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徐懋功,可謂是家喻戶曉,在民間他被演化成為一位道骨仙風、神機妙算的軍師,而在歷史上,他其實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名將。但誰能想到在徐懋功死後15年,竟被朝廷破棺焚屍!更令人意外的是,一千多年後,考古工作者竟然在徐的墓中發現一件絕世文物!這是怎麼一回事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這話還得從669年說起,這年冬天,一顆將星劃落天際,76歲的徐懋功(當時名叫李勣)病死家中。唐高宗十分悲痛,下詔輟朝七日,追贈其為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貞武。對於徐懋功的身後事,李治也十分上心,「給東園秘器,陪葬昭陵」,並親自登樓送葬,為表彰徐懋功的功績,還將他的墳墓修築成陰山、鐵山、烏德鞬山的形狀,可謂是極盡哀榮。
但誰也不會想到,15年後,這位唐朝開國功臣竟然遭到破棺焚屍的待遇,原來這事跟武則天有關。說起來,徐懋功可以算是武則天的恩人,在當年武則天封皇后的問題上,遭到長孫無忌等人的堅決反對。當李治詢問徐懋功時,他答道:「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徐懋功的一句話,堅定了李治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的決心。
那麼武則天為何「恩將仇報」,將昔日的恩人破棺焚屍呢?說起來,這事其實得怪徐懋功的孫子。徐懋功死後,因其長子先逝,其長孫徐敬業承襲爵位,歷任太僕少卿、眉州刺史等職。此時的武則天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還廢掉李顯,改立李旦。此時,徐敬業以及一批人,也因事獲罪,遭到貶官。
於是在684年9月,徐敬業一伙人在揚州舉兵造反,同時還找了一個相貌酷似李賢的人,作為號召。當駱賓王的《為李敬業討武曌檄》傳到京城後,武則天大怒,派李孝逸領兵三十萬平定叛亂,同時下詔「追削李敬業祖考官爵,發冢斫棺,複姓徐氏」。根據當時人的記載,這位開唐名將的墳墓遭到徹底破壞,甚至被焚屍揚灰。
之後徐敬業的叛亂很快被平定,徐懋功的家族徹底沒落。直到唐中宗復位,才下詔「令所司速為起墳,所有官爵,並宜追復」,算是給徐懋功恢復名譽。唐朝中期,吐蕃侵犯唐朝境內,掠走大批漢人,其中一位「蕃將號徐舍人者」,放走大批戰俘,人們才知道他是徐懋功的子孫後裔。
徐懋功墓
事情過去一千多年後,1971年,為配合當地農田水利,考古工作者對徐懋功墓進行發掘,竟然有非常大的發現。人們首先發現徐的墓中確實沒有絲毫人體骨骼,證明當時確實是焚屍揚灰的,另外此墓雖然遭到盜掘,但人們還是發現一件絕世文物。這是一頂帽子,學名叫「三梁進德冠」,這應該是唐中宗時期,重新放入的。
三梁進德冠
一頂帽子有什麼了不起呢?唐朝是有規制的,皇帝服翼扇冠,「進德冠以賜貴臣」,德冠分為三梁、兩梁、一梁三種,三品以上的官員用三梁。以上都是史書記載,從未發現過實物。而徐懋功墓出土的這頂「三梁進德冠」,可以說是中國目前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一頂帽子。另外「三梁進德冠」構思精巧,十分輕便,是古人智慧的體現。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