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公布「百日新政」 為何第一個拿TPP開刀?
今天早上,通過一段兩分多鐘的視頻,川普公布了上任後100天的計劃。基本涵蓋了貿易、能源、外交、就業、移民(專題)等方面的內容。
從今天起,外事兒將推出系列報道,我們會從各方面詳細解釋川普的政策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
今天,我們先來聊聊川普的貿易政策。
在川普的這個「百日新政」計劃中,他表示上任第一天就要拿掉TPP:
在貿易方面,我會讓美國退出TPP。因為對美國來說,TPP就是一個潛在的巨大災難。我們將通過談判締結更公平的雙邊貿易,給美國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讓製造業重回美國。
什麼是TPP?為什麼川普上台第一件事就要拿TPP開刀?
TPP全稱「跨太平洋合作協議」,基本上覆蓋了環繞太平洋的大部分國家,包括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和秘魯,亞洲和大洋洲的日本、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汶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這12個國家加起來的經濟比重占到全球總量的40%!
在前兩天的稿子裡,我們把TPP形容為一個「區域網」,現在看來不是特別準確。TPP應該是:
超級區域網!
簡單來說,TPP就是促進貿易自由化,降低各成員國之間的關稅,讓商品能更快速、更廉價地在各成員國間流通。
這看起來是件大好事啊,川普為啥要反對?
我們煮個栗子來解釋下這其中既簡單又複雜的利害關係。
在傳統的雙邊貿易中,一個國家為了維護本國某一產業的利益,會通過徵收關稅、設置高標準等手段阻止外國同產業的商品進入該國。
比如牛肉。美國牛肉比日本牛肉便宜,對一般老百姓來說,在質量差別不大的情況下,當然買美國牛肉更划得來。
但如果大家都買美國牛肉不買日本牛肉,長此以往,日本的整個與牛肉相關的產業,包括養牛的、殺牛的、賣牛肉的人可能都沒活乾了。
日本當然不可能這麼做了。於是對美國進口牛肉徵稅、提高標準,儘量避免民眾只買美國牛肉不買日本牛肉。
對美國來說同樣如此。
美國與TPP內其他11個國家的貿易關係中,5個逆差、6個順差,但逆差額加起來明顯要大於順差額。
這也是全球化時代美國的現狀。
一方面,價格低廉的商品從亞洲湧入美國,讓美國人可以用比以往更少的錢消費更多、更好的東西。另一方面,因更低的人力成本,更多的美國企業選擇把工廠設在亞洲,造成美國本土製造業工人大量失業。
在經濟增長緩慢的年代,這種矛盾尤為突出。本次大選中,藍領工人是川普最大的票源,某種程度上,他們是全球化的受害者。
實際上,川普選擇第一個拿TPP開刀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TPP已經名存實亡了。
今年2月4日,美日等12國在紐西蘭奧克蘭正式簽署TPP協議。不過,協議還須各國立法部門(議會或國會)批准才能生效。
鑒於由共和黨把持的參眾兩院明確放話通過TPP絕無可能,TPP在美國已經走到了盡頭,川普只不過是順手推了一把舟而已。
當然了,你可能還會注意到,既然是「跨太平洋合作協議」,為啥沒有中國?中國也是泛太平洋國家呀!
這其中的緣由外事兒一兩句話說不清楚,有時間咱們再詳細表表。
即便你不關注國際時事,也不清楚TPP是什麼,你應該也注意到最近不少媒體在報道TPP時都強調:
TPP擱淺對中國有利。
道理其實很簡單。一旦TPP達成,相當於美國、日本這12個國家搞團團伙伙結成「小圈子」,把中國排除在外,對中國的商品設置更高、更多的壁壘。
當然,強大如中國,你們不帶我玩,我自己拉一幫人玩。
於是中國加入了東協主導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大力支持RCEP。
從上面這張圖可以看出,RCEP和TPP所涵蓋的國家有很多是重合的,只不過TPP包含了美洲的幾個國家,RCEP則把印度、印尼等其它亞洲國家都囊括了進去。
自2011年以來,中國和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等10多個亞洲國家的貿易代表就促成RCEP每年都會舉行好幾次談判。上一輪的談判在菲律賓,下一輪談判則定在下月初在印尼舉行。
可以預見的是,川普的上台肯定會加速談判的進程。
在這兩天秘魯舉行的APEC峰會上,TPP的前途成為一個重要的議題。尤其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做最後的努力。為此,他在赴秘魯參會前特意繞道紐約(專題)與川普見了面。
對安倍來說,TPP是其增長戰略的支柱,如果不能生效,「安倍經濟學」的基礎將崩潰。
儘管歐巴馬也在會上呼籲要繼續推動TPP,但在白宮即將「城頭換大旗」的情況下,歐巴馬此舉更像是最後的自我宣揚。
在阿根廷的一場記者會上,安倍無奈的表示,沒有美國的參與,TPP將變得毫無意義。
的確,沒有將中國包含進去,現在又少了美國,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的缺席,令TPP的前途一片黯淡。
不過,日本還有得選擇,比如放棄TPP轉而把重心放在RCEP上。
外事兒注意到,在上周的日本議會上,安倍已對此作了表態:
如果TPP停滯不前的話,他將重點轉向「由中國牽頭的貿易協定」。
識時務者為俊傑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5106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