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如何應對美俄合作的大挑戰?
一個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一旦根據自己的發展階段、掌握的資源和外部大環境確立了戰略方向,若非大環境變量或掌握的資源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戰略是不應有方向性變化的。因為,大國的戰略出現方向性變化,折進去的不僅僅是一般性成本,更包括最為重要的時間成本。
特朗普普京「互贊」釋放美俄關係轉圜信號
在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曾明確表示普京是一位比歐巴馬更優秀的領導人,願意為美俄關係改善而努力,並表示在其就任之前就有可能與普京會晤。這也引起了歐巴馬和民主黨的譏諷,認為這不過是特朗普在奉承普京。不過隨著特朗普入主白宮成為事實,這種好感將有利於兩國關係的改善。
日媒:中國開闢北冰洋航線 日俄擬加強遠東防衛合作
日媒稱,中國正加緊開闢北冰洋航線,打算經日本海、沃霍茨克海、北冰洋而進入大西洋。在這種情況下,日俄兩國政府開始致力於加強海上自衛隊和俄海軍的合作。
據日本《朝日新聞》11月24日報道,預計安倍晉三首相與普京總統將於12月15日在山口縣長門市舉行首腦會談,會談主題之一就是遠東防衛問題。日俄兩國政府還在就明年1月恢復海上自衛隊與俄海軍聯合搜救訓練事宜進行協調。
報道稱,由於地球變暖,北冰洋的冰層不斷減少,圍繞航線開發和儲藏於北極圈的資源權益問題,各國競相採取行動。中國也著眼於此,從2012年以後,幾乎每年派出「雪龍」號破冰船到北冰洋航線航行。去年9月,5艘中國海軍艦艇首次航行至北冰洋的門戶--美國阿拉斯加州海域的白令海。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阿庫拉級核潛艇
特朗普上台後,美國的國家戰略很可能會發生大變化,這實際上是大國戰略的大忌。美國之所以這麼做,除了美國本身的政治體制問題外,更重要的其實是其已經陷入戰略困境的焦慮之中。
21世紀初,美國本來想遏制中國,但9·11爆發了,這讓美國不得不重新甚至自己的戰略,並且由於現實利益的吸引和對「地球帝國」的貪婪之心,促使美國在中東打了兩場戰爭。兩場戰爭最終拖出了次貸危機並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機,美國實力大幅衰退,國家信譽遭到重創。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環顧世界,發現中國才是其最大威脅。2009年歐巴馬訪華提出G2試圖忽悠中國當「背鍋俠」被中國一口回絕,回去後即開始落實遏制中國戰略,2010年「亞太再平衡」戰略開始實施,中美開始了在亞太的大博弈。
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
在美國的遏制下,中國的大國戰略也開始成型。2013年10月,習總分別在哈薩克和印尼提出了「一帶」和「一路」戰略,中國開始東拒美國的同時向西挺進,推動歐亞非大陸的整合進程。
事實上,哪怕美國在亞太遏制中國,實際上也從未真正放棄中東。美國試圖用阿拉伯之春將自身的危機轉嫁,同時拿下敘利亞並進一步封鎖伊朗,從而為未來進一步控制中東做準備。但問題在於,敘利亞是俄羅斯中東的「鼻孔」,普京要「出氣」所以就用軍事支持敘利亞攔住了要對敘利亞動武的歐巴馬。美國一看,原來自己前面第一個攔路虎是俄羅斯,於是又引爆烏克蘭危機,與俄羅斯進行了為時三年多的對抗。
從美國的這些戰略看,你會發現白宮的戰略節奏是混亂的,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根本沒有很好的連續性,很多非常重要的戰略都有很強的隨意性。如今,大選後即將更換總統和執政黨,歐巴馬TPP要終結了,「亞太再平衡」可能也要根據需要做適當調整了。未來,美國的戰略重心可能會在中東增加籌碼,這又會帶來新的大變化。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大國的戰略時常左右搖擺,這種戰略焦慮下的決策往往是短視和缺乏戰略高度的行為,因此並非不可破。我們實際上忌憚的是美國的實力,而隨著中國實力增強以及我國戰略的切入高度,道路雖然可能是曲折的,但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基於上述邏輯,占豪認為中國不變的戰略有如下三個方面:
一、「一帶一路」戰略不變,繼續穩步推進。
美國未來為何會在「亞太再平衡戰略」與中東戰略之間進行重新平衡?根本原因在於,歐巴馬7年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雖然有一定成效,但並未真正實現遏制中國的戰略目標。與此同時,中國是一步一個腳印實現了向外的戰略拓展,美國對此也毫無辦法。
