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忽然稱: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無獨有偶,就在上個月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稱,他將在上任後的第一天就退出TPP……
為什麼美國和日本都企圖讓跟中國「退群」,不願意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呢?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國人擅長把高科技賣成白菜價!
一直以來大家都有個誤會,西方已開發國家福利好,工資高,是因為他們民主!但事實上是他們掌握了各行業的源頭技術,並緊緊地把持住,讓世界淪為他們的工廠,他們從中賺取巨額利潤。
這才是他們生活好的根因,而現今之中國卻是已開發國家的粉碎機,不斷創新的技術碾碎了西方國家的壁壘。
放眼四望:輪胎、防彈裝備、潤滑油等,都需要的石墨烯,以前是高端材料,國際市場上5000元一克,2013年,寧波建成了年生產能力300萬噸的生產線,石墨烯成本價格降為3元一克.......
石墨烯
通信行業的交換機的一塊板,15年前國外賣20萬,10年前,國內企業開始生產,5年後價格降到一萬,歐美廠商大多倒閉不見。
水泥廠的磨機用減速機,當年國外的減速機賣1000萬一台,國產化之後價格只要300萬,國外的大型減速機廠商玩完。
集成電路行業,計算機需要的8086晶片,在上世紀80年代初都需要進口,現在價格5元,成本近乎為零的東西,那時中國只能在國際上高價買。當某微電子所做出了0.6um的集成電路生產工藝後,市場價格降到了今天的5元錢......
新能源市場,2010年,中國進口烷烴類氣體,國際市場報價45000一公斤,然後我們努力培養了福建的一個國內供應商,烷烴類氣體價格降到了28000。

2004年,15英寸面板,市場價260美金,中國政府在液晶面板行業投入了1000億,現在50英寸超大面板價格只要180美元.....15寸的更是只要60美元....
2010年發改委共批了35個城市50條地鐵線路的建設,國外同期價格6000億,而咱們國產化後只需要4000億,這4000億至少能創造40萬人以上的崗位。
中國人不會做之前,這些東西都是天價,但一旦我們能夠生產後,這些東西都成了白菜價。別跟我說技術進步,技術進步也不會讓資本家放棄豐厚的壟斷利潤,唯一的原因就是我們打破了壟斷!
當年有一種叫做買辦的存在,他們的富可敵國。他們當中很多人的品行甚至非常值得稱道。這些人巨富的的基礎之一就是壟斷貿易的暴利。當你無法生產一樣產品的時候,這種暴利是非常驚人的。
再來說說通信行業的交換機。
15年前,一塊板20萬。10年前,10萬。這是正常的技術進步。但請注意,並不是用到的科技多NB。都是成熟了十幾年的技術。但人家技術壟斷,就可以5年才減少一半的價格。
不過最坑的是導流板,就一個鐵板,用來填補空槽位,引導氣流,控制設備溫度的。35美金一塊,1斤重,還不是不鏽鋼,多年不降價。你能說這是技術好麼?但人家壟斷交換機技術,別的牌子人家不認,你敢自己裝,人家整台機器不保修了。
10年前國產交換機開始有中高端產品了。BUG超多。但是價格低,所以自一些小城市開始用。用了3年,穩定一些了,故障率是歐美產品的1半了。這個結果一出來,進口交換機價格就開始了跳水過程了。10萬的板子,5年後1萬,再5年。很多歐美廠已經倒閉不見了。
至於那塊35美金的鐵板?免費送!後來明確說,其實沒有鐵板也沒事,就別配了。這就是現實。重要的不是自己的產品是否精緻。而是自己的能力能不能讓老外老老實實降價。
國產交換機開始有中高端產品,後進者是悲哀的,只能隱忍著。
所謂的雙贏,其實是美麗的謊言。一開始是落後的沒能力,人家說一萬就一萬。後來落後者有一些能力了。人家說我讓利5000吧,你的產品別出來搶市場了。嗯,雙贏。
以前我們的國家產業水平較低。水泥廠的磨機用減速機,當年國外的減速機賣1000萬一台,國內減速機還開發不出來穩定的產品。等到國產化之後,國外的大型減速機已經基本退出國內市場。因為國產可能只要三百萬。
同樣的整個體系的各種設備價格都降下來了。然後才有了國內水泥產業的大發展,然後到了今天水泥價格已經快降成了白菜價。再然後水泥行業大發展才有了中材國際這個全球最大的水泥工程總包商的技術積累,造就了今天中材國際的海外總包業務占了自己百分之八十的業務。
再反過來造就了非洲,東南亞水泥行業大發展。你能想像五年前非洲沒有幾個水泥廠,只有水泥進口商的時代麼?所以,聽別人說中國是已開發國家粉碎機,我聽了很爽。
歐洲人的生活不是憑空出來了,當中國人不能造東西的時候,他們能把五塊錢的東西賣成五十塊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你一輩子工作,其中百分之八十是交給了歐美國家養著他們可以休閒度假。可以讓他們長著一張沒被欺負的臉。
還是減速機行業的,看看歐美國家是如何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的。
2005年西門子併購了一家公司,對於巨頭來說沒什麼大不了的,12億歐元的收購案,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是卻深刻影響了世界減速機行業的格局。
被收購的公司叫弗蘭德,是減速機行業的第一把交椅。被西門子收購後西門子填補了自己在這塊的空白。但是對於與西門子在眾多領域有廣泛競爭的GE來說卻是個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在風電領域,風電主機的關鍵部位就是減速機,而之前GE主要是跟弗蘭德買,而GE和西門子在這個領域是最直接的對手。
這兩家一個是美國巨頭,一個是德國巨頭,弗蘭德也是德國公司。就算不合作無間也不至於影響GE和弗蘭德的合作吧!故事的結尾應該是大家一起走向幸福的生活才對。只是那是故事。GE最直接的反應是在中國找了一家企業合作,斷掉了與弗蘭德的合作,因為他們怕西門子在關鍵時候卡自己的脖子,於是培養了一家中國企業,短短几年讓這家企業從產值從十幾億變成百億級別,風電主機出貨量全球第一。
國際巨頭都知道被人卡脖子要不得,我就在想,中國這麼多產業被中國人攻陷後發現原來老外賺了這麼多錢,這種例子舉不勝舉的情況下,很多人還是以一種純真的眼光看待老外,該說傻呢還是天真呢?
