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反思:是中國人的現代化救了我們

最近幾年,那些杞人憂天的批評者頻頻發表有關中國的評論。因此,提出「若非中國開放經濟,今日的澳大利亞會怎樣」這個問題,有時不無裨益。

單從商品出口的角度看,澳經濟總量將縮小近5%,相當於澳每戶家庭每年少了8000澳元;物價會更高,2007年以來,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價格下降20%,而澳國內生產的商品價格上升20%;澳大學每年要少近60億澳元收入,學生減少近10萬;澳旅遊業每年會少賺60億澳元,到我們的景點旅遊、餐廳吃飯、購買紀念品的遊客會少120萬人次。

若中國至今不開放,澳就不會有礦業繁榮,也不會有太多農產品繁榮。我們若把家裡每樣有「中國製造」標籤的東西都扔掉,恐怕會覺得家中遭強盜洗劫了……不妨再想像一下,在沒有中國的世界,澳大利亞會什麼樣。幸運的是,這並非我們今日所身處的社會。

可是,當極端分子指責自由貿易,反對移民和鼓吹內向型社會時,這恐怕就是他們想要的澳大利亞。排外情緒在上升,其成功依據的是一套相同策略:利用民眾最黑暗的恐懼喚起仇視,稱選民可擁有他們想要的任何東西,不會付出代價。但正如古諺所說:天下沒有免費午餐。

就拿貿易來說。放棄自貿意味著許多人收入會降低,從而買不起他們喜歡的衣服、手機、家具、汽車。極右政客不斷鼓吹放棄自貿或對中國進口徵收關稅時,卻很少討論這些代價。

移民也是這種情況。況且,國際接觸不只是貿易和移民,還涉及共同努力解決全球諸多問題,協作對澳中益處良多。如今,極右人士讓我們所有人面臨日子倒退、變壞的危險。正如中國諺語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願他們聽得進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5584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