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者善狩軍情解析265期】在軍用無人機領域,世界上已經形成了中美兩家並駕齊驅的局面,站在第一梯隊中美兩國已經遠遠的將其他國家甩在後面,由於後發優勢,中國在某些領域已經出現超越美國這個探路者。在本屆珠海航展上,中國第一個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成功打破了美軍此前保持的記錄,專家分析,此舉具有重大意義。
根據新華網消息,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記者了解到,我國第一個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以67架飛機的數量打破了之前由美國海軍保持的50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機數量的紀錄。該成果由CETC電科院、清華大學、泊松技術攜手完成。專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此次打破由美國海軍保持的固定翼無人機集群編隊飛行紀錄,預示著我國在這一領域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進入無人系統技術全球第一梯隊。
有專家指出,無人機編隊飛行的主要難度在於如何用少數的操作人員控制更多的無人機。這裡面涉及到人工智慧、通訊指揮、偵查、戰鬥、抗干擾等領域。這些領域一旦突破,受益的絕不僅僅是無人機領域。
據新華社這篇報道稱,「集群智能」作為一種顛覆性技術,一直被軍事強國視作軍用人工智慧的核心,是未來無人化作戰的突破口。把無人機群作為一個整體來控制,對未來無人機作戰及應用方面有廣闊的前景。與單機作戰平台相比,無人機群在作戰時具備功能分布化、體系生存率高、作戰成本低等優勢。在對抗過程中,當部分個體失去作戰能力,整個集群仍可以繼續執行作戰任務。
事實上,媒體在2015年的時候就曝光中國已經開展無人機編隊飛行並取得成功。據央視2105年1月份報道,中國自主研製的翼龍無人機進行了新年首次編隊飛行,兩架翼龍順次起飛編隊飛行。試飛人員介紹,翼龍操縱系統智能化,飛行很省心,只有出現異常時才需要人工干預。
美國上次所創造的50架無人機編隊飛行的記錄時間是2015年8月份,根據外媒報道,這50架無人機分兩組、每組25架發射和飛行,使用先進機器人系統工程實驗室研發的蜂群操作介面操作。該演習通過移交自主能力,使這些無人機可以做出有限的自主決策,從而減輕了地面操作人員的部分壓力,最終實現了2名操作人員成功操縱50架無人機的結果。
未來的空戰,正在朝著無人化和智能化發展,也許有一天,在天空上交戰的雙方講述無人機集群的廝殺。這是多名軍事專家此前關於空軍未來發展的一個判斷,目前幾乎成為了世界戰機發展的一個共識。目前包括中美歐洲和俄羅斯等國都在積極開展無人機研究,而如何能讓無人機在未來發揮出重大作用,各國也在開展積極的研究,而無人機編隊飛行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
而中國實現對美軍此前的超越,標誌著中國在該領域已經走在領頭羊的位置。相對於中美這兩個歡喜冤家,歐洲第一個提出未來第六代戰機是無人機的概念,并力排眾議在中美俄大力研發五代戰機的時候依然堅持研發無人機。事實證明,歐洲的概念和判斷是沒有錯的,錯就錯在他們的研發能力,時至今日,歐洲在無人機的研發成功上依然乏善可陳,除了法國神經元無人機等幾個寥寥的機型之外,其他的到目前位置仍未見任何動靜。而中國和美國則在研發五代戰機的同時還在積極的發展無人戰機,特別是中國,目前已經形成一系列的無人機家族,比如彩虹系列、翼龍系列等等,在這一領域已經對美實現超越,這一事實即便是美國也不得不承認,感嘆這一領域被中國超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3292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