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發動揚州十日,屠殺漢人盡然有80萬之多!

戰爭是殘酷的,受苦受難的永遠是平民百姓,這一點在朝代更替尤為明顯,今天小編我給大家講講歷史上有名的揚州十日。

揚州十日又稱揚州屠城、揚州之屠,是指史可法率領揚州人民阻擋清軍南侵守衛戰失敗後,清軍對揚州城內人民展開的大屠殺。當時倖存者王秀楚的《揚州十日記》中和明末史學家計六奇的《明季南略》記載,屠殺共持續十日,故名「揚州十日」。讓我們來回顧下這段歷史:

話說崇禎帝在煤山(今北京景山)上吊自殺的消息傳至明朝陪都南京,南京大臣們立福王朱由崧為"弘光帝,史稱「南明」。 清軍在多鐸(努爾哈赤第十五子)帶領下,大舉南下。 南明政權的兵部尚書史可法作為督師指揮長江北岸的四鎮兵將進行抵抗。清軍逼近揚州,史可法發出緊急檄文,要求各鎮將領集中揚州守衛。但無援兵來救,固守孤城。多鐸先五次派致書誘降.史可法把全城官員召集起來,勉勵他們同心協力,抵抗清兵,並且分派了守城的任務。他分析一下形勢,認為西門是最重要的防線,就親自帶兵防守西門。將士們見史可法堅定沉著,都很感動,表示一定要和督師一起,誓死抵抗。

清軍將領多鐸

清順治二年(1645)四月,揚州城陷落,城破時史可法自刎未死被俘,多鐸勸他歸降,史可法說:"頭可斷,身不可屈!",慷慨就義。 因為攻城的清軍遭到很大傷亡,多鐸心裡惱恨,放縱清兵大肆屠城,"十日不封刀",燒殺搶掠,強姦婦女,無所不為.大屠殺延續了10天結束。史稱「揚州十日」。據>記載,被殺漢人多達八十萬. 揚州失守後幾天,清軍攻破了南京。南明政權的官員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弘光政權被消滅了。

小編認為清軍發動這次屠殺,一方面是清軍攻城遭受了重大損失,另一方面滿清想要藉此事立威震懾漢人,因為漢人的人口要比滿人多數倍不止,滿清即使在軍事得到了全國政權也未必可以安穩守得江山,所以想要屠殺的方法令人畏懼,使各地百姓和南明朝廷放棄對滿清的抵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701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