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國讓華十餘年如鯁在喉 這次終於揚眉吐氣

國際頭條| 2016-12-07| 檢舉

在戰爭中,人們常說「天時,地利,人和」。在這三個主要因素中,「人和」常被認為是最為關鍵的,但是「地利」卻同樣不可忽視。 換言之,占據優勢的地理位置,己方可以威脅到對方,而對方卻很可能鞭長莫及。所以,一些占據了地理優勢的小國也能做到「以小博大」。

新加坡就是占據「地利」優勢的典型國家,它扼守著馬六甲海峽,這個海峽連接安達曼海與南中國海,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因此,馬六甲海峽一直就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運線之一,平均每天都會有數百艘船隻行徑這裡。儘管這個海峽只有900公里長,最窄處只有37千米,但其戰略地位卻極其重要。

新加坡就如同沙漏中間的塞子,隨時可以對過往的海上船隻進行封堵。所以,新加坡雖小,總是能捏住大國的軟肋,伺機叫價。 2004年,美國派兵進入新加坡建立樟宜海軍基地,這也是美國在亞洲最主要的軍事基地。新加坡利用美軍強化了自己瓶塞的地位價值,同時也提升了向新興大國要價的能力,這讓許多像中國這樣從中東採購石油的國家如鯁在喉。

當然,平時中國船隻可以自由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但關鍵時刻可能連商船自由進出的機會都沒有。 據推算,到2020年,中國至少會擁有三艘航母,兩支航母編隊,30餘艘先進的驅逐艦,60餘艘護衛艦,60艘左右的潛艇及其他各型艦船。隨著中國國家利益的延伸,這些艦船肯定要走向遠洋,中國自然就要考慮設立後勤補給站。

日前,「中巴經濟走廊」重點項目瓜達爾港正式開航。同時,中國電建集團承建的馬來西亞深水補給碼頭「皇京港」也舉行了奠基儀式。 這意味著馬來西亞希望建設「馬六甲第一港」的計劃已正式起步,中國的「海上石油生命線」將得到極大的安全保障,同時也將為中國海上編隊提供更強大的補給能力。

此前,新加坡一直追捧美國「再平衡」戰略,甚至在海洋權益摩擦中隨意「站隊」。但如今,該國防長卻表示,遏制中國的崛起既不可能,也沒有戰略必要。 正所謂「聽其言,觀其行」。無論是該國是真心的懺悔,還是為索回AV81裝甲車的權宜之計,但至少不再像此前那樣猖狂,而是開始服軟,認慫了。難怪有網友稱,這次終於到我們揚眉吐氣的時候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654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