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了3千多億的瓜達爾港 對北京究竟有多重要?

國際頭條| 2016-11-16| 檢舉

瓜達爾港對北京究竟有多重要,各方站在各自的立場有著不同的解讀,但在經濟和軍事兩個方面,輿論取得了足夠多的共識。

法新社稱,如果中東石油通過瓜達爾港,從陸路進入中國新疆,將把中國目前繞經馬六甲海峽的石油運輸縮短85%。僅這一點,瓜達爾港就值得北京為之付出460億美元(4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53.576億)的代價。

分析指,在北京眼中,瓜達爾港的經濟價值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中國「一帶一路」的計劃需要通過類似瓜達爾港的連接點。

不過,眾所周知的是,瓜達爾港亦是北京海外軍事戰略布局的重要落子,因此,經濟、軍事、政治的多重因素迭加後,毋庸置疑,瓜達爾港的開航已經成為北京值得炫耀的一步好棋。

北京的半推半就

中國大陸民間人士一直認為,之前在2103年北京能夠接手新加坡而取得巴基斯坦港口瓜達爾港的經營權是一次「偉大的勝利」。

北京則表現出更為單純的目的——只是為了共建「中巴經濟走廊」,也符合習近平主政後提出的「一帶一路」重振中國經濟的構想。

從地理上看,「中巴經濟走廊」的設想也的確有足夠的誘惑力。以瓜達爾港為起點,向北穿越巴國,用鐵路和公路連通中國新疆。

此走廊一旦建成,中國從中東進口原油貨物就可不必遠洋跋涉經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海運回,只要在瓜達爾港上岸,即可通過走廊直達國內,省去三分之二路途並減少風險。就像法新社所說,「將把中國目前繞經馬六甲海峽的石油運輸縮短85%」。

不過,在瓜達爾港的問題上,比北京更著急的是伊斯蘭瑪巴德。面對印度和美國的擠壓,伊斯蘭瑪巴德希望藉助和北京的傳統友誼,讓「巴鐵」的關係變得更為牢固,依仗北京的軍事力量抗衡印美的威脅。

實際上,巴基斯坦一直期待北京能夠在其西南部港口瓜達爾建一個海軍基地,並希望中國海軍能在那裡保持常規存在。

早在2011年,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站就曾披露,巴國防部長穆合塔爾對媒體稱,「我們已請求我們的中國兄弟在瓜達爾建一個海軍基地。」

面對伊斯蘭瑪巴德的熱切期盼,北京沒有理由拒絕——僅僅是「中巴經濟走廊」帶來的經濟利益就足夠北京投入本錢,更何況瓜達爾港天然的地理位置,在軍事上是不可多得的戰略點。

分析指,北京在瓜達爾港問題上的半推半就源於東方人的矜持,也表明北京仍無「公開承認有海外戰略」的意圖。

但北京在今年8月已經公開承認了「中國在吉布地開始建設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中國在海外軍事上戰略布局的意圖方面早已是公開的「秘密」,瓜達爾港的開航又一次印證了「中國戰略支撐點」的存在。

敵友可變利益永恆

輿論在談及中國的海外戰略時,對北京在印度洋的布局態勢,美國人稱其為「珍珠鏈」戰略。

瓜達爾港在「珍珠鏈」戰略中占據著重要的地理位置。瓜達爾港位於巴基斯坦西南邊陲,靠近伊朗邊境,距離「全球石油生命線」荷姆茲海峽400公里。

瓜達爾港不僅是途經東亞、太平洋地區數條重要航道的咽喉,也將中東石油產區與南亞人口密集地區緊密連接,具有天然地緣優勢。

觀察人士表示,在共建「中巴經濟走廊」的說法之下,「表面上是一種經濟行為,實際上卻有長遠的地緣政治影響。」

雖然北京當局向來沒有承認過「珍珠鏈」戰略的存在,但在地緣政治方面的布局卻是精心謀劃,漸次推進,北京清楚地知道,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而謀求利益卻是永恆的。

不過,在瓜達爾港正式開航後,北京和伊斯蘭瑪巴德還要面對各自面對來自內部的干擾因素,據稱,「在港口啟用前夜,巴基斯坦發生恐怖襲擊。」

而對北京來說,新疆則是中國的「軟肋」——分裂勢力的存在讓北京不得不動用更為嚴厲的措施防止「國家的分裂」。

印度媒體曾經在2014年警告稱,「對中國而言,將瓜達爾港與喀什連接起來是項高風險的遊戲。」儘管有些聳人聽聞的味道,但北京和伊斯蘭瑪巴德還是無法迴避風險存在的事實。

北京投入了的460億美元成本的瓜達爾港究竟對北京價值幾何,從上述幾個方面考量不難得出結論。

分析指,從經濟上看,石油運輸成本的縮短和建成新疆最近出海口的價值完成了「一帶一路」的初步構想;

軍事上,實際構成了在解放軍在印度洋軍事力量的存在;政治上,地緣政治的因素在中亞及東亞形成了牢固的利益盟友——多重因素的迭加後的收益實際上已經超過了北京的預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4295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