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蕾莎·梅。圖片來源:網絡
在英國國內圍繞脫歐問題爭論不休的情況下,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引起一場「茶杯里風暴」。而英國首相特蕾莎·梅的一條皮褲最近就成了一場風暴的導火索,被英國媒體稱為「褲子門」事件。
兩周之前,梅接受了《星期日泰晤士報》的專訪,在專訪中她回憶了自己童年和英國脫歐一事如何讓她夜不能寐。
訪談本身並沒有掀起太多浪花,反而是梅在採訪時穿的一條995英鎊(約合人民幣8711元)的皮褲引發了保守黨黨內的一場鬥嘴,不僅把前首相卡梅倫拉下水,還曝光了首相聯席幕僚長的「宮斗」簡訊。

特蕾莎·梅穿皮褲接受採訪。圖片來源:網絡
在梅的皮褲照片發布之後,英國前教育大臣摩根(Nicky Morgan)稱她所在選區的選民們「永遠不能理解這種奢華」。她稱自己「沒有皮褲,除了我的婚紗之外,我還沒在什麼東西上花了這麼多錢」。
摩根和其他批評人士指出梅花這麼多錢在一條褲子上說明她「已經與普通人脫節」,並稱「保守黨的圈子裡」已經對這件事進行了討論。
隨後,摩根的評論立刻就遭到了其他保守黨人的攻擊。議員多里絲(Nadine Dorries)在接受《每日郵報》採訪時稱摩根的說法有「性別歧視,因為她從來沒有批評過卡梅倫那些昂貴的套裝」。

卡梅倫。圖片來源:網絡
前任英國首相卡梅倫一直被認為是倫敦西區「裁縫街」上定製西服的忠實粉絲。在他剛出任英國首相時偏好裁縫師Richard James做的衣服,這些套裝最貴可以達到4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7萬元)。到後期,卡梅倫換了一位裁縫師,開始穿稍微便宜點的西服。但他在離職那天穿的套裝的價格預計也在2500美元左右。
因此對於這場鬥嘴,英國網友的態度最開始大多比較冷漠,覺得「誰會在乎」。


圖片來源:Twitter
但是到了上周末,事情出現了新的轉折。
《每日郵報》在當地時間11日刊登了幾條簡訊內容,顯示梅在自己的皮褲裝遭到攻擊後立刻禁止了摩根到唐寧街參加關於脫歐的討論會。
上周,親歐洲派的前保守黨大臣伯特(Alistair Burt)被邀請到唐寧街討論脫歐事宜。然而在簡訊中,梅的聯席幕僚長希爾(Fiona Hill)要求伯特:「不要再把那個女人帶到唐寧街。」
隨後,摩根給希爾發信息稱:「如果你不喜歡我說過的話或者做的事,請直接告訴我。沒有人把我帶到會上,是你的團隊邀請我的。如果你不想在今後的會議上聽取我的看法,你需要告訴你的團隊。」
三天之後,摩根就被正式告知她周三不能前往唐寧街參加與梅的討論會。

特雷莎·梅於1959年生於一普通人家,1977年畢業於牛津大學聖休學院,獲地理學學士學位。
摩根於今年7月梅就任首相之時被撤銷了教育大臣一職。在脫歐問題上,她一直是「軟脫歐」的主力推手,呼籲政府為其脫歐方案制定詳細的策略、部分保留英國在歐洲共同市場的地位,避免「硬脫歐」。
而以英國國際貿易大臣福克斯和外交大臣詹森為代表的「硬脫歐」派則呼籲要乾淨利落,脫離歐盟的同時也離開歐洲共同市場。媒體普遍認為梅支持「硬脫歐」。
對於《每日郵報》所曝光的簡訊,《獨立報》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梅過於小題大做,問到:「如果梅連一條皮褲的玩笑都開不起,那她能做多久的首相?」

特蕾莎·梅在倫敦出席新聞發布會
文章稱在如此一件小事上展現出這樣的「脆弱,顯示了一種了深藏且危險的不安全感」。
保守黨前財政大臣克拉克則認為這樣的事情很「無趣」,克拉克說他為「從政的女性感到難過,因為男性政客不會因為穿著問題上新聞」,「我希望摩根和梅能進行嚴肅的政治討論,如果她們想要討論穿著的話,我覺得她們的朋友都會告訴她們最好私下進行討論」。
而和所有黑色幽默故事一樣,在這場政治風波中,最大的贏家是製作皮褲的Amanda Wakeley品牌。
截至12日,梅在採訪中穿的這條咖啡色皮褲已經售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