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歡呼:中國航母傳出重大壞消息

歐美歡呼:中國航母傳出重大壞消息 導讀 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報道,儘管航空母艦八面威風、且具備作戰靈活、快速巡航與遠程打擊等優勢,往往被視為一個國家國力的重......

據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報道,儘管航空母艦八面威風、且具備作戰靈活、快速巡航與遠程打擊等優勢,往往被視為一個國家國力的重要體現。 然而,僅僅「擁有」航母並不意味著一切,由於技術故障、服役年限超期、設計缺陷或缺少戰機等種種原因,許多國家未能成功運用它們的航空母艦。

據報道,「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航母是俄羅斯唯一的航空母艦。從1991年開始服役以來,該航母只有四次被派往前線,且都是趕赴地中海地區,持續時間不過短短數月。相比之下,美國的航空母艦在每兩年內至少有六個月被部署海外。

據悉,「庫茲涅佐夫」號的主要問題之一在於其動力裝置,這種利用蒸汽渦輪機和渦輪增壓鍋爐供能的方式被美國《國防工業日報》形容為「有缺陷的」。 由於缺乏良好的維護,該航母在2009年因一次短路事故造成一名士兵死亡。此外,由於水管容易結冰,船上的供水銳減60%,近2000名士兵能使用的洗手間只有25個。 俄羅斯軍方十分關註上述問題,已經計劃於2020年左右使用新的航空母艦。

目前,中國和印度擁有的航空母艦均為俄制航母。 中國的航空母艦目前停靠在遼寧,是「庫茲涅佐夫」號的姐妹艦,與其具有相同的供能問題與設計缺陷,無法離岸過遠;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的表現則更為糟糕。 改裝自老式俄羅斯航空母艦「戈爾什科夫」號的「維克拉瑪蒂亞」號原定於2008年開始服役,卻一拖再拖。目前,該航母的改裝費用已經增加了一倍,有望於2014年初開始服役。 報道稱,低劣的航空母艦不止來自俄羅斯,一些本該退役的老航母也曾被英國和法國出售給發展中國家。2000年,法國將「福熙」號航母賣給了巴西海軍,並更名為「聖保羅」號。 它雖然不存在像「庫茲涅佐夫」號那樣的技術問題,但由於服役時間過長,保養費用高昂,使用效能也非常有限。 航母系統整合問題很多?

加里·李認為,中國航母「仍然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但是解放軍海軍和空軍正在大踏步前進,確保將各種系統整合起來。」 他說,「我們已經看到了卡-31反潛直升機和中國造的K-8(原文如此,或為「直8」)電子情報收集直升機,這些直升機都是為航母準備的,但是我們仍然沒有看到類似'鷹眼'這樣的空基早期預警和控制飛機。」 《海上長城》的作者科爾也認為,中國將面臨很多問題,「這艘航母必須再利用至少一到兩年測試其艦載系統」。 《防務新聞》還引用一名美國的中國防務工業專家的話說,「瓦良格」號航母和10年前出售給中國的4艘「現代」級驅逐艦擁有相同的動力裝置。 「那對我們來說是個好消息,而對中國海軍來說則是壞消息,因為那是一種蒸汽動力裝置,其維護和操作非常不方便。」

但是,Cheng警告,中國人經常會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此前,一些人曾預測「瓦良格」號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準備才能進行海試,因此我認為那些關於中國人能做什麼,什麼時候做的預測不可信。」Cheng 說,「這意味著中國準備要比一些預測更早地進行艦載機起降訓練。」 他認為,或許中國人永遠都不會進行美國風格的艦載機起降和飛行行動---在一個24小時都在移動的海上基地同時彈射和回收幾十架飛機。 「瓦良格」對於中國來說或許「不僅僅是一艘訓練艦」, 「但也未必會像美國那樣,作為一個航母攻擊群的核心。」 美媒曝殲15出現驚人事故:中國航母戰力堪憂 中國首艘航母試航及其艦載戰機顯示了中國海軍能力的巨大飛躍。去年夏天「遼寧艦」處女航時鋪天蓋地的宣傳,以及11月份殲-15戰機的首次成功起降,都昭示著又一個世界級的航母大國的崛起。 不過,文章稱,自2006年中國海軍艦載航空部隊建立初始,中國實驗型殲-15戰機至少出過3次事故。

