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咽喉要道仍然由美軍控制,60%駐軍已轉移亞太,隨時打仗?

內容提要:美國海外駐軍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就已經基本形成了全球存在,當時數量最多時達到5300多個,冷戰時期這些軍事基地主要為了對抗蘇聯,主要分布在歐洲;從最新軍事戰略角度上分析,美軍的海外布局可以劃分為三個大戰區(歐洲、中東、亞太)。

冷戰結束以後美軍戰略轉型指向中東地區,在中東的伊拉克、阿富汗、沙特、土耳其等國都有維持數量高達5000人的軍事存在(目前美俄中東對峙加劇已經恢復到這個數量);

(紅色表示美國駐軍1000人以上,粉紅色表示美國駐軍100人以上,淡紅色表示有軍事設施)

歐洲地區

目前美海外軍事基地374個,分布在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駐軍30萬人;本土基地871個,其中海軍基地242個,空軍基地384個。對於美軍來說最重要的海外軍事基地仍然是位於歐洲的三個基地群:中歐基地群、南歐基地群、西歐基地群(主要是位於德國的陸、空軍基地群)。

德國成為美軍領導北約的主要軍事基地和武器庫,曾經最高時多達188個美軍基地助手,超過21萬人的常規部隊存在,直到現在仍然有至少6萬人的美軍士兵駐紮在德國,其中主要是陸軍。這些部隊被認為是在隨時可能爆發戰爭的情況下攻擊俄羅斯,日常時期主要是配合北約在各地搞軍事演習。

除此之外美軍還在義大利仍然保持著4個陸軍基地、3個海軍基地和3個空軍基地,而義大利和德國一樣都是二戰戰敗國,美軍駐軍最高時達到9個基地和40個左右的軍事設施,陸海空軍皆有分布,駐軍約3萬人。

英國作為美國所謂的「鐵哥們」,美軍當然不會放過對英國的「保護」,美軍曾經有103個基地和設施。主要是空軍和通訊,情報,雷達,聲納設施。而隨著美軍海外軍費開支的轉移,美軍更意識到對於歐洲大陸的控制才是能結局根本問題,將更多的部隊部署到了歐洲大陸,英國現在只留下了5個空軍基地,人員較少。

而作為歐洲傳統強國的法國在二戰中卻被法西斯完全占領,法國擁有551602平方公里,但是二戰之後在北約和美國領導的歐洲國家面前被瞧不起,於是1966年法國宣布正式退出北約,隨即原先駐紮的美軍也被法國人攆了出來,法國自力更生開始發展自己的軍事實力。然而在歐盟國家體系當中法國仍然具有很大的發言權,特別是在擁有核武器之後成為仍然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法國的大國地位得到恢復。

全球咽喉要道仍然被美軍控制

美軍目前控制的海上咽喉包括:阿拉斯加灣、朝鮮海峽、印尼望加錫海峽、巽他海峽、馬六甲海峽、紅海南端曼德海峽、北端蘇伊士運河、地中海與大西洋間的直布羅陀海峽、波斯灣的荷姆茲海峽、古巴以北的佛羅里達海峽、從非洲南端到北美的航道、格陵蘭——冰島——英國航道。

這些地區都是關乎美國本土經濟命脈,而像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波斯灣這些地區更是美軍直接控制大國崛起的要道,而馬六甲海峽對中國的影響來說尤為明顯,而中國也不是沒有辦法,我們就和巴基斯坦合作直接繞過了印度洋讓美軍企圖直接落空。

其次美軍未來多年的重要基地群將會在——亞太地區。

美軍年初已經宣布已經將海外駐軍的60%派到了亞太地區,仍然主要分布在菲律賓、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具體來說:

日本駐紮有3個陸軍基地、4個海軍陸戰隊基地、4個海軍基地、3個空軍基地,總計14個大型美軍基地;

韓國現目前常設軍事基地有兩個,一個陸軍基地和一個海軍基地,但是隨著背面朝@鮮說所帶來的威脅,美軍很可能已經增加軍事基地在15個以上;

除此之外亞太地區還有新加坡、吉爾吉斯坦、馬紹爾群島、澳大利亞、安地卡及巴布達、菲律賓都有軍事基地,並且會不斷的擴大,而菲律賓方面最近要求美軍撤軍這讓美軍十分難看,這對美軍亞太戰略會產生一定影響,但是這種僵持將不會持續太久,美菲之間的軍事同盟關係仍然不會改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722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