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正陷入慘痛境地,老巢行將瓦解

2016年11月8日,鄰近伊拉克摩蘇爾的基督教城鎮克拉克斯,寫有「伊斯蘭國」的伊斯蘭語牌子被砸落在地。上個月,伊拉克部隊奪回了克拉克斯,成為進軍「伊斯蘭國」根據地摩蘇爾的重大里程碑。

常言道「其興也勃,其亡也忽」,曾經肆虐中東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正陷入慘痛境地。

繼伊拉克政府軍發起收復摩蘇爾的戰役後,2016年11月6日,美國撐腰的敘利亞民主力量(SDF)也展開代號「幼發拉底之怒」(The Wrathof the Euphrates)的軍事行動,投入三萬大軍,直取「伊斯蘭國」的「名義首都」拉卡,形成對「伊斯蘭國」的夾擊態勢。耐人尋味的是,SDF早在四個多月前就有機會拿下拉卡,卻舍該城而不入,而同樣打擊「伊斯蘭國」的敘利亞阿薩德政府軍也屯兵於拉卡城下,「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競爭狀態不言自明。

「本小利大」的買賣

據法新社報道,拉卡與摩蘇爾相距僅400公里,是「伊斯蘭國」手裡僅存的兩座重要城市。從地理上看,「伊斯蘭國」控制區雖然橫跨敘伊兩國,但點多面廣,核心區僅僅是一條沿著幼發拉底河分布的狹長地帶,特別是敘東北部的拉卡省(省會是同名城市)是該流域最大的綠洲,是「伊斯蘭國」產油和賦稅的最大地區,一旦被奪取,「伊斯蘭國」勢必土崩瓦解。

目前,「伊斯蘭國」核心區南北長約360公里,最窄處僅20公里,由於其精銳力量都在外線作戰,拉卡城又是各國空襲重點,「伊斯蘭國」不可能在此駐守大部隊,防禦必然較為空虛,因此敘各派勢力都想「提前摘取」勝利果實。俄地緣政治研究院第一副院長康斯坦丁·西夫科夫就指出,拉卡城總人口只有約17萬,即使按照十分之一的作戰人員計算,也不過1.7萬人,「鑒於『伊斯蘭國』游擊作戰的特點,任何一支得到空中支援的師級部隊如果發起強攻,短期內拿下拉卡都是有可能的」。

正因為「本小利大」的前景,11月6日,SDF指揮官傑伊漢·謝赫·艾哈邁德在拉卡北方約50公里的艾因·伊薩宣布,解放拉卡的「幼發拉底之怒」戰役已經打響。SDF發言人塔拉勒·塞洛稱,戰役分成兩個階段,首先攻占拉卡周圍地區,孤立拉卡;然後再「控制整座城市」。美國領導的國際聯盟已向SDF提供大量武器,包括用於對付「炸彈卡車」的米蘭反坦克飛彈。塞洛還強調:「戰鬥不會很輕鬆,需要精準與謹慎的行動,因為『伊斯蘭國』分子清楚,一旦失去拉卡,它在敘利亞就完了。」

突然出現的SDF

對多數人而言,SDF簡直像是敘利亞戰場上突然出現的「孫悟空」。2015年11月,眼見中央情報局豢養的敘溫和反對派武裝潰散的潰散,譁變的譁變,無奈之下,白宮同意五角大樓的意見,轉而撮合哈塞克的庫爾德武裝人民防衛隊(YPG)、遜尼派部落武裝、卡米什利的基督教亞述族武裝「薩托洛軍」、亞美尼亞民兵等派系組成SDF,總兵力約3萬人,其中兵多將廣的是YPG,達到2.5萬人。

通常情況下,臨時拼湊的隊伍戰鬥力普遍不佳,可是SDF一出征就顯得生龍活虎。今年5月16日,SDF在哈塞克省西南部蘇沙哈鎮集結上萬人馬,沿該鎮至拉卡的6號公路南下,打得「伊斯蘭國」節節敗退,一周後就占領拉卡北部門戶基塔卡鎮。眼見拉卡城遙遙在望,沒想到SDF卻在5月30日夜轉兵西進,控制幼發拉底河上游的十月大壩,然後經卡拉赫·卡烏扎克大橋過河,扼住M4高速公路的咽喉,然後占領敘土邊境交通樞紐曼比季。到了8月15日,儘管沒有拿下拉卡,SDF卻奪取該城周圍160公里半徑內的多數地區,消滅3000餘名「伊斯蘭國」分子,繳獲大量戰利品,實力大為成長。

