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無人在內的俄羅斯宇宙飛船,在飛往國際空間站補充物資的過程中與地面失去了聯繫。俄羅斯航空局說,在這艘宇宙飛船起飛382秒後,他們之間的聯繫就中斷了。至於事故原因,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的直播講述,是因為推動飛船進入預定軌道的聯盟號火箭第三階段,比預定時間提前停止了工作。
為什麼NASA可以第一時間披露這一消息?說起來還蠻曲折的。美國在2011年終止了自己的宇宙飛船項目,然後寄希望於商業公司,比如SpaceX和波音——可以在2015年前設計並製造出安全的載人系統把人送往太空。為此大手筆跟他們簽署了幾十億美元的合同。但是這些公司曾經夸下的海口都沒實現……於是NASA一怒之下決定停止花錢!
那麼他們想把太空人送到35.2萬米的國際空間站的話,就只有一個選擇: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
俄羅斯趁此機會獅子大開口,把曾經的2180萬刀一個座位的「友情價」漲到了8100萬美元每個座(此價格在2018年生效)的天價。十年之內價格漲幅達到372%。NASA僅僅在輸送員工這一項,這些年就「割肉」給俄羅斯33.6億美元。
NASA感覺很憋屈,但是目前必須忍辱負重繼續抱緊俄羅斯的大腿。
所以俄羅斯在航空領域的一舉一動,他們比俄羅斯自己還關心。本次俄羅斯爆炸的飛船攜帶了超過2400公斤的物資,包括水、食物、燃料等。事發後NASA趕緊調查,發現一次兩次類似的爆炸還是威脅不了太空人在太空的生存,於是鬆了口氣,發了個公開博客說:「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上還是很安全的,因為目前的物資儲備狀況良好。」
目前全世界有4個組織能夠做這種空間站再補給,分別是:俄羅斯宇航局、日本宇航局、兩家美國公司SpaceX和Orbital ATK。據說2019年還會再有一家商業公司加入這個名單。但是能送人上國際空間站的,還是只有俄羅斯的聯盟號一家啊。
偏偏俄羅斯的戰鬥民族作風比較粗枝大葉,去年4月就發生過一次類似事件——當時一艘運貨的宇宙飛船在空中失去控制拚命亂轉,進入大氣層後爆炸。再往前,2011年還有一起幾乎一樣的事故發生。
雖然他們的載人飛船安全率比較高,但是NASA總是提心弔膽,只能寄希望於SpaceX和播音趕緊搞定載人飛船的研發生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6343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