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7日至1月20日,瑞士達沃斯將舉辦「2017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對此,英國媒體《金融時報》12月12日發表題為《習近平、達沃斯和2017年的世界》的文章,文章稱,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國家習近平也會出席此次會議。並且,在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希望讓美國擺脫全球責任的現況下,中國可以藉此機會將自己塑造成全球治理的守衛者和開放貿易體系的火炬手。

以下為文章全文:
習近平將會出席於達沃斯召開的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或許習近平的行程只是告訴我們,他也屈服於一種虛榮,這種虛榮驅使全球精英人士赴瑞士滑雪小鎮,在享用香檳和精美點心的同時展示他們的智慧。然而,習近平將在下月的論壇上唱主角也反映這個世界的某種變化。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希望讓美國擺脫掉自己在全球的責任。中國可能會抓住這個缺口,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心。
2016年讓西方感到不安的民粹主義無法與1848年歐洲興起的革命浪潮同日而論。儘管最終革命者失望至極,但那一年的「民族的春天」對舊制度的基礎造成衝擊。而如今的反叛者通過投票箱攫取了權力。
話雖如此,被哄得相信秩序和可預見性是自然狀態一部分的冷戰後的一代人,依然受到極大的震動。權力不再屬於我們以前認為的人。即便在不斷蔓延的民粹主義塵埃落定之前,我們已看到一幅截然不同的圖景成形。正是這股民粹主義大潮,讓特朗普勝選,也讓英國公投脫歐。

特朗普仍然讓所有人捉摸不透。他每次做出在國內外事務上向較為溫和的立場傾斜的姿態,都會有深夜從特朗普大廈(Trump Tower)頂層發布的憤怒Twitter帖子相對應。從未有人指責特朗普用詩句競選。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似乎更不可能以散文治國。
在這些突然轉向和Twitter上的狂轟濫炸當中,也有一兩點始終不變。億萬富翁們將會減少納稅,外國政策將採取厚顏無恥的民族主義。許多美國人將全球規則和固定聯盟視為對美國實力的削弱而非增強,特朗普就是其中的一員。多邊主義是為懦夫準備的。地緣政治與生意沒有什麼不同。特朗普希望做交易。
特朗普
當然,他認為在一個規則作為國際關係通貨可能被取代的世界裡,美國可以不止是守住陣地,這是正確的。美國仍然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其他所有國家制定外交政策時都應考慮這一點。但另一方面,拋棄盟友、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之類的人做交易不太可能促進美國的戰略利益。

這就是習近平在達沃斯的機遇。中國早在特朗普之前就不信任冷戰後的秩序。但現在將是一位美國總統降下「美國治下和平」(Pax Americana)的帷幕。與特朗普支持的「美國優先」的貿易和安全政策相比,中國政府呼籲建立「國際關係新模式」不再顯得是在試圖顛覆西方自由秩序。
相反,中國可以將自己塑造成全球治理的守衛者和開放貿易體系的火炬手。習近平支持巴黎氣候變化協定,捍衛國際社會與伊朗簽署的核協議,並在亞洲擴大貿易自由化,驟然之間,「壞人」突然變成了「好人」。至於中國在南中國海上的軍事動作,現在是特朗普威脅要撕毀讓台灣海峽保持數十年和平的中美諒解。

要理解全球秩序的解體,第一步是明白新的地緣政治版圖將不會以直線繪就。當共同規則被彼此競爭的大國的交互影響取代的時候,多邊主義不再井然有序。或許特朗普的想像是,由美國、中國和俄羅斯共同管理世界。障礙是它們的利益更多時候會發生衝突而非保持一致。與普京就敘利亞問題達成協議將意味著美國把勝利送給伊朗。放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將會鼓勵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在經濟上與中國融合。
不,新秩序將會充滿曲折、區域協定以及交叉重疊、有時彼此衝突的聯盟。印度將會宣稱占有一席之地。歐洲同樣如此。
特朗普一向不太喜歡美國的北約(Nato)盟友。不消說,歐洲在2017年將繼續被內部麻煩纏身。這裡的經濟增長不足以安撫那些被全球化拋在後面的人們的憤怒情緒;移民為民粹主義者提供了口實;英國退歐將會吸走政治能量。法國讎外的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的領導人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希望借著特朗普勝選和英國公投退歐的勢頭問鼎愛麗舍宮。
如果勒龐贏得法國大選,那就可能一切都完了。還有一個即便目前不太可能但也許會成真的情景是,歐洲開始復甦,經濟加速增長,移民人數企穩。最重要的是,弗朗索瓦·菲永(François Fillon)要在法國勝選,同時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第四次連任德國總理,並恢復由法德提供動力的歐洲合作模式。
默克爾
無論是哪種場景,世界的新秩序將不再井然有序。然而,中國面臨著機遇。經典的地緣政治理論認為,在老牌和新興大國發生衝突的時候,新貴是破壞穩定的力量。當精英們在達沃斯年度論壇上沾沾自喜地互相祝賀的時候,如果習近平以穩定代言人的姿態出現,那將有點諷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