如今看來,SDF當初舍拉卡而不攻,卻圍繞曼比季做文章,實際是為本族利益做文章。從全局看,曼比季到手,形同將敘利亞庫爾德人兩大據點——西北部的阿夫林和東北部的哈塞克連成一氣,為今後在敘境內建立類似伊拉克庫爾德自治區那樣的「國中之國」打下基礎。然而敘內戰向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忌憚身邊出現「庫爾德獨立國」的土耳其於8月24日發起代號「幼發拉底之盾」的越境軍事行動,掩護自己支持的敘反對派自由軍驅逐SDF,將幼發拉底河以西的地盤攬入懷中,令庫爾德人憤恨不已。

敘政府軍磨刀霍霍

此次拉卡戰役,身為一國之尊的敘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也不是「旁觀者」,他絕不希望粉碎「恐怖大本營」的功勞落到像SDF這樣的「編外武裝」頭上。據敘官方阿拉伯通訊社報道,從6月開始,敘政府軍就把阿勒頗前線的第4裝甲師第555裝甲旅、沙漠獵鷹旅、戈蘭民兵團等部隊抽調出來,從阿斯里亞鎮出發,沿著連接哈馬與拉卡的42號公路推進。

由於敘中部主要是平坦的沙漠地形,非常適合政府軍發揮後勤和機械化優勢。面對敘軍的進攻,「伊斯蘭國」按照過去的套路,集中力量從側翼攻擊敘軍縱隊,企圖切斷42號公路。不過,敘軍在公路沿線每隔幾百米都會修築防禦炸彈卡車的沙堤和壕溝,這些工事幫助敘軍多次粉碎「伊斯蘭國」的攻擊。

值得注意的是,拉卡省距離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赫梅米姆聯合基地只有約450公里,俄戰機從基地出發,可保持每天三架次的攻擊強度。目前,俄軍在赫梅米姆保留有一個殲擊航空兵團的規模,最少可完成每天84架次的近距離空中支援任務(CAS),再算上俄國內起飛的戰略轟炸機,完全能對敘陸軍提供有效支援。

況且,從哈馬到拉卡,沿途多為沙漠戈壁,更是便於航空兵支援。卡達半島電視台報道,在俄空天軍支援下,6月9日,沙漠獵鷹旅旅長穆罕默德·賈比爾率部占領拉卡省南部的羅薩菲哈鎮,成為其進攻拉卡城的跳板。6月12日,敘軍進一步打到拉卡省重鎮塔卜卡(也稱「革命城」),距拉卡城不足40公里,若非阿勒頗戰事拖延,敘軍其實早在9月底到10月初就想攻入拉卡了。據最新戰報,敘軍與SDF的前沿陣地距離已不足15公里,形勢著實微妙。

敵友只在「轉念之間」

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教授約書亞·蘭迪斯指出,敘政府與SDF「主心骨」庫爾德武裝,敵友概念轉變完全取決於雙方力量對比。要知道,西鄰哈卡省的哈塞克省是敘利亞庫爾德族的主要聚居區,那裡還是該國最大的糧倉和重要的油氣基地,僅在2011年內戰爆發前,哈塞克省的小麥產量就占到全國的半壁江山,油氣產量也占到全國的40%。省會哈塞克是敘東北部路網中心,有「東西大動脈」之稱的M4高速公路、716公路及7號公路(從土敘邊境重鎮卡米什利經哈塞克、代爾祖爾到達伊拉克)等多條幹線交匯於此。從兵要地誌分析,誰擁有哈塞克省,誰就是敘利亞的「東北王」和幼發拉底河「主人」。

敘內戰爆發後,阿薩德政權因為兵力緊張,便決心放棄哈塞克省,僅留守省城哈塞克和邊境口岸卡米什利,把大部分區域讓給態度中立的庫爾德人,並承諾給予其軍事支持。正因為「統戰」政策奏效,當2014年底「伊斯蘭國」全面崛起之後,哈塞克城成為敘軍唯一守得住的東北部省城,全賴庫爾德武裝YPG的全力協助。2015年7月,「伊斯蘭國」集中1.5萬人,向哈塞克發起總攻,當時敘軍共和國衛隊第104空中特勤旅旅長伊薩姆·扎拉赫丁准將以讓出60%的哈塞克城區為代價,換取得到美國支持的庫爾德武裝與之並肩作戰,後者強渡幼發拉底河,西取傑濟拉河谷,抄襲了「伊斯蘭國」的後路,迫使其放棄圍攻。

然而,當YPG成為美國人的「新歡」,進而成為SDF武裝聯盟的中堅後,敘政府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今年9月和10月,多次發生敘空軍戰機轟炸哈塞克省SDF陣地的事件,顯見兩派存在「火併」風險。蘭迪斯強調,如果SDF攻占拉卡,意味著庫爾德武裝首次完整而全面地掌握一座敘利亞省城,這是阿薩德政權甚至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無論如何都難以接受的。正因為如此,一旦拉卡易手,敘利亞局勢有可能發生新的變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7416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