據美國《連線》雜誌文章稱,發展航母和艦載機是有難度的,需要數年的反覆實驗,不能有絲毫冒險。 中國作為海軍強國的崛起勢不可擋,但中國首批航海飛行員的傳奇經歷則不盡人意。許多事情都會有出錯的時候,這讓人懷疑北京是否能很快擁有真實可靠的航母能力。

第一起事故發生在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間,一位匿名飛行員——僅提到「試飛員C」——正準備將殲-15降落至飛機測試中心時,警示燈發出紅色信號,顯示一個液壓系統出現泄漏。文章指出,此次緊急事件不完全是意外。據一位美國消息人士稱,「殲-11B項目遇到了大麻煩,中國因墜機事故損失了不少飛機。」

飛行員C在液壓系統完全失效前匆忙放下飛機起落架。「試飛員C緊緊抓住駕駛杆,全神貫注地保持飛機平衡。」 雖然戰機著陸了,但沒有液壓系統就意味著無法制動。機場地勤人員架起防撞護欄——極有可能是一條可以掛住飛機尾翼的彈出式纜繩——殲-15幸運地停在了跑道上。

後來,「試飛員B」在模擬航母降落時,其駕駛的殲-15速度「驟降」。戰機兩個引擎中的一個失效——這極易引發失火或爆炸。 試飛員B當即計算了速度、高度、離跑道的距離,並「果斷地將故障引擎關閉」。 第三次事故更具戲劇性。「試飛員A」正模擬制動著陸,將用殲-15的尾翼勾住了橫在跑道上的纜繩,這套制動裝置與「遼寧艦」上的裝置具有相同結構,可以使飛機在100英尺距離內停住。 在這次試驗中,殲-15沒有起飛,如火箭一般以125英里的時速沿跑道疾馳,目的在於勾住跑道對面盡頭的兩根纜繩之一。

試飛員A勾住了第一根纜繩,但動作太猛烈,「砰」地一聲劇烈地碰撞到飛機尾翼。 據報道,「目擊這一幕的人都驚出一身冷汗。」但第二根纜繩勾住了它,急速行駛的殲-15踉踉蹌蹌地停住了。

2012年11月23日,包括試飛員A在內的殲-15飛行員調往在中國沿海航行的「遼寧艦」進行首次試飛。早上9點8分,試飛員A降落了,勾住4根纜繩中的第二根。 甲板人員爆發出熱烈掌聲。在中國飛行員冒險數年後,中國終於證明了其有能力在航母上起降戰機。 不過,安全有序地獲得這些能力——這裡指在沒有實戰壓力情況下實現——那就是另一個問題了,中國航母能力要變得有實質意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國產001A航母完工時間表確定! 「遼寧艦」或許只有一個兄弟,因為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可能有著完全不同的面孔。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11月號報道,江南造船廠建造的新航母的基本特徵,依然是常規動力,並非核動力,此外與遼寧艦、001A級航母相比,設計變化較大,上蒸汽彈射器的工作進入最後研製階段。 歐美歡呼:中國航母傳出重大壞消息

遼寧艦的孿生兄弟 「遼寧艦」完成為期5個月的返廠維修再次出航後,外媒開始猜測其姊妹艦的建造進展。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10月號援引所謂「來自大連的權威消息」稱,大連造船廠去年年底舉行了第一艘001A型國產航母的鋼板切割儀式。 第一艘國產航母究竟是什麼樣子?不少西方媒體和香港媒體猜測,被稱為001A型意味著這艘航母可能是「遼寧艦」的仿製版。 防務專家表示,如果第一艘國產航母參照 「遼寧艦」的整體設計,有利於大大縮短工期,而且還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外媒報道稱,001A型航母在「遼寧艦」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二者結構和設計相似,但新航母艦橋有所縮小,雷達和武器系統也做了相應調整。 據推測,001A型航母配備哈爾濱某廠生產的蒸汽輪機,專用鋼板則是上海寶山生產的,內部的生活設施更加完善,整個建造工期約為6年。

