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美國總統候選人都曾在競選中點名抨擊中國,但一旦當選,則一切照舊。特朗普在美國總統大選中的勝利給了人們帶來不少擔憂——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關係將會變得如何。
在大選投票前,特朗普表明立場抨擊中國:是操縱匯率的「大師」,並正竊取美國的就業機會。他威脅對該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達45%的懲罰性關稅。對於分析師來說,當務之急就是搞清楚特朗普兌現此前的承諾有多認真。
就職第一天就可能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
野村經濟學家Lewis Alexander在電話會議上說,特朗普早就說過上任第一天就要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估計他會說到做到。我不認為特朗普會對中國全面實施45%關稅,但他有很多事可做。他把貿易作為重點,這個領域他有很多權力,無需國會批准。
新當選的美國總統特朗普
他可以逐一對中國產品加關稅,這可能依然會有很大影響。
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荒謬」
德國商業銀行駐法蘭克福的首席外匯策略師Ulrich Leuchtmann,「匯率操縱國」是指那些人為削弱本幣來為出口和面臨進口競爭的行業創造優勢的國家。也許中國2014年以前就是這樣,但此後也中國的外匯儲備呈現萎縮之勢,中國是在「人為」使其貨幣走強,並傷害了其出口商。
美國欲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荒謬」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中國完全不應被指責操縱匯率來損害美國出口商及其雇員的利益。當前很難判斷特朗普政府是否可能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需剖析特朗普的競選措辭和真正的政治打算。
特朗普的獲勝演講跟傳統的總統當選人演講沒什麼區別,他對希拉蕊親切的評價和以往「把她關進監獄」 的言論形成鮮明對比。但無法確定這種溫和會持續,對中國也一樣。
每個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時都對中國嘴硬
很多美國總統候選人都曾在競選中點名抨擊中國,但一旦當選,則一切照舊。美國財政部前中國事務專家、如今擔任基金管理公司TCWGroup Inc. 駐洛杉磯分析師的David Loevinger表示。
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很容易,但讓中國不干預市場是否符合美國自身利益就難說了。自從1992年以來,每個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時都對中國嘴硬,因為這麼做「既便宜又容易」。但是當他們成為橢圓形辦公室主人的時候,就會意識到。
圖為特朗普發表相關演說
要通過繼續強硬又不傷害自己的辦法來讓中國更加開放才是真正困難的事情。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一舉措本身不足以起到改變其貨幣政策的效果。每位候任總統遲早都會意識到。
為了實現其既定議程,必須要找出一種和中國合作的方式,而隨著中國的發展,這將變得越來越重要。抱怨中國操縱匯率的人應該對搞清自己的目的:中國去年花了超過4000億美元以防止人民幣進一步走弱,如果中國沒有「操縱」,結果將是人民幣更貶值。
抱怨中國操縱匯率的人應該對搞清自己的目的
在符合WTO要求的情況下進行貿易制裁效果有限,但若美國違反WTO承諾而對中國加征關稅,中國有權實施報復,從而進一步損害美國的出口。中國可能會早早暗示,若進行貿易制裁,美國將承受同樣的痛苦。特朗普的獲勝基本上「殺死了」中美雙邊投資協議的希望。
如果都不支持與盟友的貿易協定,也不可能和中國達成協議。指責中國是美國大選競選的一個傳統策略,並不是美國的政策藍圖
特朗普當選後,第一個電話是打給已經岌岌可危、瀕臨下台、支持率不足5%的韓國總統朴槿惠。
而我們從特朗普的表態上看,其在朝鮮半島的政策初期很可能會暫時延續歐巴馬時期的政策:一方面,繼續積極推動部署「薩德」以在軍事上圍堵、遏制中國;另一方面,繼續在朝鮮核問題上打壓朝鮮。
特朗普的這一表態,同樣是在對中國釋放信號,即特朗普政府將不會在「薩德」問題上向中國讓步,並且會繼續向朝鮮施加更大軍事和經濟壓力。這一表態對中國的含義是,美國在特朗普上台後會繼續在亞太再平衡遏制中國方面延續歐巴馬政府的壓力。
特朗普當選後,第一個電話是打給已經岌岌可危、瀕臨下台、支持率不足5%的韓國總統朴槿惠
當然,這種壓力到底是特朗普政府和中國討價還價的籌碼,還是準備延續歐巴馬的政策一條道跑到黑,這還是一個未知數,但至少他向中國釋放了一個繼續遏制中國的明確信號。
對於特朗普政府繼續延續歐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筆者認為中國上下對此都有清醒的認識,誰也沒指望特朗普上台對歐巴馬的這一基本對外戰略改弦易轍。
之所以特朗普短期內不會改變,原因是這並非只是歐巴馬政府的戰略選擇,更是美國精英層的共識。對於擁有廣泛基礎的共識和戰略,特朗普不可能上來就直接改弦易轍。
由於特朗普和歐巴馬早有不睦,共和黨也不太可能完全沿用民主黨時的戰略和政策,因此可以預見其必然做出重大調整,只是如何調整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商榷的問題。
然而,特朗普又為何選擇朝鮮半島問題作為其「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切入點呢?在筆者看來,根本原因在於,亞太地區能夠立刻切入表態的點只有朝鮮半島,其它都不合適。
南海方向,現局面正趨於平靜,特朗普在這個點上切入發表看法,顯然是自討沒趣,只能削弱其總統的威嚴而不會起到任何好的效果;
考慮到特朗普廢掉TPP的機率很大,那麼廢掉TPP後美國怎麼辦?
