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9日至21日,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對坦尚尼亞進行了正式友好訪問,會見了坦總統馬古富力、與坦國防與國民服務部長姆維尼舉行了會談,並參訪了坦軍部隊和院校。
范長龍說,2013年3月,習近平主席成功訪坦,與坦領導人共同將中坦關係提升為互利共贏的全面合作夥伴關係,為深化雙方友好合作指明了方向。此訪旨在同坦方一道,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推動雙邊關係取得更大發展。
范長龍對坦國家和軍隊建設取得的新成就表示讚賞。他指出,中坦兩軍是長期密切合作的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中方願與坦方共同努力,不斷傳承和發展兩軍傳統友誼,不斷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共同將兩軍關係推向新階段。
馬古富力感謝多年來中方向坦方提供的巨大支持和無私幫助,表示坦中友誼是坦尚尼亞彌足珍貴的財富,坦方願與中方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開展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造福兩國和兩國人民。
姆維尼為范副主席到訪舉行了歡迎儀式,雙方就深化中坦兩軍關係進行了坦誠友好的會談,達成了廣泛共識。
駐坦尚尼亞大使呂友清、軍委聯合參謀部副參謀長孫建國、陸軍副司令員尤海濤、海軍副司令員丁毅、空軍副司令員陳東,坦外交與東非合作部長馬希加、國防軍司令姆瓦姆涅蓋等參加了有關活動。
中國副主席訪黎巴嫩簽軍援協議用意
據新華網11月18日報道,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16日-17日對黎巴嫩進行正式友好訪問,會見黎總統奧恩、候任總理哈里里,並與黎軍司令卡瓦吉舉行會談。
范長龍指出,中方讚賞黎軍在維護國家安全穩定和反恐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將繼續推動雙方在團組互訪、軍事教育和培訓等領域開展合作。
黎巴嫩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位於地中海東岸,南接以色列,東部與北部被敘利亞環繞,成為中東國家與外部世界連接的重要通道。
新華網報道稱,范長龍在會談中呼籲加強雙方的高層軍事交往。黎巴嫩總統則回應,希望與中國加強包括軍事在內的全方位合作。
另據黎巴嫩《每日星報》17日報道,范長龍與卡瓦吉簽訂了一份軍事援助協議。
中國在中東影響力持續擴大
在范長龍訪問黎巴嫩數日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11月13-14日剛剛結束了對土耳其的訪問。而在14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常萬全則到訪伊朗,並與伊朗國防部長德赫甘在德黑蘭簽訂了軍事合作協議。
"土耳其、伊朗與黎巴嫩都是在敘利亞問題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 原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趙偉明教授對澎湃新聞表示,"中國高層密集出訪中東,一方面說明中國在中東地區的複雜形勢下有著自己的謀篇布局,另一方面也說明中東國家需要中國更多地參與到中東事務當中。"
除了政治領域,中東地區國家對中國的重視同樣體現在經濟上。以黎巴嫩為例。
該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經濟較為繁榮,是中東金融、貿易、交通和旅遊中心,其首都貝魯特一度被稱為"中東小巴黎"。但是隨著內戰爆發,再加上與以色列的衝突、近年來敘利亞內戰效應的外溢,黎巴嫩的經濟遲遲無法改善。
中國駐黎巴嫩大使王克儉11月8日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在經貿領域,中國是黎第一大進口國,且已連續三年保持黎巴嫩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
目前,黎巴嫩各界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建設提供的機遇,中國可充分利用黎巴嫩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發達的金融業、銀行業以及豐富的僑民資源等,"無論是在黎巴嫩還是周邊國家開展雙邊、三方或多方合作,前景都將十分廣闊"。
但是,黎巴嫩近年來的政治經濟環境並不容樂觀。
受敘利亞內戰的影響,"伊斯蘭國""努斯拉陣線"等極端組織對黎巴嫩的滲透從未間斷,並從敘黎邊境對黎巴嫩發動襲擊。不穩定的安全局勢除了導致黎巴嫩獲得的國外投資減少,旅遊收入銳減,也使黎背負了沉重的難民壓力。
據聯合國多個機構9月聯合發布的報告,黎巴嫩境內現有大約103萬名登記註冊的敘利亞難民。黎巴嫩社會事務部長德爾巴斯6月1日說,自2011年以來,黎巴嫩因敘利亞難民湧入而遭受的經濟損失超過200億美元。
另一方面,自2006年以來,中國開始派遣維和部隊參與聯合國在黎巴嫩的維和與掃雷行動,到目前為止已向黎派出4000多人次的維和官兵。其中,軍事觀察員杜照宇中校在2006年7月還在黎南部不幸遇難。
王克儉在專訪中還表示,中國也積極幫助黎巴嫩軍隊開展能力建設,已向黎軍提供多批裝備和物資。
"'一帶一路'在中黎雙邊關係中的價值肯定是有的,但是相比於黎目前的安全形勢,經濟還不是黎巴嫩最迫切的需求。"趙偉明分析說。
黎政府變動或影響敘利亞局勢
黎巴嫩國內教派眾多,再加上外部勢力的干預,導致國內政治局勢十分複雜。
在2009年議會選舉後,黎巴嫩議會演化形成兩大陣營,即以真主黨、"自由愛國運動"為主的親敘利亞和伊朗的"3月8日"聯盟,以"未來陣線"為首、親沙特和西方國家的"3月14日"聯盟。
由於自身利益以及支持勢力的不同,雙方在內外政策上分歧明顯,導致自2014年5月,黎巴嫩前總統米歇爾·蘇萊曼任期結束後,該國在長達兩年多的時間內,國家元首一職始終處於空缺狀態。
今年10月31日,黎巴嫩議會重新舉行總統選舉,基督教政黨"自由愛國運動"創始人米歇爾·奧恩當選新總統。現年81歲的奧恩曾任黎巴嫩武裝部隊總司令、臨時軍政府總理,其支持者常以"將軍"稱呼他。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奧恩領導的臨時政府曾經被敘利亞軍隊推翻,但是奧恩的當選卻被受到敘利亞政府的堅定支持者--伊朗的歡迎。
《衛報》10月31日以《伊朗盟友奧恩當選黎巴嫩總統》為題進行報道。《美國思想家雜誌》網站11月2日刊文,直接稱奧恩的當選是伊朗外交的勝利。
"由於歷史與地緣政治的因素,黎巴嫩與敘利亞互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趙偉明表示,"儘管黎巴嫩在敘利亞問題上堅持中立的立場,但是黎國內許多政治勢力是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的支持者,因此親伊朗勢力的勝利,對於敘利亞國內局勢的走向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
據黎通社11月7日報道,伊朗外長扎里夫當天率代表團訪問黎巴嫩。扎里夫表示,他這次訪問是尋求發展和加強與黎巴嫩在政治、經濟層面的雙邊關係,相信雙邊關係今後在安全等領域也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據卡達半島網11月14日報道,黎巴嫩真主黨於"烈士日"(當地時間12日)首次在敘利亞進行軍演,有數百名真主黨武裝及一個擁有數十輛坦克的裝甲營參與。
半島貝魯特分社社長馬贊·易卜拉欣分析稱,黎真主黨意在通過此次軍演向外界表明,黎真主黨武裝能夠組建正規力量,可以在敘利亞和敘政府軍並肩作戰。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