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寫圖來源】
很久之前就有人一直討論這個問題,其中有些觀點都比較片面。今天小編就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個方面 從二戰開始以前,德日就是已開發國家,有一流的基礎,人才技術,進取的思想等,所以起點也高,有經濟爆發的基礎。而在二戰爆發的同時,像日本這個國家,在中國肆無忌憚地進行人體試驗,生化試驗(731部隊),也為日本的科技發展做足了基礎。而後在二戰結束後,作為軸心國的德國日本義大利和大多數同盟國一樣幾乎毀於一旦,而就在二戰結束的同時,一個國家蘇聯迅速崛起緊追甚至趕超美國。世界還沒有好好制裁戰敗國就被捲入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戰爭中,以蘇聯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和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的冷戰。
第二個方面,隨著冷戰的持續,德國作為與蘇聯接壤的路上國,日本與蘇聯隔海相望的島國越來越發揮著其重要的地緣政治作用。在二戰後德國和日本被廢除軍隊,美國也成了事實上的保護國,軍事上被美國控制著,所以美國敢大膽的用馬歇爾計劃等給他們大量的援助。這對美國有什麼好處呢,其一給英國法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強國造成經濟上的壓力,提高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其二德日是蘇聯的東西大門,樹立榜樣給蘇聯經濟壓力,其三發展德日經濟,用資金扶持它們讓它們守住蘇聯兩個東西大門。(對待韓國也是如此)。你以為德國當時擁有世界第一的坦克,日本擁有世界第一的反潛力量是偶然嗎?最後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打擊。有趣的是曾經的社會主義國家保加利亞 羅馬尼亞 匈牙利 也是曾經的法西斯國家。 冷戰的本質終究是戰爭,就這樣德國和日本站對了邊可以說成為了冷戰的「戰勝國」之一。(韓國在美國的幫助下也發展得如此迅猛)
第三個方面也是最根本的方面這和德國日本自身的努力和人文素質分不開
首先從1901到2015年理化生三項諾貝爾獎的前十國國獲獎人數,美國:247英國:85德國:71法國:31日本:19瑞典:16俄國:15瑞士:15荷蘭:12丹麥:9。可以看出德國和日本對於科學追求的熱情從來沒有減弱過,在國家和社會上營造了良好的對科學技術的崇拜,才能在不斷做學問中坐得住,而且從學問中獲得快感和享受。學問中的快感和喜悅,是一種精神盛宴。
從歷史的角度看比如日本的崛起要從19世紀中期說起,處於德川幕府統治之下的日本社會矛盾尖銳,1853年美國軍艦叩關以後,西方列強紛紛侵入日本,社會更加動盪不安,一些以中下級武士為主的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統治建立了明治政府,並推行了有名的『明治維新』運動,日本開始崛起,這是日本第一次崛起。二戰後,日本經濟遭到毀滅性打擊,但在60年代末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二號經濟強國,原因在於隨著冷戰的加劇,特別是中國大陸形勢的變化,美國改變對日政策開始扶植日本,韓戰期間美國向日本訂購了超過36億美元的物資。更重要的是改革,日本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全力進行經濟建設;制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生產力,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積極發展教育,培養人才。這一系列措施使日本在戰後崛起並曾於1987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美國,現在位居世界第二,日本資源不豐富但工業發達,它不斷進口初級產品經過加工再出口工業成品,賺取外匯,日本漁業發達,有世界最大的漁場之一 北海道漁場,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位,農業單產高,精耕細作所以農業也發達,這樣一個工農業都發達的國家成為世界第三其實很正常.。
可以說德國日本的發達是基於民族本身的進取和冷戰創造的良好條件。
當然德日的發達的原因遠不止小編所能描述的。
以上觀點純屬小編個人觀點,才疏學淺,望各路大俠指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7/node13274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