西方分析人士表示,001A型航母不可能與「遼寧艦」一模一樣,肯定要有某些方面的改進和升級。 畢竟「遼寧艦」主要承擔試驗和科研任務,而新航母將作為純粹的作戰平台。

不同版本的相同關鍵詞 西方猜測,江南造船廠正在設計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與大連建造的第一艘要產航母相比,這艘航母改動較大,或許會採用從烏克蘭引進的燃氣輪機,有可能配備蒸汽彈射器。 針對中國第二艘國產航母,西方媒體在不同版本的猜測中都提到了一個相同的關鍵詞——彈射器。 「遼寧艦」採用了滑躍甲板設計,沒有配備彈射器,這不僅限制了艦載機載彈量和航程,而且不利於固定翼預警機部署。所以,為後續建造的航母配備彈射器,將成為中國海軍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俄羅斯媒體報道稱,中國不僅在研製蒸汽彈射器,還在攻關電磁彈射器。 一旦中國航母配備彈射器,殲-15艦載機的潛能將被徹底釋放出來。西方媒體報道稱,殲-15的整體作戰能力與美國海軍F/A-18「大黃蜂」艦載機不相上下。 不過,殲-15受限於滑越起飛模式,無法像依靠彈射器起飛的美製艦載機那樣攜帶很多的燃料,因此航程要短於「大黃蜂」。未來,配備彈射器後,中國航母編隊的作戰半徑也將因此得到大幅拓展。

彈射版殲-15戰機曝光 近日,網絡上出現的一張圖片顯示,國內某船舶類研究所的名稱出現在一架殲-15艦載戰鬥機模型上,並且圖片還顯示這架殲-15艦載戰鬥機模型的起落架已經進行了改裝:起落架收放動作筒明顯加粗、雙前輪前部安裝了疑似彈射拉杆。 從圖片所示的研究所官方網站得知,該所是國內規模最大和最有影響的船舶特輔機電設備研究所,據此多位軍事觀察員分析認為,這是國產艦載戰鬥機在進行彈射起飛的相關研究。

對於為何要對殲-15艦載戰鬥機模型的起落架進行改裝測試,軍事評論員李小健解釋稱:彈射起飛作為一種能夠在較短距離內使艦載機達到起飛速度的起飛方式。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技術水平日臻完善,已經成為航母艦載機的主要起飛方式之一。 一款戰鬥機如果要改為彈射起飛方式,首先就要對起落架的強度、長度、位置進行研究,以滿足航母彈射起飛和攔阻降落的要求。

在談到為何採用殲-15作為彈射試驗的對象時,李小健認為,作為國產第一代固定翼艦載戰鬥機,殲-15目前已經發展出了雙座型號並將繼續改進,即使我們現在開始研製下一代隱形艦載戰鬥機。 但殲-15未來20-30年仍將是中國艦載戰鬥機的中堅力量,所以選擇殲-15作為彈射起飛的試驗對象非常合理。

在不遠的將來,藉助國產新航母的彈射器起飛的殲-15戰機,可發揮其全部潛能,成為中國航母的鋒利鋼牙。

中國三體航母設計圖曝光 號稱海上萬能手

在「光榮使命杯未來航母設計大賽」選出的獲獎作品中,多名設計者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多層飛行甲板和分體式設計。 獲得大賽第一名的「ZZ號三艦體浮島式隱身潛航母」採用三體式設計,必要時各艦體可以分離,兩側艦體有獨立作戰能力,能臨時充當護衛艦艇。

獲得大賽第一名的「ZZ號三艦體浮島式隱身潛航母」採用三體式設計,必要時各艦體可以分離,兩側艦體有獨立作戰能力,能臨時充當護衛艦艇。 三體式艦體讓該航母有著遠比當代航母更寬大的主飛行甲板,能容納不同尺寸的各種艦載機起降。

儘管世界各國三不五時都要裁個軍以示自己熱愛和平,但領土臨海的國家誰不希望有自己的航母戰鬥群。 軍事專家陳虎說過:航母不是一個「大玩具」,它是要為維護和爭取國家利益來服務的,任何一個發展航母的國家都要精心計算,拿航母做什麼 ? 主要作戰對象是誰 ? 由此來確定航母需要怎樣的規模,多大的作戰海域範圍。 同時從數量上也不會是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有時儘管有錢,但如果算計不到,航母也會拖累國防建設的後腿。

