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局勢已破:中國此招一出,美國、新加坡立刻落荒而逃

「今天標誌著新時代的黎明。」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在中資港口瓜達爾港的開航儀式上向全世界宣告。據路透社報道,13日,巴基斯坦中資港口瓜達爾港正式啟用,首批中國貨船出海,中巴經濟走廊正逐漸夢想成真,「一走廊、多通道」理念正逐步成為現實。

幾經周折,終獲得瓜達爾港經營權,開花結果

目前,中國60%的能源補給來自中東,80%的石油進口都要經過美國、新加坡勢力控扼的馬六甲海峽,是我國海上石油通道安全的最重要隱患,而因尋找更加便利可靠的入海口顯得迫在眉睫。而瓜達爾港位於阿拉伯海沿岸,占據著南亞、中亞和中東之間的戰略位置,並且還處于波斯灣的咽喉附近,距全球石油運輸要道荷姆茲海峽僅有約400公里,是中國苦苦尋求的新入海口的不二選擇。

面對戰略地位如此重要的港口,美國早已覬覦。早在90年代,美國就將手偷偷伸進了瓜達爾港,美國人與瓜港所在地政府秘密簽訂了開發協議。根據協議,美國在瓜達爾港的不僅各種基礎設施一應俱全,而且幾乎取得了一個主權國家所能擁有的一切權利,企圖打造一個「國中之國」,後來此計劃敗露,在巴基斯坦國內輿論壓力下,美國的這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就此告一段落。

而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合作,與美國覬覦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戰略地位,進而控制巴基斯坦內政外交截然不同!事實上,瓜達爾港一期正是中國對巴基斯坦的一個援建項目。但在項目完工後,中國並未拿到瓜達爾港的運營權。2006年,有中國公司有意競標瓜達爾港運營權,但最終卻被新加坡以高價「截胡」,然而在新加坡的經營下並沒能如巴方所願駛上發展「快車道」。五年後,新加坡和巴基斯坦決定放棄合同。幾經周折,在2013年巴基斯坦宣布將瓜達爾港的經營權轉交給中國企業。

日前,一支從中國「特區」喀什出發的龐大運輸車隊,自北向南成功穿越巴基斯坦西部地區,包括動盪不安的俾路支省,於12日抵達瓜達爾港,拉開了中國通往波斯灣和中東的大門。

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給兩國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但也面臨安全問題,極端組織妄求從中分得「一杯羹」。

不過,巴基斯坦總理承諾,為確保外國投資者能進行國際貿易,巴方軍隊將設立一支特別部隊,保障貿易路線及港口,以防禦來自俾路支民族主義者和塔利班分子的襲擊。與此同時,隨著中國運20、殲20、無人機的服役,中國軍力日益強盛,遠征能力大大加強,有足夠的能力捍衛中國在海外的利益不受到侵害。

蝴蝶效應,美國、新加坡慌亂了,南海局勢已穩定

如今,中巴經濟走廊使喀什成為中國內陸與中亞、中東、歐洲、非洲的交通要道,將使喀什成為中國西部的世界級的物流中心。如此看來,當初中國將喀什規劃為我國第二個金融貿易區是多麼具有戰略眼光。中國正加速向西開放,步步為營,紮實牢靠地打造「向西戰略」。

瓜達爾港正式開航,帶來的影響不僅是區域性的,且將是全球性的。

首當其中的影響,是帶給印度的。中國接管瓜達爾港將給予巴基斯坦前所未有的戰略縱深,巴一直渴望開發一個遠離印軍觸角的港口。伊朗將直面近鄰巴基斯坦的競爭,會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這對其中東地區交通樞紐的地位產生了威脅。

眾所周知,馬六甲海峽東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繁忙的海運促生了新加坡的物流、金融、服務、旅遊行業。據悉,每年約有10萬艘船隻(大多數為油輪)通過海峽,而這其中大多數是開往中國的船隻。

如果等到以瓜達爾港為出海口的中巴經濟走廊能全線打通,將石油直接用管道從喀什輸入中國,會明顯降低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度,對新加坡具有戰略意義上的打擊,從而深刻影響亞洲經貿戰略格局。

在此之前,中國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極高,於是有了美國企圖封鎖馬六甲海峽來讓中國低頭的圖謀。而現在,美國的這種圖謀已是黃粱一夢。

中國接管瓜達爾港,對美國孱弱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又撒上了一把鹽。隨著「杜特爾特效應」席捲東南亞,南海局勢已是「東風壓倒西風」。新加坡在南海局勢上一直搖擺不定,並且新加坡一直希望美國介入馬六甲海峽,只是由於馬來西亞和印尼的一直反對才未能得逞。如今,瓜達爾港開航,新加坡遇到的「麻煩」也會隨即顯現,如果在南海問題上,不順應潮流,最終只會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因而,南海問題破局之時已是指日可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4092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