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不黑誰也不吹誰,說一說美國選民自己的無奈。
講真,大家都受夠了。
如果你對這次大選的新聞聽到想吐,恭喜,你不是一個人。根據《紐約時報》和CBS的聯合民意調查,美國人已經受夠了無窮無盡的總統候選人報道,無論是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還是共和黨候選人川普,美國人再也不想聽到任何家長里短的爆料了。
根據時報報道,只有十分之一的選民說他們仍然可能改變想法,十分之六的人說「無論最後一刻爆出什麼猛料他們也不會改變自己的選票」。你們幾乎可以看到選民們頻繁看手錶,打著哈欠,嘟嘟噥噥地回答問題。
這場民意調查緊隨FBI局長James Comey告訴國會將重啟對希拉蕊擔任國務卿期間使用私人伺服器處理機密郵件的調查。在《時報》調查的人群中,大部分人說他們已經知道了Comey的聲明;而且更多的人知道女性群體正在指責川普不尊重女性。大部分接受調查者都說「關於川普的爆料比關於希拉蕊的爆料對他們的負面影響更多。」
不難判斷是什麼讓民眾失去了興趣。在過去幾個月中,新聞界一直都在超頻運轉,民眾被主流媒體輪番轟炸,還有維基解密的發布會,FBI的披露,候選人的推文,競選網站的宣傳,還有無處不在的移動廣告。這還沒算「朋友圈」里的評論和轉發。

「每一天,我們都不堪重負,聽著各路政治分析師你噴我我噴你,噴完對方再噴候選人,」心理學家Judith Miller在她的專欄里寫到。「我們報紙上看到各種激烈的言辭,社交媒體上充斥對競選者的辱罵。」
大家的情緒如琴弦一樣緊繃,美國心理學協會甚至向民眾支招,教他們如何提供應對選舉壓力。其中一招就是:減少媒體消費。
不管怎樣,未決定的選民早就受夠了媒體,這次選舉中的未決定選民數量比以往都要多。根據YouGov從6月份開始採集的數據,只有三分之一的未決定選民才會在「很多時候」看新聞。
猛料已經不新鮮了,但至少《紐約客》諷刺作家Andy Borowitz提供的新聞還值得一看:
圖為波蘭克拉科夫一家博物館前放置希拉蕊柯林頓與特朗普競選幽默招牌。路透社照片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前不多的日子裡,兩大政黨競選人展開競選衝刺。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與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對擁有猶豫不決選民的州輪流到場喊話。希拉蕊柯林頓受電郵門案調查重啟打擊,希望挽回選票,而特朗普明顯收斂了信口開河無知表態而謹守從天而降的選票禮物。最新的消息說,特朗普的競選戰果顯示奏效擴大。
據法新社報導,隨著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愈來愈近,希拉蕊與特朗普為了競爭激烈的選戰做最後衝刺,星期四兩人展開破釜沉舟的決心,不約而同在北卡羅來納州積極催票。
希拉蕊與特朗普在左右11月8日大選日結果的幾個決戰州爭搶選票的同時,根據真清晰政治網站的民調,希拉蕊與特朗普在選舉人票較多的佛羅里達州和北卡羅來納州支持度差距縮小,陷入不相上下的僵局。
報導說,希拉蕊請到總統歐巴馬等大咖幫她催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則派出妻子梅蘭妮亞(Melania),為共和黨傲慢無理的形象增添柔軟度。
根據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紐約時報聯手進行的民調顯示,希拉蕊以45%比42%領先特朗普,領先幅度縮小到3個百分點。
報導說,歐巴馬在傑克森維爾市(Jacksonville)向選民提出警訊:"這將是個激烈的選戰,你不能視作理所當然。"歐巴馬直指特朗普如果當選,將對美國民主是巨大的災難。
希拉蕊更告訴北卡州選民,"如果特朗普當選,我們將會有個完全力所不及,想法極其危險的三軍統帥"。

法新社說,相對於特朗普來說,共和黨的競選造勢顯現謹慎和柔性。美國聯邦調查局重啟"電郵門"調查,使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蕊聲勢受挫,她的共和黨對手特朗普民調上揚,特朗普趁勢追擊時難得謹言慎行,避免選前最後關頭壞了好局。

截至目前,特朗普順著這個勢頭追擊,一方面不在脫口秀節目大放厥詞,在造勢場合也乖乖按讀稿機照本宣科。
還據消息報導,美國激進的3K黨刊報發表整版文章力挺特朗普,面對這一負面力挺,特朗普也沒有敢開大嘴巴開說,而是謹慎避免提及回應。
特朗普的選戰轉而集中火力在希拉蕊貪腐、不可信賴、不能擔當總統大任;美國需要改變且唯有體制外的政治人物才能帶來改變。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