那麼,有錢有技術的國家中,未來航母到底哪家強? 印度的這艘二手航母曾在海試過程中發生嚴重故障,據俄方消息人士透露,「維克拉馬蒂亞」號航母在海試期間發生故障,8個蒸汽鍋爐中的7個癱瘓。 但隨後,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公司發言人稱,俄羅斯為印度改裝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故障鍋爐數為3個,而不是之前報道的7個。

記者探訪印度國產航母基地:港口小城事關印度命運 雄心勃勃的印度海軍曾揚言:要至少擁有3艘航母,必要時將發展至5艘。 印度國防部的一份文件表明,目前,中國戰鬥力以3∶1的優勢令印度相形見絀。印度希望在未來15年內通過航母、核潛艇、戰艦等縮小與中國的差距。

《印度斯坦時報》獲得的這份文件預測,2027年,印度將把兩國戰鬥力差距縮小至「目標比例」:1.5∶1。 雙航母編隊只是印度海軍實現夢想的第一步,而其終極目標是裝備自己國產的航空母艦,乃至三航母編隊。 按照印度媒體的說法,未來國產航母的服役將讓印度海軍能夠「及時出動到其他利益攸關的海域」。在列裝國產航母之後,印度海軍東進的觸角將伸向更遠的海域。

俄國防部說俄方制定出未來航母設計方案 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鮑里索夫5月31日對媒體透露,儘管俄目前實施的國家武器裝備發展綱要中沒有建造航母的計劃,但將來俄存在建造航母的可能性,俄方已制定出三種未來航母設計方案。

俄塔社援引鮑里索夫的話報道說,克雷洛夫國家科學中心完成了上述設計方案,這些方案涉及建造核動力航母。

俄羅斯涅夫斯基設計局總經理弗拉索夫日前在接受俄新社採訪時說,未來俄羅斯必須建造至少4艘航母,太平洋艦隊和北方艦隊將各得到兩艘。 他說,這些航母應在俄北方機械製造廠建造,因為在蘇聯時期承擔全部航母建造任務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位於今天的烏克蘭。 鮑里索夫31日還對媒體說,為了應對美國制定的「快速全球打擊」計劃,俄羅斯正在採取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研發新的重型洲際彈道飛彈。 這種飛彈將成為獨一無二的武器,可以突破任何反導系統,其研發工作將按期完成。

美國公布未來30年造艦計劃 航母核潛艇仍是核心 儘管一些美國官員和學者大談「航母過時論」,但是美國海軍仍然毫不動搖地研發、採購新一代核動力航母。

依據「21世紀未來核動力航母計劃」建造的11艘新一代「福特」級航母,將取代美國海軍現役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福特」級航母排水量10萬噸,將搭載作戰半徑更大的F-35C隱形戰鬥機和X47B隱形無人作戰飛機,配備新研製的電磁軌道炮和高能雷射等新概念武器以及新型推進系統、電磁彈射器和先進阻攔系統,艦載戰鬥機日出動量將有大幅度提高。 首艦「福特」號預計2015年開始服役,將成為世界上首艘使用電磁彈射系統的核動力航母。 國專家無疑對自己國家的新型裝備十分有信心,所以美智庫專家研討認為未來航母應使用隱形無人機作戰,與美國海軍的設想不謀而合。 網友暢想中國未來航母發展方向 自從二戰結束後,數十年來航母主流設計外形基本沒有發生過變化,為提高艦載機的出動效率,以美國「尼米茲」和「福特」級超級航母為代表的飛行甲板布局的潛力更是被挖掘到極致。 但隨著材料科學、新概念武器、艦型流體力學設計等領域相繼取得革命性的突破,或許未來航母將是另一種模樣。 在「光榮使命杯未來航母設計大賽」選出的獲獎作品中,多名設計者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多層飛行甲板和分體式設計。 獲得大賽第一名的「ZZ號三艦體浮島式隱身潛航母」採用三體式設計,必要時各艦體可以分離,兩側艦體有獨立作戰能力,能臨時充當護衛艦艇。 三體式艦體讓該航母有著遠比當代航母更寬大的主飛行甲板,能容納不同尺寸的各種艦載機起降。為進一步提高戰機出動效率,它還在主飛行甲板下設有緊急起飛跑道,戰機可以從機庫直接出擊。 此外這艘超級巨艦還裝備有電磁軌道炮、雷射近防系統、垂直飛彈發射井,甚至還有潛艇補給平台和船塢,可謂是海上萬能手。

