體4日報道,這部紀錄片認為,由中美引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成為現實,因為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正在動員一場大規模的毀滅性戰爭。美國試圖挑起與中國的戰爭,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核戰爭已「不再不可想像」。媒體評論稱,該紀錄片暴露了美國令人不安的核戰術,揭露了美國軍隊在太平洋地區的恐怖歷史,暴露了其半秘密基地先發制人的侵略性。 中美兩國今年在中國南海上呈現緊張態勢,雙方都舉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有人擔心這可能會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片中稱,中美兩國今年在中國南海上呈現緊張態勢,雙方都舉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有人擔心這可能會觸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國經濟正繼續擴展,看起來已威脅到了美國在全球舞台上的主導地位。 在「亞太再平衡」政策的指導下,美國大多數海軍都已部署到了亞太地區——400個部署了軍艦、核武器和轟炸機的基地,在中國周邊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絞索」。

在紀錄片中,美國歷史紀實作家、《中國幻想》作者詹姆斯·布萊德利表示,「如果在北京上空俯視太平洋,你會看到美國軍艦。 一你會看到關島即將沉沒,因為太多飛彈指向中國。」部署在韓國的美國軍備指向中國,日本是美國拳頭的手套。「如果我是中國人,我會有點擔心美國的侵略性」。

核戰爭之後的末日世界:紅裙美女當人肉炸彈

紀錄片指責美國官員視中國的強大為威脅,這使白宮把中國視為「最完美的敵人」。媒體稱,五角大樓的老闆們在片中冷冷地警告「如果你想要和平,那麼就得時刻備戰」。皮爾格表示,「這部電影的目的就是要打破沉默:美國和中國可能正在走向戰爭,核戰爭不再不可想像。」

美國試圖挑起與中國的戰爭,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核戰爭已「不再不可想像」

「紀錄片的名字讓我想起已經被忘記的一種保守宣傳:上世紀90年代,曾有人拍攝《即將到來的對日戰爭》」,媒體評論稱,皮爾格提醒我們,正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歐巴馬主導了核開支的大規模增長和一個新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它意味著在中國的鼻子下建立軍事基地,打擊中國任何試圖把商業繁榮轉換為力量的舉動,用壓倒性武力來回應中國的南海訴求。 「這一情況絲毫沒有減弱的跡象,新的總統正在讓美國人相信中國是他們新的敵人。紀錄片強烈糾正了人們對太平洋戰爭場景的漠不關心。」 特朗普向中國開炮?中國有六大殺招對付

特朗普與蔡陰蚊通話,根據媒體報道,其實這事是策劃了兩三周了,不過是適時放出來而已。對於這種報道,筆者深以為然。因為,剛剛與特朗普會面的中國問題專家、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12月2日被中國元首會見,而特朗普就在當天與蔡陰蚊通話。

基辛格訪華是美國對中國放出的「軟」信號,是未來中美關係迴旋的彈性空間;而特朗普向中國釋放的是「硬」的信號,是為上台後拉開架勢和中國斗上一番所做的準備。這「一軟一硬」代表的是美國的兩隻手,是軟硬兼施的一種政治手段,目的是對中國進行「訛詐」。

為了展示強硬,特朗普在12月4日推特上連續對中國「開炮」。特朗普的兩條推文如下: 特朗普的意思是,中國讓人民幣貶值(削弱我們的企業競爭力)、對我們的俄產品大幅徵稅(美國卻沒這麼做),或者是在南海建設大型軍事設施,問過美國爽不爽、同意與否嗎? 我想他們沒有!之前,他還說,我們可以向台灣出售幾十億美元的軍備,台灣的總統給我打個電話祝賀怎麼了?

很顯然,特朗普一副對中午很不爽一的樣子,一副要上來和中國掐架的勢頭。關於特朗普為什麼這樣,筆者在前面的多篇文章中已經基本分析透徹,這裡不再贅述。 我們這裡分析的是,像特朗普這種成功商人出身、又極富性格的美國領導人,我們該如何對付。 要搞清楚如何對付特朗普,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中美關係博弈的邊界、特朗普的性格特點及美國未來政策的取向,從這三個維度去定位,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中美關係博弈的邊界: 所謂中美關係博弈的邊界,也就是中美關係較量的彈性,即中美關係發展到什麼程度兩國都會意識到危險?都會感受到對自己的嚴重損害? 在筆者看來,歐巴馬時期中美雙方定位的「新型大國關係」是準確的,這不是歐巴馬的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整個美國精英層的共識,是中國提出後美國整個精英層的認可。所以,中美這一關係在發展過程中雖然會受到挑戰,但大體格局正常情況下不會變。 就中美關係來說,中國是不會主動挑釁美國的,若非美國挑事中美關係發展都會很順暢。所以,中美關係問題本質上是美國是否能正確看待中美關係的問題,而非中國的問題。 對美國來說,當美國意識到中美的博弈再進一步繼續可能會引發實質性對抗,從而給美國的國家戰略利益帶來系統性風險時,白宮一定會調整戰略。

