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彭博社
日本或可用「漁網」拴住公交車大小的太空垃圾,並將其拖到大氣中燒毀
「為了避開軌道碎片,國際空間站不得不遷移,這會花費金錢和時間」
現如今,浩瀚的太空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空蕩。地球的軌道亂糟糟地漂浮著超過50萬塊碎片,它們大多是火箭和衛星的殘餘物,能夠破壞其飛行路徑上的任何東西。
一家擁有106年歷史的日本漁網生產商可能有解決方案。日東制網株式會社(Nitto Seimo)正在與日本航天機構合作開發一種網狀材質,試圖藉助它拴住公交車大小的太空垃圾,並將其拖到大氣中燒毀。日本宇宙航空勘探局(JAXA)副首席研究員,該項目主管井上堅太郎(Koichi Inoue)表示,這種金屬線纜下個月在軌道測試時,科學家將首次有機會觀測它是否奏效。
這項實驗是一項國際清理計劃的組成部分,該計劃旨在保護太空人和價值約9000億美元的空間站,以及電信、天氣預報、地球監測和導航依賴的其他基礎設施。正如奧斯卡獲獎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所描繪的那樣,鑒於這些碎片的飛行速度高達每小時28萬公里左右,哪怕一個彈珠大小的物體也可能導致災難性的破壞。
地球的軌道上漂浮著碎片
「我們需要對如此多的碎片採取行動,」井上堅太郎在位於東京北部筑波市的JAXA園區表示。
「人類還沒有被這些碎片傷害,但衛星頻頻被擊中。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捕獲太空垃圾
全球各個航天大國正在採取不同的策略,試圖捕獲、清掃、套捉大小不一的碎片和冗餘裝置,並將其拖到大氣中燒毀,或者拖到一個所謂的墓地軌道——在那裡,它們不可能與運行中的設備發生碰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網站顯示,哈勃望遠鏡(Hubble Telescope)的某個碟形天線出現了一個直徑1厘米的孔洞,其太陽能電池板也遭到微小碎片的破壞。
「減輕這種風險對航天業意義重大。」電子光學系統控股有限公司(Electro Optic Systems Holdings Ltd.)執行長本·格林尼(Ben Greene)表示。這家總部位於雪梨的公司正在開發一種陸基雷射技術來跟蹤和改變比平板電視還小的太空碎片的航向。他說,過去5年來,航天工業已經耗資3億澳元(約合2.3億美元)來量化太空垃圾造成的意外風險。
衛星行業協會(Satellite Industry Association)的數據顯示,全球發射產業正在蓬勃發展,2015年創下多達54億美元的收入。自2010年以來,該行業的收入增長了23%。2015年共有202枚軍用、商業和科學衛星發射升空。
日本的清理計劃「極具價值,」格林說。「它在技術上是健全的。沒有理由不這樣做,但它只適用於真正巨大的垃圾。」
無結網
早在1910年,總部位於東京的日東制網株式會社就開始製作小型魚網,並於1925年發明了無結網機。大約10年前,日本宇宙航空勘探局要求這家日本最大的漁網生產商開發一種網狀結構的金屬線纜。該項目前負責人鈴木勝也(Katsuya Suzuki)透露說,航空勘探局想要的是網狀結構,而不是單根的線纜,因為它更難破裂。
日東制網株式會社福山工廠的工人在製作無結網
「這是非常困難的。」鈴木勝也感慨萬千。他的僱主也製作拖網、漁網和一些阻止動物進入農業區域的攔阻網。「起初,我們只能做出20或30厘米。到2010年前後,我們終於能夠做到幾百米了。」
這種含鋁線纜旨在利用地球的電磁力,把一些被拴系的物體從軌道推入大氣層,以進行破壞。鈴木勝也表示,如果下個月使用700米線纜的實驗大獲成功,日東制網株式會社或將建造一條長達10公里的線纜。
該公司斥資2000萬-3000萬日元(約合19.5萬美元-29.5萬美元)建造了一台製作導電材料的機器,並希望到2025年推出一個原型產品。
遷移空間站
井上堅太郎表示,日本宇宙航空勘探局希望最早在2020年對其拴系方式進行第二次測試,並補充說,減輕軌道碎片撞擊風險成本不菲,因而需要加緊測試。
「為了避開軌道碎片,國際空間站不得不遷移,」他說。「這會花費金錢和時間,空間站的工作時間也會隨之減少。」
美國宇航局的數據顯示,自2007年以來,衛星碰撞和反衛星武器試驗已經在大氣中增加了數千塊碎片。
圖中從白鸛號貨運飛船伸出的繩索,顯示了JAXA的碎片捕獲技術
隨著太空越來越受歡迎,這種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嚴重。科羅拉多州非營利組織太空基金會(Space Foundation)在其《2016年空間報告》中表示,至少有19個國家擁有,正在開發或計劃發射軌道或亞軌道太空港。
「碎片撞擊碎片會產生更多的碎片,進而產生所謂的『瀑布效應』,最終形成的海量太空碎片將對運行中衛星和新發射作業構成真正的危險,」空間環境研究中心(Space Environment Research Centre)總經理史蒂夫·高爾(Steve Gower)表示。這家總部位於澳大利亞坎培拉的研究機構也獲得了來自日本和美國的資金。「每次發射衛星時,我們都需要計劃一條避開太空垃圾的路徑。」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