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國空軍戰機編隊
【墜母的世界軍情觀察第80期】近日,據日本讀賣新聞網發表文章稱,中日兩國之間的空中力量越來越頻繁的發生接觸,不過,日本從來不懼怕一個軍力強大的中國,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裡,中日之間幾乎不可能發生任何大規模衝突。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表示,中國軍事力量的強大有助於世界的和平,相反,中國軍力如果削弱,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不良後果,這一句話徹底點醒了國人。
眾所周知,中國空軍的三代機主要以中型殲-10和重型殲-11B為代表,而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主力主要以中型F-2和重型F-15J為代表。殲-10和殲-11都是中國於2000以後裝備的,其共同特點是換裝了全新的相控陣雷達、玻璃化座艙、電傳作業系統、武器系統都實現國產化。所不同的是,殲-10為單發中型戰鬥機,航程較短,載彈量較小,前鴨翼布局使該機具有比傳統布局的同級別單發戰機具有強的高速機動性,因此更擅長中近距離空中格鬥。
圖為中國殲10戰機
【墜母的世界軍情觀察第80期】殲-11為雙發重型戰鬥機,航程較大,載彈量較大,繼承了蘇-27的高機動性,即可近距離空中格鬥,又可掛載重型飛彈執行反艦/對地攻擊任務。日本自製的F-2雖然以美國F-16為基礎改裝,但其空重、最大起飛重量都要大於後者,因此其定位為對地、對海攻擊,兼顧對空自衛。該機雖然也安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但據稱其探測距離超短,後來雖然進行了改進升級, 但究竟性能如何不好說。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F-2的空戰性能不如殲-10。另外,升級版殲-10C戰鬥機也已小批量裝備中國空軍。該機不但採用了更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還加裝了可被動探測和定位敵機的紅外探測器,而「蚌式」(DSI)進氣口設計和隱身吸波塗層的應用更是使該機具有一定的隱身能力,或將使F-2本身就不好使的雷達變得更加近視,甚至成「睜眼瞎」。
圖為日本F15J戰機
【墜母的世界軍情觀察第80期】當然,日本空自的制空戰鬥機其實是F-15J,該機是日本三菱重工以美國F-15C為基礎開發的一款優秀的高機動性戰鬥機。其物理機動性不亞於蘇-27,且其最新改進型電子設備要優於後者,但中國殲-11B其實也是蘇-27的改進版,外形雖與蘇-27極為相似,但內在的航電系統、發動機等均以進行過現代化改裝。
因此,F-15J和殲-11的空戰性能可能在伯仲之間,但F-15J的最嚴重問題是其裝備於1980年代,而殲-11裝備於2000年以後,雙方的電子元器件肯定有代差,這或許會對F-15J的空戰性能構成細微的影響。總之,正是因為日本對現役主力戰機的空戰優勢沒有信心,才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美國求購F-22,而屢屢被婉拒,最終獲得的F-35或許成為其「救命稻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