這一點,不是由白宮決定的,而是由美國整個精英群體決定的。更準確地說,中國有能力在中國核心利益的範圍內維護國家核心利益和戰略利益,美國在中國勢力範圍圈子裡的任何挑戰都不可能戰勝中國,這決定了中國對美國是有充足底氣的。

有了這個邊界,中國在處理對美關係和美國挑釁時,就能有底線、更從容地應對,就能後發制人而不是受制於人。

特朗普的性格特點:

特朗普是個非常成功的生意人,這表明他非常聰明、非常精明、非常會盤算利益,同時在處理問題時會很現實。這些特性決定了,此人只要中國對其把好脈,其實並不難處理關係。

之所以中美關係在特朗普上台後的頭一兩年時間裡會遭受挑戰,這由兩點決定:

一方面是因美國保守派精英要對美國進行戰略調整,特朗普需要扮演這樣的角色。 另一方面,特朗普是個國際政治的新手,他對一些問題認識不深加上性格上的特立獨行使得他總想做一些「出格」的事情以強化存在感。 我們從特朗普的過去的人生歷程可以看出,他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時常獨闢蹊徑,這讓他在商業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政治上,他的率性放炮也贏得了美國選民的心,讓他在很短的時間裡從一個商人變成一個總統

這些,我們可以將其歸於冒險與不按常理出牌。既然他具備這樣的性格特徵,那麼他上台後一定會大幅調整美國的對外政策,然後根據自己的調整後世界的反應再進一步調整。

基於這樣的現實情況,特朗普上台後對華政策大變臉才符合其性格特點,不變才奇怪。面對這樣的人,我們一方面要充分考慮他作為生意人的特性,即他的現實、精明與對利益的權衡習慣,生意人本身是習慣合作的。

因此他的不合作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未來更好的合作,除非當他的冒險改變取得比他預期更好的陳國時,他才會變本加厲在我們不希望的路子上走得過遠。因此,對付特朗普,我們要做好「又軟又硬」和「有合作又對抗」的心理準備。 那麼,對付特朗普這樣的人,什麼招數最管用呢?在筆者看來,這6招對付特朗普一定有效:

一、以強硬對強硬,才能負負得正。

特朗普是生意人,一方面他具有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他一定只選擇棋逢對手、同一級別的合作夥伴。所以,對中國來說,與特朗普打交道,首先需要證明的就是,中國完全可以做一個美國的合格對手。只有讓特朗普認識到中國可以作為美國的合格對手時,他才會轉而與中國實質性合作。 如何讓特朗普認識到中國可以作為美國的合格對手?那就要在其強硬對中國展開手段時,中國能讓其付出幾乎相同的代價。 這種代價付出一次、兩次、三次,到第四次、第五次時他就會改變主意。

二、對付特朗普,要採取「圍城必闕」之策。

特朗普上台,必然對華打出一輪組合拳,中國面對這輪組合拳,或直接針鋒相對,或迂迴反擊,總之要你來我往地對打一番。當特朗普這輪組合拳打完,發現中國也同樣給他打了一輪組合拳並且中美半斤八兩後,心理會有一些落差,那時候他有一種作為超級大國的無奈感,這種無奈感就像城池被圍。 中國兵法中有一個套路——圍城必闕,也就是說對敵人圍城要留一個缺口給敵人希望敵人就不會拚死抵抗,攻城就能以最少的傷亡完成。

對特朗普,也一樣,當特朗普一輪組合拳後不但啥也沒撈著,還搞得灰頭土臉甚至鼻青臉腫,那麼此時當他發現原來和中國合作有很大好處後,他一定會快速轉彎,展開與中國的合作。這種轉換速度,可能會讓很多人錯愕,但火候到了就會發生。

