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安娜,出身於貴族,她的父親擔任過喬治六世和當今伊莉莎白女王的男侍,但她卻像普通少女一樣,生活在普通的人群之中,曾經做過保姆、清潔工,當過幼兒教師,這些經歷,使她具有了更多的同情心與善良心。
1981年7月,她進了王宮,成了王妃,但卻不被王室所接受,她奮起向王室挑戰,坦言甘做「人民心中的王后」。黛安娜果然具有王者風度,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把諾言付諸於實踐,把理念變成了行動。她放下王室貴族的架子,從事著社會公益活動,以平易近人的風采,顯示了她自身的魅力和影響力,拉近了王妃與平民百姓之間的距離。早在80年代,她先後兩次來到華人集居的倫敦「唐人街」,親切詢問華人的情況,與當地的孩子聊天,體察華人的生活。
1987年6月,黛安娜將她所拍賣的79件服裝所得350萬英鎊,全部捐給慈善事業。她探望流浪者收容所,看望癌症患者;給孩子以撫愛,把慈愛傾注到孩子身上。她的品行深深地感動了普通人,尤其是苦難之中的人們。 黛安娜用溫情和友愛溫暖需要愛的人們,用親吻與擁抱安慰孤獨脆弱的人們,用行動接近人們,並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20世紀80年代中期,當人們談論愛滋病時不免帶有恐懼心理,對其惟恐避之不及。而黛安娜卻到米德塞克斯醫院慰問愛滋病患者。她坐在病床邊,與病人擁抱、握手,親切交談。並以公正的態度研究愛滋病引起的個人和社會問題。麻瘋病患者是人們不願接近的人群。由於病魔的折磨,許多人的手指萎縮、變形,形態可怖。黛安娜訪問奈及利亞期間,專門到麻瘋患者聚集地去探視病人,並堅持與病人握手,贏得了人們的好評。 黛安娜王妃無論是個人風采、氣質,還是外表,都有許多迷人之處,固然獨具魅力。然而,真正使她得到廣大平民愛戴她的重要原因,卻是她接近民眾的形象、積極從事公益活動的舉止。她走出王宮,貼近民眾,使其在美麗之上,更具有仁愛之心。她把施愛於人看作是責任和義務,並盡心去做。她留給人們的是一個美好的形象。
正因為如此,她死後,人們稱她是「人民心中的王后」。為了能在弔唁簿上簽名留念,人們不惜等上五六個小時,長長的人流中,有坐著輪椅的殘疾人,也有推著嬰兒車的婦女;為了能在黛安娜王妃葬禮上看她最後一眼,人們不惜忍受奔赴倫敦、露宿街頭之苦,早早地聚集在倫敦等待這一天,在黛安娜的葬禮上,著名的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致悼詞說:「感謝她的平易近人,感謝她那麼富有魅力與同情心。我們懷念她的笑聲。她用自己的溫暖點亮了許多人的希望。她可貴的品質和同情心使她富有魅力。」 告別黛安娜王妃生前所居住過的肯辛頓宮,耳畔還迴響著導遊員的講解聲:黛安娜的經歷再一次告訴世人一個道理,高貴的家庭出身,只能說明過去,而不能代表現在和將來;顯赫的地位,不能成為永遠籠罩未來的神聖光環;而美麗的青春年華,也會隨著時光的磨蝕逐漸消逝。從中,我們找到了黛安娜所具有魅力之答案,同時也得到了一個人永葆魅力的真諦:無論是政壇達官、富豪貴人,還是販夫商賈、平民百姓,只要富有同情心,多行慈善事,把愛心撒向世人,把真愛獻給人民,把人民群眾裝在心中,就能得到人民的愛戴,長遠地被人民所懷念,就會具有永久迷人的魅力。
查爾斯愛著一個有婦之夫,卡米拉,現在的太子妃也就是她。但是黛安娜因為查爾斯的拋棄倍受打擊,她想要儘快找一個救生板來幫她度過難過的時光,因此她就前後與三個人談戀愛,然而那些人對她都不是真心的,而黛安娜當時還是王子妃,她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皇室的臉面,直到後來她與查爾斯離婚也保持著威爾斯王妃的封號,並沒有與王室脫離關係,因為她為查爾斯育有兩個孩子。其實黛安娜是一個很單純的人,也是一個很可憐的人,她短暫的一生為慈善事業做出了無數貢獻,即使她做了什麼,她依然是世界的威爾斯王妃。她與查爾斯的失敗婚姻一方面是因為查爾斯是牛津大學的高材生,而她是一個學校考試都不能及格的學生,還有一方面是,查爾斯不愛她。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6666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