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消息網11月22日報道境外媒體稱,中國、俄羅斯以及其他4個中亞國家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以及烏茲別克都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國。
這個2001年成立的地區性安全合作組織致力於同伊斯蘭極端主義作鬥爭,同時也打擊源於阿富汗的販毒活動。
資料圖: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
據德國之聲電台網站11月21日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土耳其已是上合組織的對話夥伴,並同該組織有著長期的合作關係。他還說,對土耳其加強同上合組織合作的願望,中國給予高度重視。
「我們希望,同其他上合組織成員一道,在遵守法律規定以及共同磋商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土耳其的願望。」
據稱,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20日表示,安卡拉沒有必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加入歐盟,可以加入上海合作組織。但土耳其加入上合組織,將會引發西方盟友以及北約盟國的高度警覺。
一段時間來,土耳其因其對民主自由的限制而受到批評,今年7月未遂政變之後,埃爾多安政府對國內反對派實施了鎮壓,歐洲國家領導人深感震驚,而經歷11年的談判之後,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夢想變得更為遙遠。
一方面,歐盟需要土耳其的大力協助來應對巨大的、尤其來自敘利亞的難民潮,另一方面,安卡拉越來越為西方的傲慢而深感厭倦。
報道稱,哈薩克、吉爾吉斯以及烏茲別克同土耳其一樣,使用的語言同屬阿爾泰語系。2013年,安卡拉同上合組織簽署了「對話夥伴」協定並稱,土耳其同上合組織的目標是一致的。
該組織除正式成員外,蒙古、印度、伊朗、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均為該組織的觀察員,而白俄羅斯同土耳其一樣,享有「對話夥伴」國的地位。
據台灣中時電子報11月21日報道,北京方面表示,考慮接受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加入上海合作組織之申請,而若此舉成真,將極大地震撼西方盟國與北約國家。
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對最近的情勢發表評論,指北約勢力若持續東擴,俄羅斯將會有反制行動。
報道稱,2016年3月,土耳其與歐盟達成應對難民危機新協議,並同意加快其進入歐盟的談判進程,但由於土耳其7月發生政變,加上雙方互相指責破壞協議,使得談判陷入困境。若此番土耳其真的「脫歐入亞」,與其長期維持合作關係的西方盟國與北約將受到不小震動。
2010年9月14日,「和平使命—2010」聯合軍演各方參演部隊在哈薩克馬特布拉克諸兵種合成訓練場舉行了首次實兵合練。
來自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俄羅斯、塔吉克五國的參演官兵,參加了4個戰術行動的演練。圖為指揮所里德軍官進行討論。
俄媒:上合組織「不結盟模式」優於歐盟
參考消息網6月28日報道俄新社6月26日發表《歐盟瓦解、歐亞整合》一文,作者為俄新社政治觀察家德米特里·科瑟列夫。
文章稱,標題的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因為英國人投票支持退出歐盟,而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上海合作組織塔什干峰會上簽署了加入該組織的關鍵文件。這兩件事發生在同一天——那邊在瓦解,這邊在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從形式上看,上合組織並沒有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加入舉行任何隆重的儀式,也沒有讓印巴國旗加入現有6個成員國國旗之列。
一年前召開的烏法峰會已經原則上決定接收這兩個國家,現在發生的只是印度、巴基斯坦簽署加入上合組織義務備忘錄。
普京總統在總結新聞發布會上對此表示:「正如你們所見,我們即將接納兩個大國——印度和巴基斯坦,接下來純粹是走形式,可以說,它們從明年起就將是上合組織的正式成員國。
隨著它們的加入,上合組織自然具有了新的意義和分量……因此,可以非常自信地說,本屆峰會舉辦得非常成功。」
然後,他開始詳細回答有關英國和歐盟的問題。普京說:「這裡不是比賽場,沒人打算玩『歐亞-歐盟:1比0』的遊戲。上合組織不是為了反對其他所有人而生,特別是打嘴仗。」
9月13日,「和平使命—2016」上合組織聯演,中方參演部隊士兵和吉爾吉斯國防軍士兵在機動途中進行聯合警戒。 (新華社發)
文章稱,上合組織不是同盟或聯盟,因為其所有成員國一致認為,結盟的時代已經過去(歐盟與北約的現狀直接印證了這一點)。
但如果上合組織不是聯盟,那又是什麼呢?可能是構建當代國際關係新模式的一次嘗試:把一個地區聯合起來,並支持這些國家希望保留的特點,而不是用嚴格的規章制度實現整齊劃一。
這是在挑戰標準化的西方嗎?不是,只不過是試圖避免重複它的錯誤,尤其是我們在「英國獨立日」看到的那些錯誤。之所以說是嘗試,是因為沒有人說這麼做註定成功。
文章稱,值得一提的是,這是「開放的區域主義」,沒有人會幹涉成員國參與其他組織。這與西方的做法完全不同,儘管它有時會嚴重妨礙上合組織的工作,但似乎不得不如此。
另一方面,印度與巴基斯坦今天簽署的這份文件規定,上合組織成員國不能損害彼此的利益。但其中許多國家之間的關係仍然暗藏緊張。不過,上合組織至少是一個可以嘗試達成一致的平台。
文章稱,歐洲國家在一體化之初也是各不相同。它們選擇了消除個性、削減主權的道路。正如我們所見,它們錯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一體化就是正確的,這條道路同樣困難重重。
「上合公式」現階段看起來很簡單:防止中亞發生軍事政治震盪,建設連通整個地區的基礎設施(道路、物流中心、信息基礎和法律)。
文章稱,需要指出的是,上合組織框架下積極發展的文化和教育也屬於此類基礎設施的範疇,即建立統一的歐亞人文空間。這個進程不僅規模浩大,而且需要很長的時間。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