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英國舉行公投,結果脫離歐洲。
11月,美國舉行大選,結果特朗普上台。
12月,義大利舉行公投,結果政府又失敗。
英國首相卡梅倫因為脫歐公投而辭職
2016年,這三隻黑天鵝,以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節奏襲來。
英國還在脫歐談判中苦苦求索,特朗普的不確定性讓世界大為頭疼。現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義大利公投又失敗了,更猛烈的暴風雨正在襲來。
義大利修憲公投失敗,總理倫齊準備辭職
2016年由此將成為一個重要轉折點,民粹主義張揚,逆全球化升騰,保護主義更甚囂塵上,歐洲正面臨分崩離析的下場,美國則正在極端自我的道路上狂飆突進,對「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官方語)的中國來說,其中確實有機會,但更多是挑戰,甚至有不測之憂。
在筆者看來,義大利公投失敗後,中國至少面臨四大挑戰。
挑戰一
民粹主義禍水引向中國
不得不說,英國之所以公投退歐,特朗普之所以能上台,以及義大利公投之所以會失敗,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西方民眾對現狀的極端不滿,民粹主義不斷抬頭。這種狀況,其實也廣泛存在於菲律賓等許多發展中國家。精英政客因為高高在上受到拋棄,執政者必須聽清楚底層的憤怒聲音。
特朗普的當選也給了歐美社會當頭一棒
更危險的是,一些政客迎合甚至鼓動民粹主義,種族主義、納粹主義也在蠢蠢欲動,禍水外引,他們不排除對中國採取敵視甚至遏制政策。特朗普近來在台灣問題上的試探,別以為都是率性而為,背後顯然有綜合考量,更危險的較量即將開始。
挑戰二
逆全球化拿中國開刀
德國政府叫停了中企收購愛思強的預案
三隻黑天鵝接連飛出,也預示著全球化的全面退潮。在西方一些國家,逆全球化儼然成了一種政治正確。這從特朗普宣稱要廢除美加墨自貿協定,要對中國製造徵收45%關稅即可見一斑;即使在歐洲對華最友好的德國,政府近來突然叫停多起中國併購,也可見對中國的猜疑和保護主義的影子。
以往引領世界前進的西方,正變得日益以自我為中心,甚至拒不承認WTO規定的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特朗普更事事宣稱「美國第一」,矛頭直接指向被認為全球化受益最大的中國。未來幾年,中國製造將遭遇更多伏擊,這應該已不是什麼大膽猜想!
挑戰三
更猛烈金融風暴衝擊中國
英國公投失敗後,英鎊暴跌,股市劇烈震盪;義大利公投失敗,倫齊政府必然垮台,義大利不排除迎來一個反歐盟的極右翼政府,下一步,甚至可能義大利公投退出歐盟,退出歐元區。作為歐元區第三大國,義大利的退出將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歐羅巴一統夢將接到死刑判決,這將對歐洲地緣政治乃至世界格局帶來深刻變化。
歐盟開始逐步分崩離析
風雨飄搖的世界經濟,將因此蒙受新的重創;金融市場,將迎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強烈的衝擊。在經濟轉型面臨挑戰、強勢美元抬頭的情況下,一系列的壞消息,將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大衝擊,對人民幣施加更大壓力。
挑戰四
改革推進不力逆轉國運
倫齊堵上自己的政治生命想要改良義大利的政府,卻慘遭失敗
義大利的公投,很大程度上是倫奇政府破釜沉舟的改革舉措。義大利以政府低效著稱,議會規模獨步歐洲、世界罕見:參議員315人、眾議員630人,遠遠超過美國的參議員100席、眾議員435席。
由此,各黨相互傾軋,議會人浮於事,這也是義大利淪為「笨豬國家」的重要原因。倫齊為此不惜堵上政治生命:全民公投修憲,改革官僚體制!
但結果卻是:「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被觸動利益的各方聯手反對,公投失敗。改革推進不力,改變的是一個國家的國運。可以預料,至少在短期內,義大利必然繼續沉淪,甚至有從第一世界淪為第三世界的可能。別不相信,羅馬那麼多小偷就可見一斑!
義大利羅馬城
最後,再囉嗦一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的困境,其實正是我們的鏡鑒。不排除其中有機遇,因為國際格局的變動,西方內部的失調以及自亂陣腳,確實給中國崛起提供了深刻的教訓和更好的條件;但其中更有挑戰,尤其是美國特朗普政府的不確定性,以及歐盟分崩離析的風險,中國必須未雨綢繆,做好各種最壞的打算。
堡壘,總是最先從內部垮掉。
中國需要做好準備應對挑戰
2016,是世界的一個轉折點,更猛烈暴風雨即將襲來。
祝福中國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