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判決書」走紅網絡引爭議,江蘇80後女法官自稱「盡本分」

我愛分享| 2016-12-17| 檢舉

「詩意判決書」走紅網絡引爭議,江蘇80後女法官自稱「盡本分」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近日,江蘇省泰興市人民法院的一份民事判決書,在網絡上引發關注。

與 通常印象中嚴肅、刻板的司法文書迥異,這份涉離婚訴訟的民事判決書,使用了大量個性化語言,並夾雜有詩句,因此被稱為「詩意判決書」。關注的同時,也帶來 了爭議,支持者認為,這樣的判決書,體現了法律的人性化,而質疑者則表示,大量非法律語言的加入,也將消弭法律裁判文書的嚴肅性。

12月16日,寫出這份判決書的泰興市人民法院少年及家事審判庭80後女法官王雲向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表示,自己只是「盡本分」,希望以自己的行動,最大限度保護當事人。

「詩意判決書」使用了大量個性化語言,並夾雜有詩句。 判決書截圖

網絡熱傳感性「判決書」

「生活平淡,相輔相成,享受婚姻的快樂與承受生活的苦痛是人人必修的功課。」「人生如夢!當婚姻出現裂痕,陷於危機的時刻,男女雙方均應該努力挽救,而不是輕言放棄。」12月16日,一段講述婚姻與家庭的文字,在網絡熱傳。

值 得注意的是,這些充滿感性的句子,並非出現在文學作品中,而是一份判決書的原文。有網友指出,這份判決書由江蘇省泰興市人民法院出具,而案由,則是一宗離 婚案。而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檢索發現,「詩意判決書」的判決時間,距今已經過去將近半年。

今年6月27日,江蘇省泰興市人民法院公布了《黃某甲與王某離婚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逾千字的判決書正文中,對於案情的介紹和當事人訴求,均按照司法文書的語言格式書寫,而到了「法庭意見」部分,「畫風」突然轉變。

重案組37號看到,受理法庭先是以辛棄疾的詞句開篇,緊接著,用講道理的方式,規勸雙方當事人珍惜感情,努力拯救婚姻,最後回歸庭審現實,建議雙方「用智慧和真愛去化解矛盾,用理智和情感去解決問題」,最終判決雙方「不准離婚」。

這樣一封判決書,一改以往司法文書的文風,並很快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詩意判決書」全文。 判決書截圖

法官稱未刻意準備

「詩意判決書」的文末註明,當場審判的審判員名為王雲。12月16日,江蘇泰興市人民法院向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證實,王雲系該院少年及家事審判庭法官,曾受理大量離婚訴訟。

重案組37號探員了解到,王雲生於1984年,今年32歲,2006年進入法院系統工作,曾在泰興市黃橋法庭擔任助理審判員,並於2016年5月份調入泰興市法院。王雲在工作之餘,還擔任法院對接媒體的通訊員,也撰寫並發表了不少稿件。

重案組37號探員檢索了王雲此前的十份判例發現,「詩意判決書」僅此一例。對此,王雲解釋稱,上述判決書的案由,當事雙方均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感情由校園而起,最終組成家庭,自己也「有感而發」,希望他們重歸於好。

「詩 意判決書」背後,是來自法律界的爭議。王雲表示,自己已經注意到了網上對自己的質疑,她表示,家事判決不同於其他案件,雙方矛盾並非不可調和,因此,在面 對這類判決時,可以「以情動人」。她表示,自己曾看過大量類似判例,並且對文字有熱愛,因此在創作這份判決書時,並沒有「刻意準備」,只是盡到了自己作為 法官的本分。

重案組37號探員還獲悉,王雲的這份判決書已經生效,雙方均未提起上訴,二人婚姻得以挽回。

「詩意判決書」作者王雲法官。 來源:泰興日報微信公號「微笑泰興」

探員追問

「詩意判決書」是否合規?

原則上不違規,但應儘量精鍊易懂

同 樣是判決書,語言風格卻大不相似,有網友據此指出,這種極富個人特色的判決書,是否合乎寫作規範?多名法律界人士告訴重案組37號(微信 ID:zhonganzu37),目前針對司法文書規範性的法律法規中,對法庭意見部分只要求做到有理有據,並未禁止「自由發揮」。因此,即便出現類似詩 詞,也不違反製作民事裁判文書的要求。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民事裁判文書製作規範》和《民事訴訟文書樣式》中指出,民事裁判文書由標題、正文、落款三部分組成。在正文部分,其核心內容是「針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根據認定的案件事實」,做到「論理透徹,邏輯嚴密,精鍊易懂,用語準確。」

曾在朝陽區法院任職、現工作於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的宋姣律師則認為,法官在書寫判決書時,可以有一定「發揮空間」,但是,司法文書並非創作散文,應儘量避免詩情畫意,做到言簡意賅即可。上述「詩意判決書」,與相關規範中的「精鍊易懂」顯然有一定距離。

為何國內少見「詩意判決書」?

中國非判例法國家,法官無需「過多發揮」

「詩意判決書」走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少見。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注意到,在國外的判決書中,常見類似引經據典,辭藻華麗的文本,而國內這類判決書則少見。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律師宋姣表示, 歐美國家多為英美法系,即所謂「判例法」,後世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會借鑑以往類似案例,因此法官會儘可能多的闡述自己的判決理由和依據。「中國並非判例法國家,單個判決並無特別的指導意義,因此法官不需要過多發揮。」

此外,國內法官工作量大,難有精力對單個判決書細細雕琢,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南京一名資深法官告訴重案組37號探員,在國內一些城市,法官年判案量在千個以上,如果對每一場判決都「投入感情」,並且用詩化的語言製作判決書,顯然「不現實」。

盤點 判決書「引經據典」摘歌詞

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梳理髮現,在判決書中「引經據典」,此前在多地曾有出現。

北京

《弟子規》進判決書

2010 年7月份,在審理一起母子間因房屋交惡,從而產生糾紛的民事案件時,北京豐臺法院引用了「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這樣一段出自《弟子規》的警 句,希望通過勸誡子女善待父母,喚醒親情進而消除矛盾。同時,法官在判決指出,百善孝為先。該案最終按照母親的訴求判決,雙方均未提出上訴。

上海

法官引用「六尺巷」典故

2016年12月9日,在審理一起鄰里之間,因為翻建房屋而引發的糾紛時,上海浦東新區法院在判決書中,引用了「千里傳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的「六尺巷」典故,勸導當事雙方大度處理,進而化解糾紛。

台灣

周杰倫歌詞成訓詞

27 歲的台灣男子蔡某,因染上毒癮,向雙親伸手要錢未果後,對父母進行打罵。2010年6月,新竹地方法院法官邱忠義在審理此案時,援引歌手周杰倫歌曲《聽媽 媽的話》中的歌詞,「聽媽媽的話,別讓她受傷」,重判蔡某10個月徒刑。此外,法官邱忠義還在判決書內,以古文「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的訓詞,期盼為 人子女要盡本分。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南宋】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758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