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神秘家族,十七代人恪守三條祖訓,數百年一心守墓

他只是一個小人物,如果沒有和袁崇煥發生交集,他的名字也許很快就會湮滅在歷史長河中,當然我們也不會記得他。直到現在,我們只知道他姓姓佘。

袁崇煥劇照

他只是袁崇煥帳下一個謀士,因袁崇煥之死,他辭官做了一個守墓人。

1629年8月,在京城西市的行刑場上,袁崇煥被磔刑凌遲3543刀,皮肉寸斷。當時,萬人空巷,近萬名不明真相百姓視之為通敵賣國的「漢奸」,爭相買其肉而食之。眾人皆受蒙蔽,而他是異常清醒的。

他敬佩袁崇煥的報國忠心。滿懷悲憤之餘,他冒著滿門抄斬的風險,將懸在旗杆上的袁崇煥頭顱悄悄取下,埋葬在自己家中後院。之後,他辭官回家,隱姓埋名守候著袁崇煥的亡靈。臨終前,他又囑咐家人將自己埋在袁崇煥身旁,並世世代代為袁崇煥守墓。

他就是佘家人的先祖。而佘家族人也按照先祖遺訓,世代守墓,而這一守,就近四百年。

守墓註定是孤獨的。袁崇煥死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佘家人守墓都是秘密進行的。直到150年後的乾隆年間,清人編寫《明史》時,袁崇煥的冤屈才得以昭雪,佘家為袁崇煥守墓的事情也由秘密轉為公開。為守墓,佘家人的先祖曾經留下三條祖訓:一是佘家人從此以後不許再回故鄉老家。二是不許進入仕為官;三是讀書明禮。數百年來,佘家十七代人,代代居住在北京,一直幹著同樣的一件事,那就是守墓。

袁崇煥墓第十七代守墓人佘幼芝

到了現在,佘家這一代的守墓人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她仍堅持不懈,經常為袁崇煥掃墓敬香,數十年如一日,其行為令人潸然淚下。

歷史是個睿智的時間老人。透過佘家人世代守陵的故事,我們又仿佛看到袁崇煥凌遲慘狀,感受到刀刀入骨入肉的疼痛。這疼痛必將穿越時間,成為一個民族的千古之痛。

袁崇煥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749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