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鬧騰了半年之後,美國大選終於落幕:今天,特朗普的選票戲劇性地超越希拉蕊,成為美國歷史上第45任總統。在全世界還一臉懵逼時,有才的中國網友已經總結了一個精妙的詞,叫「川留不希」。
其實,這場美國大選何處不戲劇?
有人總結,美國歷史上或許沒哪屆大選能像這次,輪番上演《紙牌屋》外加《駭客帝國》和《權力的遊戲》。不僅中國圍觀的小夥伴,從西瓜吃到了冬瓜,那邊的互撕還沒結束,就連全世界的觀眾「追劇」追到今天,都是一個表情——趕快結束吧,我已經看不下去了!
(圖:外媒標題:美國人已經不想聽到任何跟希拉蕊和特朗普有關的事情。)
大選「塵埃落定」,估計很多小夥伴會問:特朗普贏了,對中國會有什麼影響?容長安君賣個關子,先給大家梳理一下這次美國大選創造的幾個「歷史紀錄」:
第一個紀錄,美國歷史上關注度最高的一次大選。這點從三輪電視辯論上就能看出,希拉蕊和特朗普9月的首場電視辯論,吸引了近8400萬觀眾,美國總統辯論電視史上收視率第一。
第二個紀錄,兩位總統候選人的「不滿意度」刷出新高度,均接近60%。《華盛頓郵報》和美國廣播公司8月31日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在註冊選民中,對希拉蕊的滿意度為38%,不滿意度高達59%;對特朗普的滿意度為37%,不滿意度為60%。而不滿意度的原最高紀錄,屬於共和黨籍前總統喬治·H·W·布希,他在1992年總統選舉期間的不滿意度為53%。
(圖:在競選過程中,希拉蕊始終以「郵件門、健康門」的「騙子」形象廣受詬病,特朗普則以「大嘴巴」「民粹主義」「瘋子」而聲名狼藉。)
第三個紀錄,「最沒有風度」、「最丟人」、「最無下限」的一場大選,已成某種全球共識。美國的總統大選,向來不乏「互撕」、「互黑」,但這次大選撕的水平越來越低,甚至連基本的禮貌都顧不上了。不僅各路緋聞、謠言、醜劇層出不窮,甚至為了「撕」的效果,特朗普將柯林頓昔日的緋聞女性,都請到了演講台下。
三個紀錄,如果只有一個字來概括,就是——亂。因為亂出了新高度,所以關注度最高,所以不滿意度也最高。
而要問如何亂,再回憶一下這次美國總統大選,絕對有很多瞬間值得珍藏。
先來看希拉蕊:希拉蕊從和民主黨另一位參選人桑德斯競爭候選人的位置以來,維基解密就不斷爆出她的猛料。在民主黨黨內競選提名上,這些文件顯示,民主黨如何「黑桑德斯、挺希拉蕊」。
當地時間10月31日,「維基揭秘」公布文件稱,在美國有線電視台(CNN)任職期間,該台特約評論員、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臨時主席唐納·布拉澤爾,曾在民主黨黨內初選時向希拉蕊團隊泄題,提前泄露了辯論中會出現的題目。
一句話,民主黨並不民主。
另一方面,希拉蕊長期用私人郵件處理公務,甚至在大選投票日開始前的一刻,「郵件門」還在發酵。FBI啟動調查、放棄調查,再重新調查,再放棄調查,反反覆復。因為「郵件門」,希拉蕊的政治誠信被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此外,柯林頓基金會違規接受政治獻金。這些政治獻金的金主,都得到了希拉蕊在國務卿期間的某種「照顧」。
一句話,希拉蕊任職國務卿期間的表現,並不國務。
再加上她跟ISIS的瓜葛、各種沒有實錘的「健康問題」甚至「孌童」謠言,希拉蕊因為這場大選,主動或被動地捲入了N多驚悚劇情,美國人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另一個「爛蘋果」似乎也好不到哪兒去。自參選以來,特朗普這位號稱身家超過80億美元的富翁,就自動充當起了選舉界的「泥石流」。他一出場,就把共和黨內的一眾候選人掃得七零八落。收割各種醜聞的能力,也堪稱史上最強。
比如,侮辱女性。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特朗普曾把一些女性蔑稱為「肥豬、狗或令人噁心的動物」。比如,侮辱墨西哥人。特朗普在2月25日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會上重申,「中國的長城兩千年前建的,長達1.3萬英里,我們只要建1000英里,因為我們與墨西哥有許多天然屏障……而且這錢必須要墨西哥出。」這段話直接把外來移民氣炸了。
比如,美國大選進入衝刺階段,媒體還爆出特朗普和俄羅斯有政府背景的金融機構,有非正常往來。這個醜聞對於他來說,還算是一個正經的「醜聞」。
