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的航母與現代航母艦載機的性能以及精確制導武器的能力已經無法相提並論,一艘「尼米茲」級航母出動一個波次24架A-6E攻擊機總的投彈量,比日軍當初空襲珍珠港6艘航母出動兩個波次242架次轟炸機的投彈量總和還要多出8.3%。考慮到尼米茲的武器同日軍航母性能有很大的差別,如果穿越回二戰,日軍6艘航母一起出動都不是尼米茲1艘的對手。而且現代艦載攻擊機在先進的雷達、導航、精確制導武器的協同下,一次任務就可以攻擊多個目標。
當發現敵方水面目標的時候,需要對發現的目標進行識別,以確定編隊指揮官是否打擊,以及派何種機型,多少數量進行攻擊編組提供詳細數據。識別階段要確定目標是戰鬥艦艇,還是輔船,是對我有威脅的危險目標,還是影響較大的戰略目標,進而能夠識別出敵方編隊數量、艦艇種類、隊形更好。
在不受電磁管制的情況下,使用探測距離較遠的P-3C或者E-2C跟蹤可疑的目標,然後反饋信息給F/A-18戰鬥機或S-3反潛巡邏機,通過雷達、前視紅外、甚至目測進而識別目標,並將識別信息反饋給航母本隊以辯明目標。
如果條件許可,前出的護航艦艇採取被動拖曳聲納的方式來獲取聲紋信息,以及攻擊型核潛艇獲得的識別信息也是重要佐證,一起發送回航母。一旦了解到派出的攻擊機群的編成,就可以和航母的航空保障等部門要求具體的出動能力供給,進行資源分配,進行保障和飛行準備任務。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