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摳門皇帝,給自己建最豪華的清朝帝陵,至今還留下一個謎

中國歷史的摳門皇帝確實不多,被稱為最摳門的皇帝就是大清王朝的第八位皇帝,道光帝。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即為道光帝,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長子繼承皇位的皇帝。那作為皇帝他為什麼要摳門呢?其實這位皇帝也算是一位比較有上進心的皇帝,可惜耐不住整個王朝的崩塌的速度比他開始努力建制的速度快得多。在前面幾朝的揮霍以及政治的腐敗,到了道光帝手上已經留下很大的禍根了,即使道光帝有心勤儉節約,但是依舊難以控制朝廷的內政空虛。

據載道光帝登基之後為了挽住清王朝的驕奢淫逸之風,帶頭開始節約,據說他還穿了打補丁的褲子,這個在皇帝中也算是一個記錄吧。但是道光帝真的是勤儉節約的嗎?其實很多情況不是皇帝表面的那樣,至少這位摳門皇帝給自己建造了清朝最為昂貴的帝陵。

1828年九月,道光皇帝正準備動身去清東陵祭祖,雖然說去祭祖但是還有一個目的是去看為自己建好的皇陵,但是還沒到就收到奏章說給道光皇帝的皇陵地宮出現嚴重滲水。道光帝立刻安排大臣前去調查,最後等到道光皇帝到了那裡一看,地宮裡的積水已經有一尺六七寸深。這讓道光皇帝極為生氣,直接大罵那些修陵的大臣:喪盡天良。接著下旨將相關官員革職的革職,入獄的入獄,流放的流放。後來爆發了一場歷史上有名的大案:寶華裕浸水案。道光皇帝為什麼這麼重視自己的皇陵呢?為什麼一個地宮浸水就要牽連這麼多人呢?其實在記載中乾隆皇帝的陵墓也出現滲水,但是沒有表現的如此龍顏大怒。但是道光皇帝直接將當時的軍機大臣英和革職抄家問罪,道光帝對於陵墓的敏感程度遠遠大於其他任何皇帝。接著對此事進行調查,最後查出主要原因有兩個:一、當時為道光皇帝陵墓進行點「穴」的時候已經出錯了,相關大臣並沒有聽從一位專業的堪輿師的話,為了聽從道光皇帝的一切從簡的意思,他們為了方便進行施工便在錯誤的位置上開挖施工了,這些門外漢的大臣就這樣埋下了第一步的錯誤。二、當時存在嚴重的偷工減料的行為,道光皇帝陵墓怎麼能偷工減料呢?但是還是道光皇帝一再強調節約,因此大臣們也沒辦法。據大臣記載,在當時修葺的過程中有些石料在施工中出現了裂縫,他們並沒有換掉石料採用更好的石料,而是拿松香還有石蠟添補了一下便繼續使用了。如此一來寶華裕地宮的先天性缺陷加上後天的缺陷為後來地宮嚴重滲水埋下禍根,這次嚴重滲水讓道光皇帝極為不悅,他直接表示不想去修補這個「豆腐渣」工程了,如此一來這數百萬銀兩的皇陵說不要就不要了,這可是耗時六年的工程,但是也沒辦法,道光皇帝的皇陵只能另尋他出了。

之後道光皇帝先後派出十多名大臣以及宗室嫡親去為他尋找風水寶地,大臣們一一將看好的風水寶地彙報給道光皇帝,最後道光選中了,清西陵西南端的一個名為龍泉裕的風水寶地。其實按照祖制,道光皇帝的皇陵應該在清東陵,但是由於前面寶華裕地宮事件,這些大臣也不敢再多說了,如此一來,一向勤儉的道光皇帝打了自己一巴掌,將數百萬兩白銀的清東陵皇陵直接廢棄了,可謂是相當的諷刺。接在在修建龍泉裕皇陵的時候道光皇帝自己確實浪費了,於是在修建龍泉裕陵寢工程的時候必須要一切從簡。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真的是從簡了嗎?龍泉裕在修建是確實道光皇帝將二十米以上的建築都撤掉了,不希望建那些高的建築,希望以此來降低經費。並且將陵墓前的石像生(陵墓前的那些石像)去掉了,因此道光皇帝的陵墓規模在整個清代裡面是最小的。但是真的就是像道光皇帝的要求一樣從簡了嗎?看上去確實整個陵墓是非常簡樸的,但是整個陵墓確實一種低調的奢華,整個陵墓的花費是整個清朝帝陵中最高的!

根據考證,道光皇帝的陵墓慕陵一共花費了二百四十萬兩(摺合人民幣五億左右),比輝煌的乾隆裕陵多花去三十七萬兩,比慈禧極盡奢華的定東陵還多花去十七萬兩,看上去簡約的道光陵墓卻花費如此巨大,那這些錢花去哪裡了呢?現在看到,慕陵的三座大殿上並沒有過多的裝飾,也沒有那些彩繪,但是仔細看那些沒有彩繪的灰色的木料,這些木料全部為最為昂貴的金絲楠木,楠木由於前面幾代的開採到了道光這裡已經非常少了,楠木開採有一句話(進山一千,出山五百,指的就是楠木開採的難度)。在金絲楠木如此難以獲得的年代,慕陵卻用了一千五百立方的楠木,這些楠木的來歷至今是個謎,在史書上根本沒有記載。並且慕陵的楠木龍雕可以說是世間傑作,每一件都是世間最珍貴的雕刻

這樣就可以知道了,道光慕陵的花費去哪裡了?楠木,加上世間最精美的龍雕,這位史上最摳門的皇帝給自己修建了整個清王朝最為昂貴的陵墓。這位任性的皇帝,就僅僅修建陵墓這一項上就讓本來已經江河日下的清王朝的經濟雪上加霜,他陵墓所搭建的每一塊磚,所雕刻的沒一幅龍雕,都是在吸食著清王朝最後的根基。這位毫無作為的皇帝沒給大清王朝帶來希望,最後卻將大清王朝一起帶入他的天價墓陵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7494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