由於「亞太再平衡」戰略7年未能實現真正的平衡,所以美國有必要調整之前的戰略思路。過去,美國的目標是遏制中國,將中國遏制在大陸上,不讓中國進入藍海。結果,讓美國沒想到的是,中國一邊發展藍水海軍進入藍海,經濟戰略上卻直接掉頭向西,快速展開了「一帶一路」戰略。3年時間,還沒等美國反應過來,「一帶一路」戰略已經初步形成了發展機制並獲得數十個國家的響應,3年時間成大勢,美國發現「亞太再平衡」根本不可能攔住「一帶一路」。
巴基斯坦海軍駐守在中國主導運營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
圍堵戰略不行了,怎麼辦?那就玩「切斷」之策唄。於是,接下來特朗普的展露很可能就是採取對「一帶一路」的切斷戰略。我們近期可以看看,印巴矛盾不斷激化,中東未來矛盾也可能進一步激化,美國試圖重返中亞······種種跡象都表明,美國正在調整之前的圍堵、遏制戰略,這一戰略的調整大機率會在特朗普上任的頭兩年完成轉型。
美國之所以可能將原來的圍堵戰略變成對中國戰略的切斷戰略,根本原因就在於中國戰略推進得速度太快,美國是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改,雖然這種改變對國家來說不僅僅是普通成本問題,還有時間成本問題。
印媒:瓜達爾港等項目標誌著中國龍已降臨印度洋
對中國來說,美國的切斷和過去的圍堵性質是一樣的,都是給中國製造麻煩。但問題在於,以中國的工業能力、組織能力、資本輸出能力,美國根本無法真正阻止「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譬如,中國正在加快落實的中巴經濟走廊,中國已經獲得了瓜達爾港,接下來中國與中東的經濟、政治、軍事聯繫必然增強,美國如何攔得住?正是因為中國把巴基斯坦這條通道理順打通了,中國才順理成章地與伊朗簽署了軍事合作協議。這種眼神,是力量的延伸,美國又如何擋得住?哪怕中東打上消耗戰,中國作為可以進行工業、軍工等多種產品輸出的國家,能吃得了虧嗎?有巴基斯坦這條通道,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怎麼可能阻斷?
至於中亞,美國已被擠出多時,這裡哪裡還會給美國時間進行滲透?等滲透過去還來得及嗎?中國與中東歐的合作在相關國家都很受歡迎,與俄羅斯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符合俄羅斯戰略和經濟利益,這一點不會有變化。那麼,美國又如何攔住「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北線?只是在中東下手,又怎麼可能攔得住中國?
所以,從根本上說,美國如果對中國採取「切」的計劃,那麼最終的結果必然是和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一樣,虎頭蛇會難有根本性作為。
因此,在占豪看來,中東可能會因為美國的戰略調整而爆發更大規模的代理人戰爭,甚至如果爆發不起來代理人戰爭不排除美國親自上陣。但不管哪一種結果,都只是說對中國有影響,中國都有能力應對。
二、宏觀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不變,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無論外部環境怎麼變,只要美國不和中國開戰,西方沒有形成對中國經濟封鎖的聯盟,中國現階段的宏觀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都無需任何改變,只需要一步一個腳印扎紮實實地走下去即可。很顯然,美國不敢和中國開戰,西方也不太可能形成圍堵中國的戰略聯盟,所以中國現階段不存在宏觀經濟戰略的方向性調整的問題。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中國空軍多型戰機同時飛越巴士海峽宮古海峽
三、聯俄、攜歐、和美的戰略手段不變。
在占豪看來,中國在戰略上就是要聯合俄羅斯,攜手歐盟,然後以弈和美國為目的推進戰略。聯合俄羅斯與美國進行博弈是中俄兩國的戰略利益,對此中俄都認識得很清楚,這一點是不會改變的,中國不會,俄羅斯也不會。
中俄明年將舉行第二次反導演習 反制美反導系統
之所以要攜手俄羅斯,原因在於「一帶一路」戰略的目標就是要整合歐亞非大陸,而在歐亞非大陸上歐盟是最發達的經濟體,中歐攜手有利於彼此的發展,對彼此戰略上都有理,何況歐盟也一直在推進世界的多極化。
至於美國,占豪認為,中國不能以打敗美國為目的,不能以挑戰美國霸權為目的,所以中國需要以與美國弈和為目的。只要中國能與美國構建出新型大國關係,時間就都在中國這邊。而只要中國做好聯俄、攜歐,再輔以其他的戰略手段,美國就不敢和中國撕破臉,那麼中國就有更多時間發展壯大。
那麼,什麼又是應該變的呢?
