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外交學者」網站發表該刊資深編輯潘達(Ankit Panda)的文章說,促成蔡英文以「台灣總統」名義致電川普的,是美國右翼智庫「傳統基金會」創始人弗爾納(Edwin Feulner)。而川普周圍有一批強烈支持台灣的顧問,如納瓦洛(Peter Navarro)、博爾頓(John Bolton)等人。
蔡英文和川普通電話,並不一定暗示台灣將推動法理台獨,倒像是小心策劃的外交花招。因為蔡英文明白北京的「紅線」,知道推動法理台獨將導致和中國大陸攤牌。所以蔡政府和美國政府都沒有把推動台灣獨立,作為政策目標。台灣的目的是抵制北京,藉助拉近和美國的關係,調整失敗的「台灣本土化」和發展經濟分頭並進政策。下一步取決於川普政府,如何評估有無必要重新調整美國對台關係。雙方通話並不表示美國的對台政策將大變。傳統基金會的大綱也不支持台灣獨立,而是要求美國在防務、貿易、投資、人員交往等各個方面大力支持台灣。

對中國來說,川普和蔡英文通話是一個警訊。北京可能需要準備讓華盛頓為任何背離台海「戰略模糊」的做法付出代價。從1990年代末,柯林頓提出美國「不支持」「台獨」、「一中一台」、「兩個中國」的「三不」方針以來,北京一直容忍華盛頓的「戰略模糊」。如果2017年1月20日川普上台後,繼續和蔡英文通電話,或在推特上塗鴉什麼「台灣總統」,那就可能導致中國凍結和美國的外交關係。這在很大程度上,將取決於川普的亞洲問題顧問,如何評估加強美-台關係的得失。據報道,川普對美國的對華政興趣極大,已列為「個人優先」事務。

美國的對台政策,處於「戰略模糊」和「台灣關係法」之間,既允許台灣作為實際上的國家存在,又照顧到更廣闊基礎上的對華外交。美國批評台海現狀的人,不滿中國實際上被賦予了否決美國的政策,否決和台灣2,300萬人民交往,否決台灣與美國安全聯繫的權利。所以像博爾頓等新保守主義者,主張美國更強有力地支持台灣。

如果中國認為,這類聲音推動了川普的對華政策,那麼兩個大國之間便會產生一系列外交摩擦。對北京來說,台北和華盛頓同時推動更緊密的美-台關係是一大夢魘。對美國台灣政策最有力的辯護是,儘管台灣人的認同持續變化,這個政策多年來維護了台海局勢穩定。但美國、中國都必須估計到,台灣本土化力量不可逆轉的可能性。

即使無人期望台灣有朝一日宣布法理獨立,升高的衝突風險會使台北誤以為,美軍將在衝突中支持台灣;或使北京誤判,華盛頓支持、教唆台灣獨立。通話事件暗示,1990年代中第三次台海危機以來,確保台海和平的地緣政治平衡,有可能被顛覆。蔡英文的舉動很可能是算計,而川普候任政府的台灣政策並不明朗。第四次台海危機的勝算或失算機率都增加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6539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