而獲獎的「『環球』號高速隱身三體航母」則是另一種思路。 設計者認為,隨著精確打擊技術的發展,未來航母噸位太大容易成為「炸彈磁石」,而且快速響應的要求也對航母的機動性能提出要求。 因此該航母並不追求具備全方位作戰能力,而是採用三體穿浪設計,扁平化艦體結構,以兼顧隱身和高速性能。 它選擇噴水推進裝置,最高速度可達46節。該艦也採用起飛和降落飛行甲板分離的方式,最上方的主飛行甲板用於降落,而兩部彈射器安置於兩側的下層飛行甲板。 說到提高戰機起飛效率,另一種隱形航母設計更為獨特。 設計者為它配備的艦載機全部是垂直起降模式,占用航母的面積很小,機庫內可以安置幾百架戰機。 戰機起降時,機庫頂部的飛行甲板分為兩塊,可以各自向左右打開。航行時,飛行甲板合攏以減少雷達反射面積,同時也可以停放從陸地機場或其他航母飛來的常規艦載機。

陳虎點兵:沒錢不要玩航母,有錢也要算著花

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正式下水,在國際海軍屆算是一件大事,畢竟英國是一個老牌的海軍強國,而伊莉莎白女王號又是英國在經過多年後首次擁有的一台大中型的航空母艦。

可以想像在未來的若干年之內,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應該是英國海軍的核心戰艦。 而且英國海軍艦艇的設計和建造技術在很長時間都是引領世界潮流的,那麼這次伊莉莎白女王號的下水會不會影響世界大中型航母設計建造的趨勢? 想玩航母關鍵點有兩個:一個是技術,另一個就是金錢。

有時金錢的限制並不低於技術的制約,對英國海軍來說技術不是大問題,它本身的技術儲備相當雄厚。同時以英美的關係,任何技術上的短板或者缺陷都可以從美國直接引進。 而剩下的一個核心就是錢的問題,伊莉莎白女王號從最初的設計建造到今天,包括今後的服役,我們都會看到錢對航母的制約,從中可以體現出昔日的日不落帝國今天在經濟上「捉襟見肘」的狀況。

伊莉莎白女王號上我們就可以看到一點,由於沒有先進的大型艦載預警機,伊莉莎白號航母不適於在高威脅海域中作戰,這就決定了伊莉莎白號航母在未來高強度的作戰中無法承擔「挑大樑」的職責 如果真的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辦?「挑大樑」只能靠美國,而英國航母由此就會淪落到「打醬油」的角色。 從這裡可以看出,像航母這樣的「國之重器」恐怕和戰略核武器一樣,依賴別人是靠不住的,最終發展航母終極的道路還是要實現全面的國產化。

2007年,時任英國國防大臣的德斯·布朗稱在之後的10年耗資39億英鎊(約合80億美元)建造兩艘航空母艦。 將被命名為「伊莉莎白女王號」和「威爾斯親王號」,分別於2014年和2016年開始服役。如今「女王」已徜徉在海上,讓我們靜待隨後而來的「親王」。 簡氏揭中國核航母最新細節:起飛方式震驚西方 近日,英國媒體《簡氏防務周刊》刊文成,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下水後,中國軍方就在秘密籌劃第一艘國產航母的打造。 從上海某造船廠曝出的航母分段來看,中國國產航母的建造已提上日程。讓世界為之震驚的是,中國軍方8萬噸國產航母將擯棄傳統的滑躍式起飛方式,正在積極研製電磁彈射技術運用在新一代航母上。 關於中國國產航母的消息成為近幾年裡國內外媒體都非常關注的話題。近日,有消息指出中國02號國產航母被曝光,最令人吃驚的是,中國02號國產航母竟然採用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電磁彈射方式。 中國具備這種先進的彈射方式,讓美國難以置信,因為美國也是在其最新航母福特號上才使用了這種起飛方式。中國是如何獲得這種技術的呢?五角大樓一度懷疑,在福特號航母的研製團隊里混入了中國的間諜。 中國02號航母工程又稱02工程,據悉,大連造船廠在近日開工建造了一艘30萬載重噸級的大型船塢,這被外界紛紛猜測中國將研製排水量達30萬噸的航母。

