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國防部12月5日晚些時間發布消息稱,一架蘇-33艦載機在敘境內執行完作戰任務之後,在返航著艦「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時發生事故:攔阻索被扯斷,蘇-33衝出甲板,跌入海中,所幸飛行員及時彈射出艙,被火速趕到的救援力量營救上岸。
「斯維特蘭娜-2」攔阻索系統已成為俄「庫」號航母致命軟肋
這已是俄「庫」號(與中國遼寧艦同型)航母最近一個月內上演的第二齣「艦載機跳水」大戲。11月13日,在「庫」號在敘開始執行作戰任務的前一天,一架米格-29KR戰機在著艦時發生事故墜海。
這兩起事故的罪魁禍首都指向「庫」號航母的攔阻索系統。據俄媒事後披露,13日當天,失事的那架米格-29KR執行完任務飛臨航母上空時,飛行員突然被告之攔阻索斷裂且無法很快修復。當時燃油已經快消耗殆盡,附近又沒有備降機場可供選擇。飛行員萬般無奈之下,只好選擇棄機彈射逃生。
俄米格-29艦載機
據悉,「庫」號航母艦載機飛行員多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失事米格29-KR飛行員有超過200多次著艦飛行經歷,此次墜海的蘇-33飛行員飛齡也很長。問題主要出在了航母配備的名為「斯維特蘭娜-2」的攔阻索系統。
俄羅斯軍事專家介紹,「庫」號航母甲板配備有4道攔阻索,當艦載機著艦時,攔阻索會抬升至離甲板12厘米的高度。第一道攔阻索設置在距離滑躍甲板前端46米處,第二、三道攔阻索間隔12米依次設置,第四道是備用攔阻索。飛行員在甲板上的著艦區域長度為36米,但要求著艦時飛機偏離飛行甲板中軸線的距離不超過3米(理想狀態上不超過1米)。在飛機高速降落和複雜海況條件下,要做到這種精確定點降落,難度可想而知。這次蘇-33著艦事故很可能是其尾鉤雖然掛上了第三道或第四道攔阻索,但由於衝力過大,將繩索扯斷後墜海。
據粗略測算,俄軍損失這兩架艦載機總價值大約5000萬美金,足足是攔阻索系統價值的10倍。關鍵是,在經歷兩次跳海驚魂之後,俄航母艦載機恐怕再難按正常頻次起降執行作戰任務。航母的戰鬥力將大打折扣。
眾所周知,「庫」號航母此次遠航執行任務之前,剛剛經過了為期一年多的大修。但是,從遠航途中大冒黑煙被人恥笑,到執行任務時艦載機頻繁跳水,已經暴露出該型航母的先天性不足。
不過,這種實戰檢驗對於俄「庫」號航母后續改進以及新航母的研發意義重大。普京曾經說過,敘利亞軍事行動會查明俄軍武器裝備的「優點與缺點」,優點以後將發揚光大,缺點則會彌補修正。如此說來,如果兩架艦載機的折損,能換來俄航母著艦系統質的改進,那也是值得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6437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