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12月9日列治文反排華集會 幾乎沒有華人

溫哥華港灣(BCbay.com)Wendy報道:今天中午(12月9日),由一些基督教社區領袖組織發起的反排華集會在列治文公共圖書館舉行。

小編到達圖書館前的集會地點時,雪已經下得非常大,伴隨著刮臉的冷風。今天的溫度達到了零下2攝氏度,拿著相機才拍了十幾分鐘照,手就已經凍得幾乎沒有知覺了。

一個僅能容納數人的遮雪架支撐起來,鼻子凍得通紅的社區領袖們激動地發言,大約七八十人則圍繞著站立在風雪中。聚集起來的人數量和小編事先預想的比起來並不算多,使得圖書館前這片不算太大的場地看上去有些空曠。

小編仔細地觀察和詢問了一下現場的人。或許是因為發起者是宗教領袖的緣故吧,這些人里有原住民,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有印度裔,非洲裔,歐洲裔;有基督教徒,猶太教徒,錫克教徒,甚至有穆斯林。但是華人的面孔卻鮮少見到。

籌備這次活動的是照片中這位在講話的男子,他叫Victor Kim,是一位韓裔牧師。他提到,加拿大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在這裡有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定居,所有人都應該得到足夠的尊重。一旦有任何族裔的人被針對和歧視,其他人都不能坐視不理,對這種思潮加以輕視。無論什麼族裔,大家應該互相幫助。他同時提到,列治文反華傳單與川普(Donald Trump)當選而死灰復燃的「白人至上主義」不無關係。

還有從Squamish遠道而來的原住民基督教會。他們的牧師Rennie Nahanee在發言時也提到,作為曾經備受欺壓和歧視的原住民,他們對「白人至上」主義極度反感。如今社會應該是往更為民主、開放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倒退。

Maggie Watts-Hammond則是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她的教會在列治文一號路和Blundall交界處,有著不少華人和原住民成員。她明確提出,無論是什麼族裔,只要來到加拿大,就應該互相團結,融為一體,而非在種族歧視下被分化以及劃分等級。

不少華人媒體在現場進行拍照和播報。當看到一架有著CBC標誌的攝影機時,小編心中一喜:這樣的集會終於有本地主流媒體報道了!走過去一問,他們是CBC法語頻道的工作人員,他們來到這裡並非是CBC強烈要求,更多的原因是他們自己認為,這樣的聚會有義務進行播報。

有一位年輕的白人媽媽站在一旁舉著標語,面帶微笑。她大約四五歲的孩子十分活潑好動,在雪地里跑來跑去。她家住在北溫,本人也並不屬於參與組織本次集會的任何教會組織。小編問她,這次反華傳單針對的只是華人,為什麼她願意冒著寒風暴雪大老遠地跑來列治文參加這次活動?

出乎預料的時,當聽到我這麼問時,這位媽媽卻哽咽了。「你是第一個問我這個問題的人,」她流著淚說。「我來到這裡沒有任何原因,只是因為我很難過。我不明白,為什麼那些散播傳單的人要排斥和仇恨華人?每一個種族的人都應該得到尊敬,我們都值得在這裡生活(We all deserve to be here)。難道不是嗎?」

雪越下越大了。當小編冷得瑟瑟發抖時,一位皮膚黝黑的大叔拍了拍我的肩膀,把他的圍巾圍在了我的脖子上。他的爸爸是非洲人,媽媽是埃及人,而他本人是一位穆斯林。和之前那位白人媽媽一樣,他不屬於任何組織。他家住在Surrey。

他曾經因為膚色和信仰遭到部分人的歧視和非議,但同時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幫助和支持。所以當他在臉書(Facebook)上看到了這次活動後,便毫不猶豫地來了。

一位年約五十,身材十分嬌小的亞洲女性在集會後半段一直站在小編的身邊。她是香港移民,在溫哥華生活了30多年。她住在North Shore。「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自己能為這次反排華活動做些什麼,但我認為我必須來到這裡。」

集會大約維持了一個多小時。雪下得很大,風也越刮越猛。旁邊不時有亞洲面孔的人來來去去。而參加集會的這些人,沒有一個人中途離開。

列治文市議員區澤光先生穿著黑色的大衣,站在遮雪架的最後面。他表情嚴肅,沒有發表任何致辭,十分低調,以至於小編第一眼並沒有看到他。集會結束後,他和許多人握手,感謝他們的到來。「我很感動,因為這次的排華傳單事件得到了這麼多不同族裔人士的支持,實際上是一種非常難能可貴的文化交流。」但他的言語中也透露出了一些遺憾:「我希望能有更多的華人關注這次事件,出來捍衛我們的權益,表達我們的聲音。」

在集會過程中,小編露了個小視頻發到朋友圈,短短十分鐘收到了三十多個贊。大家紛紛表示「很感動」,「不是華人卻如此堅持真的很不容易」。這裡面有不少人就居住在列治文。

在和一位華媒前輩交流時,我問道,這次活動參與的華人比較少,是不是因為大家都不知道這件事?這位前輩說,其實之前有過不少媒體報道,也有不少在當地有一定影響力的華人知道此事。這位前輩說完,輕輕地嘆了口氣。

這位前輩參與了之前的反排華集會,同時也是發起者之一。前輩提到,其實在之前的活動里,雖然也有不少華人參與,但其他族裔相比之下反而情緒更為激昂,參與度也更為積極。

居住在大溫的華人人數不少,在2013年就占了總人口的18%,越來越多的孩子也選擇溫哥華作為出國留學的首選。

我們都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默默地打拚著,努力著。我們也時常對當局一些政策不滿,但除了在朋友之間或者微信圈裡吐槽一下,真正站出來發聲的似乎並不多。或許是因為這些事情還沒有真正影響到自己本人的生活吧。只要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

這一次排華傳單的出現,在華人中引起了熱議。大家憤怒、難過、感慨、無奈,可是在這樣的集會中,華人的比例卻不高。

這次活動中小編認識了兩位年過七十的老移民,James Pau和Bill Chu。他們很早就來到加拿大,親身經歷和看見了許多華人被歧視的事情。他們也一直積極參與各種為華人發聲的公益活動。兩位老人站在雪中,平靜地訴說著曾經華人遭遇不公的過往,最後拍拍小編的肩膀:「希望年青一代的你們也能積極站出來。」

這個星期天下午兩點,在列治文Brighouse架空列車站還有一次集會。小編知道,天氣可能很冷,風雪或許會很大。但小編也知道,今天這些站出來為反「排華」、反「白人至上主義」發聲的各族裔人士依舊會到現場,他們依舊會為我們的尊嚴加油吶喊。

希望在那一天,能看到更多熟悉的膚色,聽到更多熟悉的語言。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你,可以點擊右上角的分享,讓更多生活在大溫的華人能看到。起碼也是對他們努力的一點鼓勵。

最後將這首集會時組織者帶領大家唱的一首歌的歌詞分享給大家:

You just call on me brother, when you need a hand,

We all need somebody to lean on,

I just might have a problem that you'll understand.

You just call on me if you need a friend.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6955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