媒體在報道當中表示,解放軍關於國產航母的艦載機起飛方式並非之前遼寧艦的滑躍起飛,同時也未採用美軍在二戰當中使用的蒸汽彈射起飛,而是採用了目前最為先進的電磁彈射起飛方式。消息傳出,立即震撼全球。 我國的第二艘國產航母艦載機起飛方式非滑躍起飛,也非美軍二戰時就沿用的蒸汽彈射起飛,而是美軍至今也未上航母的電磁彈射起飛方式! 可想而知我們的第二艘航母是何等先進了,我們幾十年的科研成果趕上了美國人百年的腳步!向我們偉大的軍工敬禮!深深為我們強大的祖國感到自豪! 中央軍委02工程,又稱國家重大工程、國家02工程,據說工程節點要求保證13年服役。048工程即2004年8月批准,這個代號有可能是指整個國產航母工程包括其配套的子工程,也有可能僅指國產航母工程。 國家「02」工程(重大工程)在網上已經流傳了好幾年,關於它的公開媒體報道,至今只有一條: 船舶製造工業調整改造進展順利,兩大船廠(大連造船重工、大連新船重工集團)、三個配套廠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調整改造,工程竣工後造船能力將由140萬噸提高到260萬噸。 新船重工船塢接長及配套改造項目年內全面完成,造船重工30萬噸大型船塢已建成,具備了實施國家「02」工程(重大工程)的基礎條件

據外刊報道,大連造船廠於近日開工建設30萬載重噸級(400×96米)大型船塢。該廠將成為繼大連新船重工之後,大連地區能建造VLCC的第二家船廠。 中國海軍裝備部的人員對此進行了視察,對該船塢進行大型戰艦的改裝建造能力表示了肯定。 大批海軍裝備部的人員穿梭來往於該船塢和旅順港的海軍基地,意圖不言自明。 該工程為國家重點工程,塢長400米,寬96米,深13米,可建造30萬噸級船舶。工程分兩個標段進行。 中港一航局三公司在施工中,首次採用了碼頭兼作止水圍堰新工藝,保證了圍堰一次抽水成功,創造了國內建造同等規模船塢圍堰的最快速度。

在主體施工中,他們通過採用現澆混凝土新工藝及採用分層澆注的方法,很好地解決了現澆大體積混凝土,分項工程優良品率達95%以上,分部工程優良品率達到100%。

據俄媒內部報道,中國正在上海建造首艘國產航母,而且在研發類似美國海軍E-2C的艦載預警機,同時,韓國、日本、印度甚至菲律賓都在不同程度地推進航母發展計劃,亞洲航母競賽已經開始。 而中國是唯一完全自主研發航母的亞洲國家,現有航母未安裝艦載彈射器,有可能會在與日韓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透露,韓國可能在2036年前將建成自己的航母,在2019年前開始為自己的「獨島」號兩棲攻擊艦購買垂直起降戰鬥機。分析稱,韓國的這一計劃將對整個亞洲軍事政治形勢產生影響。

