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東前「土豪」買了10億美元武器,有力支援中國經濟建設。
現在一提起中東「土豪」國家來,大家就會想起沙特、阿聯等國,但是在20世紀中東還有一個國家是正兒八經的「土豪」國家,這個國家就是伊拉克。伊拉克當時既是中東「土豪」,有著源源不斷怕石油收入,又是中東一霸,誰都不放在眼裡。
軍事專家巡航者介紹,在兩伊戰爭期間,中國在伊拉克和伊朗之間可以說是「左右逢源」,都「不差錢」的交戰雙方從中國採購了大量的先進的武器裝備。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由此展開。戰爭爆發後,由於伊朗和伊拉克兩國自身的國防工業薄弱,必須從國外進口大量武器裝備及零配件。由於中國武器價格便宜、操作簡單。
戰爭期間,交戰雙方均大量購買了中國的武器裝備,據統計伊拉克先後採購了近2000輛59式和69式坦克以及大量大炮和殲7戰機、反艦飛彈等,總價最少在10億美元以上。在20世紀80年代,10億美元是個什麼概念?這筆錢無疑對當時中國經濟建設直到了「雪中送炭」的重要作用。
軍事專家巡航者指出,同時兩伊戰爭對於中國軍事工業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時期,不得不大量縮減軍備,提出「軍隊要忍耐」。這樣,失去了國內的軍火訂貨,中國的軍工企業幾乎處於崩潰的邊緣,這時候因為兩伊戰爭而送來的軍火訂單對於當時困難的中國軍工廠來可以說是「幫了大忙」。
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看中了中國的69式坦克的改進型69II,其實69II坦克的性能並算太優越,和50年代的坦克相比性能提高有限,但是優點是價格便宜,大量部件都採用59式坦克的部件,同時優點還在於操作簡單,對乘員的要求很低,維修保養也簡單方便,這正好是伊拉克軍隊所需要的。所以伊拉克便大量從中國進口坦克。數量多達2000多輛,相當於伊拉克陸軍鼎盛時期擁有坦克數量的四成。
但是另一方面從伊拉克這樣大規模的採購中也可以看得出來,其裝備損失的程度有多麼嚴重。伊拉克的後勤管理能力簡直糟糕透頂,因為後勤保障不力,往往裝備稍有損壞就只能丟棄不用。整個兩伊戰爭期間,伊拉克軍費開支高達1200億美元,其中很多就是這麼損耗掉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