在占豪看來,所謂要變化,主要是根據美國的戰略變化進行的戰略調整,暫時可以歸納為六個方面:
一、加大力度推進RCEP協議早日簽署。
美國現在廢了TPP,那麼就到了中國大力推進RCEP的時機,中國做好這個推進,會加速整合包括東協、拉美在內的亞太經濟,中國將會像日本擔心的那樣,成為亞太地區的經濟主導。現在,局面利於中國,所以中國要改變過去對待RCEP措施,要藉機加快推進RCEP協議的早日簽署。
畢福劍情人曝驚天內幕太嚇人 點擊進入掃碼查看》》》
二、加大力度推進與拉美的經貿與投資合作。
拉美是美國後院,但由於美國經濟與拉美對接得不好,美國對拉美的經濟影響力正在被削弱。習總這次訪問拉美,分別將中國與厄瓜多和智利的關係提升到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至此包括秘魯在內中國已經與7個拉美國家建立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最後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國中,6個在南美,由此可見中國正是利用美國對南美經濟影響力相對較弱的空間,實現了中拉關係的快速推薦你。反觀美國,除了和古巴改善關係外,好像並不能拿出像樣的動作來對沖中國在拉美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出口拉美地區的中國地鐵
可以預見,未來中國必然加大與拉美國家的經貿投資合作,中國對拉美國家的影響正在快速提升。美國把精力都放在了中國周邊,卻沒有太多精力去整合拉美,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10年後,美國會為今天的錯誤戰略後悔不迭。
三、加大力度與歐盟國家的合作。
歐盟現在日子很不爽,一方面歐盟因英國脫歐有越來越大的分力出現,另一方面歐盟又要面對俄羅斯的壓力和特朗普的不確定性政策,此時的歐盟顯得比較無助。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應該伸出手與歐盟擴大合作,這不僅有利於歐盟,也有利於中國。當然,中國在等著年底歐盟能否如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四、加大力度推進中國與非洲的發展。
美國是顧不得非洲這個窮鄉僻壤的,但對中國來說非洲就是未來的戰略機遇,非洲現在已經有了超過10億人口,未來可能達到20億,這是未來中國可以借力發展的地方。所以,現階段借美國無暇關注之際,推進中國與非洲的合作非常有必要。
五、進一步擴大與俄羅斯的協作。
美俄關係會在特朗普時期改善,甚至兩國會有較深入的合作,但正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美俄兩國關係可以緩和,也可能合作,但不會有信任。信任,沒辦法短期內建立。所以,未來中國和俄羅斯依然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可以開發,中國只要進一步擴大與俄羅斯的合作,那麼中俄對美鬥地主的大格局都是不會改變的,這在戰略上有利於中美俄的平衡。
中俄海上聯合2016軍事演習
六、加大力度切入中東。
在21世紀初美國在中東打兩行戰爭時不同,中國在經濟和軍事上已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如果接下來美國要重新在中東大動干戈,那麼中國就必須加快速度、加大力度切入中東。美軍已經撤出了阿富汗,中國也已與阿富汗、塔吉克及巴基斯坦建立了四國反恐機制,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對這些地方已經有了較強的影響力。特別是現在中國有了中巴經濟走廊,那麼就可以加快中國經濟向中東延伸,加快中國軍事力量向中東延伸。譬如,中國剛剛與伊朗簽署高級別的軍事合作協議就是快速切入的表現。
伊朗海軍搭載中國飛彈
對中國來說,現在切入中東也正當時,美俄正在鬥法,一切都正在洗牌。而且,當中國切入中東後,哪怕美俄達成了代理人戰爭的妥協,中國也完全可以作為另一個平衡的和平力量勸和。考慮到中國與沙特、伊朗的關係,中國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覷的。想想看,僅僅一個阿拉伯之春就讓中東國家損失超過6000億美元,如果再大打出手起來,只能是中東國家自己倒霉。退一步說,最終中東真的爆發大的衝突,中國作為大國不但可以扮演角色發揮影響力,同樣中國也可以藉機實現自己的利益和戰略目的。
中國只要做好這些工作,中東大亂肯定對中國有一定影響,但不管再怎麼大亂,都不可能真正阻擋中國戰略向前的腳步,這個世界沒有國家能攔住中國。
事實上,面對中國復興的大勢,占豪一直認為,一切攔路虎本質上都是紙老虎,需要認真對待,但完全不足為慮,一步一個腳印邁下去即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5532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