現在韓國海軍擁有一艘滿載時排水量約為19000噸的「獨島」號兩棲攻擊艦。 它能運載10架直升機,但是最初設計時就已把飛行甲板表面噴塗了聚氨酯材料,以便能夠承受像F-35這樣的固定翼飛機在起飛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熱量。 因此,「獨島」號被看成是韓國未來海軍艦隊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韓國現在考慮先建兩艘攻擊艦。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的料,韓國將給第二艘「獨島」級兩棲攻擊艦裝備滑躍坡道,以實現固定翼飛機的短距起飛、垂直著艦。 這樣,它將成為名副其實的輕型航母。到2036年,韓國有可能再建兩艘3萬噸級的輕型航母,而搭載大約30架飛機的義大利「加富爾」號航母將作為它們的原型艦。 該地區其他國家也在實施航母建設計劃。可以說,在今天的亞洲,一場類似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無畏艦競賽」的航母競賽已經開始。 實際上,當時的所有海洋強國都競相開始全新型主力艦(即所謂「無畏艦」)的建設,今天航母則在扮演類似的角色。 日本已經擁有3艘實際上具備輕型航母所有性能的「直升機驅逐艦」,儘管目前其僅載有直升機。 印度海軍的航母力量已經在俄羅斯的援助下得到全面升級。 就連菲律賓一段時間之前也討論了購買西班牙退役的「阿斯圖里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的可能性。 普京曾透露中國正在秘密建造國產航母,工期很長,但信心十分堅定。

印度目前還要依靠俄羅斯的幫助——俄羅斯已經為印度海軍建造了「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還將幫助印度以本國工業建造一艘航母,並向印度提供米格-29K/KUB艦載機。

韓國和日本依靠進口美國的海軍軍械,一旦決定把輕型航母變成「名副其實的航母」,它們就會向美國求助。 一方面,這會加強中國在技術上的獨立性,並讓中國人感到自豪。另一方面,如果亞洲海軍軍備競賽開始加速,那麼中國人就有可能開始落伍——他們的對手在擁有相應資金的條件下,能夠在世界武器生產大國那裡購買到現成的軍械和技術方案。 近日,由中航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中航工業沈飛公司製造的殲-15艦載戰鬥機已經開始批量生產,並交付部隊使用。 與此前大家熟悉的殲-15不同,批量生產的殲-15採用標準的海軍灰藍色塗裝,座艙後部塗裝有海軍軍旗,垂直尾翼塗有一隻「飛鯊」LOGO,機頭及垂直尾翼有正式編號。 殲-15的批量交付,不但打破了一些外媒對殲-15的詆毀和質疑,也將進一步加快「遼寧艦」的訓練進度、提高「遼寧艦」的訓練水平。

此前,官方在「遼寧艦」試驗訓練的報道中,殲-15一直以黃色和灰色兩種塗裝亮相,並且都是「5XX」作為編號。 據分析,這兩種塗裝說明殲-15採用的是和國產殲-10戰鬥機一樣的「邊試飛、邊定型、邊裝備」的方式,參與「遼寧艦」的訓練。 一般來說,沒有完成試飛的戰機,不會參與部隊的訓練工作,而殲-15採取邊試飛邊裝備的方式,一方面說明了殲-15戰機的可靠性,一方面也說明了艦載機訓練的緊迫性。 所謂量產型戰機是戰機進行定型試飛後,正式批量生產的型號,它的技術指標和各項性能參數已經定,主要設計和結構配備已經固化。 是戰鬥機投入使用的重要標誌,是戰鬥機科研發展任務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殲-15的批量生產標誌著我國殲-15戰鬥機已經具備海上作戰能力和實戰需求。 同時也說明殲-15戰鬥機已經告別了科研研製階段,正式進入下一個階段,即性能提升和改型改造階段,據悉,在殲-15基礎上研製的雙座雙發重型艦載戰鬥機殲-15S已於去年11月3日首飛。 據央視報道,習近平主席8月28日至31日在遼寧考察,期間視察了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央視的報道中,量產型殲-15首次曝光。 「遼寧艦」入列後不久,西方分析家便開始從中國的國家媒體中截取圖片和視頻。一些人認為這些圖片表明「遼寧」號部署艦載戰鬥機的可能性要比過去所認為的大,不過也有人並不信服。

過去,曾有圖片顯示航母甲板上停放著似乎是瀋陽產的殲15「飛鯊」戰鬥機,但分析家認為那只是模型而不屑一顧。 雖然過去沒有任何圖片或視頻顯示有戰鬥機從航母上降落或起飛,但在交接入列儀式上拍攝的圖片和視頻顯示,飛行甲板上有剎車痕跡。 還有一段視頻顯示在航母機庫中似乎有兩架殲-15飛機的尾翼。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738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