三、中國要展示強大的軍事、經濟能力和維護國家利益的決心。 特朗普是個商人,對中國缺乏了解,特別是對中國的軍事、經濟能力缺乏深刻了解。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需要不斷提醒他,中國是個什麼樣級別的國家,要讓他不斷地接受到相關信號,要讓其不斷找美國相關方面專家諮詢,從而讓其真正感受到中國的實際軍事和經濟能力。當然,中國更應展現的是維護國家利益的決心,這方面政治、軍事上都該有動作。

四、繼續推進中國大國戰略——「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未來引領世界要靠「一帶一路」戰略。對中國來說,只要做好這一戰略,其迸發出來光彩和未來預期的不斷呈現,會吸引特朗普調整自己的戰略,特別是調整對華戰略。

五、與美國繼續深入談合作,這個對生意人特朗普有足夠吸引力。 美國是個務實的國家,中國也一樣。所以,中美摩擦一定不會影響中美戰略上的溝通與俄合作。中美的合作,正常情況下繼續該談談,該深入合作繼續深入合作。當中美合作的願景空間越來越大,作為一個生意人出身的特朗普,不可能不被其中的利益吸引。

六、出擊中東,牽制美國,分一杯羹! 中東大機率將是特朗普上任後的出擊重點,而且很可能會和俄羅斯展開合作,美俄有可能想瓜分中東的利益。 但是,對中國來說,中東一樣重要,而且中國在中東的利益與美俄有較大不同,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必須自己主動出擊才能在中東有一席之地,也才能分一杯羹。 更重要的是,中國出擊中東也是對美國的牽制,美國和俄羅斯就不能拋開中國肆無忌憚地做交易。而對中國來說,現在已經和伊朗簽署了軍事合作協議,有了中巴經濟走廊作為通道,對中東的影響力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對中國的影響力,美國還缺少評估,接下來中國在中東有對中國構成阻擊的能力,也能藉機牽制美國,中國可積極在亞太地區推動經濟進一步的深度整合,這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

特朗普橫不橫 ? 剛上台一定橫!特朗普難不難對付 ? 在筆者看來不算太難,就難度而言要低於希拉蕊當總統。

只是,在初期相對來說中國適應特朗普需要一個過程,這和老熟人希拉蕊打交道的感覺會完全不同。和希拉蕊打交道,是先易後難;相反,與特朗普打交道,是先難後易。 川普瘋狂挑釁:中國不再忍了 亮出核武底牌 中國大使強硬警告美國:逼急中國後果嚴重

美軍現在的核力量是個什麼水平呢?對比中國又如何呢?美軍現役的核彈有4650枚,庫存核彈為2700枚,合計擁有7400枚核彈。包括了470枚洲際飛彈彈頭。

1150枚核潛艇核飛彈彈頭和轟炸機使用的核彈。美軍現在正在減少固定的洲際飛彈發射井,而增加核潛艇攜帶的核飛彈數量,因為核潛艇更加靈活,而且可以執行多種任務。

各國都在努力提升核武器質量。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塞西爾·哈尼表示,中國核力量已經具備逃脫首輪核打擊的能力。雖然數量不多,但是很難防禦和進行打擊。

用於轟炸日本的原子彈

比如東風31B型飛彈上安裝了幾十個輔助發動機,它不會按照經典的彈道拋物線飛行,而是「蛇形飛行」。這增加了確定其準確位置和反導飛彈鎖定目標的難度。 前俄羅斯戰略火箭軍參謀長維克托·葉辛說:中國在大山里挖掘了幾千公里的隧道,它們可以用來隱藏移動式發射裝置。這讓美軍非常頭疼,美國《防務新*聞》周刊稱,美國正試圖搞清楚中國的隧道長度和核彈頭數量。 但是,沒有成功,因為那都是絕對的機密,而且整個隧道遍布全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連結。內部結構複雜。

中國核力量不容小覷

中國資深外交官、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前代表沙祖康就說,當時他曾經告訴美國代表凱雷,莫文;美國確實是個核超級大國,但是一個人被殺一次與被殺一百次有區別嗎? 你可以殺死中國人一百次,但我有能力殺死你一次就夠了。因此別把中國逼到牆角,逼急了也會跳起來的。

核武器爆炸恐怖場景

因此,當年蘇*聯為了和美國競爭拚命投資核武器,可以摧毀美國幾十次,其實沒有什麼用處。而中國的有限核戰略才是最聰明的戰略,一次就夠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765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