台海方面,由於對中美關係來說是大忌,特朗普不可能還沒上台就和中國進行尖銳對立,所以他也不會在台海問題上表達太明確的態度;
至於東海,那是美國一直不想提的,因為如果中日矛盾激化,直接就將美國放在了必須和中國賭一把的境地,這是特朗普政府絕不可能允許現在就發生的事情。
而其針對朝鮮核問題發表看法,就「薩德」問題上表態支持,這是最沒有風險也是最能讓特朗普出彩的表態,更何況朴槿惠也的確需要特朗普挺一把。
基於此,我們也可以認為,特朗普至少在上任初期會維持一陣歐巴馬的外交政策,然後在幾個月內逐漸將自己的政治態度勾勒出來。
當然,無論如何,特朗普繼續遏制中國的態度已經明確了,中國繼續和美國博弈較量的未來預期也是明確的。只是,在未來具體細節上,可能會有新變化。
川普向中國釋放的信號絕非這些,還有更重要的信號釋放給我們。據香港《南華早報》11月10日報道,特朗普在國家安全、防務以及情報事務上的高級顧問詹姆斯·伍爾西稱,歐巴馬政府對亞投行的反對,是一個「戰略失誤」,他希望特朗普更加熱情地對待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
報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如果特朗普支持美國成為亞投行成員,並支持中國復興古絲綢之路,這將被視作美方釋放良好合作意願的一大信號,也將為雙方進一步合作鋪平道路。
既然是特朗普的國家安全、防務以及情報事務上的高級顧問,這就意味著在未來特朗普的政府中此人極有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他的話也許代表他自己,但大機率是替川普釋放信號。
考慮到特朗普廢掉TPP的機率很大,那麼廢掉TPP後美國怎麼辦?用什麼政策來替代呢?這裡不能完全排除美國新政府轉頭和中國談加入亞投行的問題。
所以,特朗普上台後只要有明確廢除TPP的信號,那麼美國和中國談判加入亞投行就不是不可能。而這裡的風向標則是日本,如果日本開始就加入亞投行變得緩和或有加入傾向,這就表明白宮有此傾向。
特朗普之所以有可能考慮加入亞投行,原因在於亞投行的確是未來世界經濟的重要推動力組織,這個組織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美國拒絕這樣的世界組織實在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更何況,哪怕美國不加入,該組織的影響力依然是存在的。
所以,本質上,美國不加入是自己削弱了自己的影響力和未來,並且還會因此錯過亞洲甚至世界的發展大機遇。
我們不能忘了,特朗普是個富豪,是個做了大半輩子的生意人,他很可能會在遏制中國方向不變的情況下,在經濟的合作方面與中國展開快速深化的合作,其中包括加入亞投行。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美國如果廢TPP並且準備加入亞投行,這將是給世界一次發展的機會,當然也是世界局勢的一次大變化。
到了特朗普政府,很可能做出這樣的調整,即:第一重依託於「亞太再平衡」戰略以遏制中國為目的的軍事和政治手段會繼續延續、推進,甚至某些方面還會有進一步的強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認為未來特朗普對華政策調整將是大機率的事情,但其調整的將不會是歐巴馬的遏制中國戰略,而是和中國在合作層面的戰略方向。
直白說,就是特朗普政府可能在軍事、地緣上繼續保持遏制中國的態勢,但同時在經濟上擴大和深化與中國的合作。具體到細節上,也就是在亞太再平衡戰略上不向中國做讓步,繼續推進。同時,廢掉TPP並考慮加入亞投行。
如果和歐巴馬政府做個對比總結,我們可以認為歐巴馬政府是雙重遏制戰略:一重是在地緣上和軍事上對中國進行遏制,政策立足於「亞太再平衡」戰略,並積極推進與盟友的合作;二重是在經濟上弱化APEC的作用,推進對中國進行釜底抽薪的TPP。
到了特朗普政府,很可能做出這樣的調整,即:第一重依託於「亞太再平衡」戰略以遏制中國為目的的軍事和政治手段會繼續延續、推進,甚至某些方面還會有進一步的強化;
第二重的經濟上的遏制則可能被廢除,即廢掉TPP,然後在經濟上加速與中國進行合作,甚至可能加入亞投行,爭取在歐亞大陸經濟發展中獲得更大的主導權,從而維繫美國的霸權和世界領導者的地位。
如果和歐巴馬政府做個對比總結,我們可以認為歐巴馬政府是雙重遏制戰略
當然,上述還僅僅是根據特朗普的一個電話和特朗普幕僚的表態做的推理,由於信息太少還不能做出準確判斷,但上述調整方向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因此,在筆者看來,我們應該在這一調整方向上做一些準備,特別是要通過試探和情報來獲取更多信息,以確認特朗普的外交政策特別是亞太和對華政策的調整傾向。
如果筆者的這一推理最終成為其戰略選擇,那麼對中國來說既是好事,也是更大挑戰。
好事在於,美國在經濟戰略上與中國形成共振,這會加速世界經濟走出後危機時代,這是時代的共贏,是世界的共贏。壞事在於,美國的綜合國力、世界影響力決定了,其到哪裡就在哪裡有光環,有影響力,這會削弱中國的影響力。
對中國來說,面對這種可能性,我們需要提前就特朗普政府可能採取的政策進行研究和準備好應對之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4170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