你以為製造業,是你有錢就能買來的?我想說的是,一種儀器,如果國產沒有,那麼國外產品會以翻一番的價格賣給你。唯有真正有競爭力的國產產品生產出來,他們的價格才會不約而同地大幅下降。
再來看看國防科大銀河計算機系歷史:
1949年11月,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聯合成立了一個多邊出口控制協調委員會,總部設在巴黎,又稱「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組織」
銀河I億次機宣布成功之後,巴統組織放開了億次機對中國的銷售;銀河II十億次機宣布成功之後,巴統組織放開了十億次機對中國的銷售...
我們有13億人,占世界總人口的1/5。對英法德這些國家來說,人口6千萬左右,很多東西是自己生產還是去國際市場買,最多讓全球的供需變化波動個百分之一二,對市場的影響不大,花費總額相對也不高,對價格可以不太敏感。
日本1.2億,韓國才5千萬,美國也就3億。
但中國不一樣,13億人如果全推到國際市場,是會強烈影響整個市場供需的。自己能生產加出口中低端市場,現在乾脆全指望其他國家,一消一漲,幾乎是1/3的供需變化,這個量級的變化會帶動原材料價格、全球加工分配、產業分配等一系列元素的劇烈變化,最終反映到產品價格上,可能數倍於自己生產的價格了,也就是說中國產的時候人均10塊錢的東西,如果不產從國外買可能就要花50塊了。
這多出的40塊、400塊、4000塊乘以13億,就是能生產的國家因為技術優勢從中國可以獲得的利潤,這部分利潤讓他們只有幾千萬的人民分去過已開發國家的生活了,也就是中國自己做能省下來的錢。
即使是價格已經比較透明的產業,也要自己搞,因為13億人的市場總量太大,而我國的人力和資本精力遠不到飽和,利用生產要素和本土優勢完全可以自己把市場消化掉,然後坐望國際市場,不至於出現產業分布畸形,而且產業升級的時候也馬上跟得上甚至有機會領頭。
所以除非是中國不需要的,或者是要也要的不多的,別的東西能拖到國內做,就儘量做,能多做點,就儘量多做點。
近幾年,電視的價格急劇下降,小米電視40英寸居然只要1999。因為有兩家公司,一家叫做京東方,一家叫做華星光電。我想對那些頂著虧損繼續經營下去的人說聲謝謝。
再看看什麼叫被欺負的臉?請看土耳其2009年開始的防空飛彈採購計劃!
土耳其屬於北約成員,招標的是歐盟的紫苑飛彈,愛國者3,中國的紅旗9和俄羅斯的S300。美國人報了天價,不允許技術轉讓,不讓土耳其組裝生產,俄羅斯陽奉陰違,只願意提供S300,不願意提供S400,價格天價,歐洲紫苑飛彈不願意轉讓技術。
只有中國價格合適,性能中等偏上,還願意轉讓技術。然後呢?然後宣布中國中標,然後呢?迫於北約和老美的壓力,土耳其被迫中止了這筆合同!
什麼叫被欺負的臉?這就是被欺負的臉!
如果說,日本企圖聯合美國及西方國家對中國進行邊緣化,倒不如說是對中國國力實情的認可,因為中國的市場實力足以威脅甚至擊敗他們!
我們一定要認清日本和美國的醜陋嘴臉,因為它們一直想把中國控制在他們掌控的全球產業鏈的最低環節,然後不能去搶占它們的市場,這樣他們就可以一直坐享其成!
我也相信,中國在市場經濟取得的成就,是舉世公認的,我們不需要畏懼異議的聲音,昂首闊步,大步向前,中國人一定能用自己的智慧,贏的該有的世界地位。
(作者:水木然)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7298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