(圖:特朗普和普京的「關係」,也被美國媒體各種炒作。)
難怪,美國社交媒體上會流傳這樣一個笑話:「如果希拉蕊和特朗普同時掉進水裡,誰能得救?答:美利堅。」講真,美國人民也是蠻辛苦的。
這樣一場大選,其結果當然是娛樂了世界,但害慘了美國。
這個美國現任國務卿克里深有體會:當地時間10月31日,美國國務卿克里訪問英國倫敦。談到正在進行的美國大選時,克里不無尷尬。克里說:「我必須坦承,這次的選舉影響了美國在海外的形象……(大選)曾出現令人萬分尷尬的時刻,有時候超過了我所知道的任何準則——我也在2004年參加過美國大選。」克里說,自己從來沒有想過,大選辯論不會聚焦於真正的問題,「這是真正的改變。」
持這一觀點的不止克里。美國媒體稱,美國總統歐巴馬有意「擴充」11月8日大選之後的出訪安排,意在向海外盟國再次確認美國的政策、立場,尋求「修補美國形象」。
政要搖頭,美國民眾自然也是憤怒滿懷。法新社本月初發布的美國心理學會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52%的美國人說,兩名總統候選人之間激烈的人身攻擊,讓他們感到焦慮。美聯社上個月公布的公共事務研究中心民調結果顯示,四個美國人里有三個對這次選舉感到失望,而且多數人還表示他們很氣憤但卻無能為力。美國權威調查顯示,希拉蕊的支持者,或特朗普的支持者中,都有近一半表示他們「主要是為了不讓另外一方取得勝利」。
現在,大選結果揭曉,但美國人為之憤怒的深層原因,並未褪去。
今年3月,CNN的一篇報道總結了美國人不滿的幾個主因:一,美國家庭收入在過去20年里增長緩慢甚至「零增長」。二,美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根據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Emmanuel Saez收集的數據,在上世紀90年代,頂層10%的富人拿走了全年創造的40%,在80年代,這一比例僅僅是35%。在2014年,頂層10%的富人拿走了當年創造的一半的財富。三,美國熱衷於輸出自己的「民主」。為此,不惜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這幾年,美國國內經濟不濟,再開戰有點吃不消,但美國還是縱容或者操縱了敘利亞戰爭,導致了中東現在出現了「誰也管不了」的難民危機。
而回到我們文章開頭的問題:特朗普贏了,對中國會有多大影響?看看這次「風暴眼」中的美國大選,中國網友的打開方式,或可見端倪:
不一一舉例了,你懂的。四年一度的美國「民主」展示方式,以一種極度尷尬的方式落幕。正是因為看透了其中的含金量,中國網友的娛樂化背後,其實是心態的放鬆,是對美式「民主」的「祛魅」。
「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
還有一個段子,你肯定在朋友圈裡見過:
這當然是未經證實的段子,但反正大家「都信了」,因為這事的確有可能。因為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製造」對大洋彼岸大選的晴雨表功能。而這種功能之下,其實是整個國家的自信和成長。
美國大選期間,中國在幹嘛?有公眾號總結:「就在美國大選狗血滿天飛的時候,中國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中國未來天宮空間站、北斗導航系統的建設,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測的實施都將使用該火箭系列。可怕的是,中國的航天人大部分都是80後,平均年齡比外國同行小了15歲,這樣一支年輕的隊伍,將來足以超越所有外國同行。」
所以,特朗普當選了,so what?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
無論特朗普當選,還是希拉蕊得勝,對華政策上只可能有「微調」,不會有質變。把中國當兄弟?做夢!無論誰當美國總統,當然都是「利益當先」。但這次美國大選讓吃瓜群眾們看到的謊言、腐敗與不堪,只會讓我們更加堅定地,按照自己的方式走下去。
只要我們一天天強起來,誰當美國總統都一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383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