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能成為亞洲霸主嗎?

「亞洲霸權幻象」,中國有嗎?「領導亞洲」,做不到

英國《金融時報》席佳琳文提出「中國的地區霸權幻象」,似乎提醒中國不要有幻象或幻想。無中生有,不過,也應警惕。有些國人以為經濟「老二」了,自然是亞洲經濟「老大」。其實,這僅指經濟總量,和日本比,人均GDP和許多方面差距還很大,不值得驕傲。

必須清楚,「中國夢」不是當「亞洲王」,也不是稱霸世界,與美國叫板。

什麼「霸權幻象」?中國從來沒有過。「不稱霸」是中國國策,不會改變。中國的倡議的「一帶一路」,只是倡議;「亞投行」也沒有稱霸亞洲的意思。捍衛南海主權,與稱霸風馬牛不相及。

中國國內的矛盾就夠鬧心的了,哪有閒功夫去想什麼稱霸?

中國不會成為亞洲霸主,只是追求不論大小國家一律平等,中國應有亞洲和國際的話語權,能夠平等地參與國際競爭。

亞洲太複雜了,如日本、菲律賓甚至印度、印尼等。不僅亞洲自身複雜,還有美國等非亞洲國家,都來染指。

中國領導亞洲,至少一個時期做不到。有老美在,日本在,就休想。何況中國沒有想。

「西方衰落並不必然意味著亞洲的崛起,而是形成對亞洲的侵蝕(至少在觀念上),因為在亞洲地理範圍內,互為對手的狀態壓倒了曾將亞洲國家團結在一起的地區凝聚力概念。」

「這種觀點似乎顯得很另類。中國一直引領著世界經濟增長;西方學者通常把這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視為亞洲的領袖,這塊大陸在遭受250年外國壓迫之後正在重新確立自信。反對西方帝國主義的泛亞洲團結在20世紀有過一段值得尊敬的歷史,但那已成歷史,而非當今的世界——只有美國一個舉足輕重的域外大國。」

「亞投行深受發展中國家的歡迎,後者早已對西方在多邊機構中的主導地位頗有微詞。」

「然而,想當然地認為多數亞洲人都期待一個中國領導的時代是不對的。」

「中俄關係並非地區聯盟」。

「現實是,中國還遠未成為亞洲的天然領導者。日本懷有敵意,韓國保持警惕,東南亞國家大都緊張不安(如果不是懷有敵意的話),而印度現在正在建設海上力量」。「印度對中國的擔心程度不亞於對印巴邊境的擔心程度。」

「中國經濟優越表現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

「在那些想要平衡中國在亞洲領導力的國家中,既包括美國的長期盟友,如日本、澳大利亞和韓國,也包括越南、印度、印度尼西亞以及菲律賓等國」。「如今共計擁有18億人口的後四個經濟體,在未來20年很可能比中國增長得更快。」

「其他亞洲國家不會站出來對抗中國,但它們擔心中國會妄自尊大。」

「其他亞洲國家有自己的歷史觀,中國在其中只是眾多博弈者之一。中國的這一角色還將延續下去。中國還遠未成為亞洲的天然領導者,日本懷有敵意,韓國保持警惕,東南亞國家大都緊張不安,而印度現在正在建設針對中國的海軍實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367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