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道外媒稱,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訪華期間將探索同中國深化國防和經濟合作。分析人士稱,棄美親中的「杜特爾特效應」正席捲東南亞國家。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1月1日刊登題為《馬來西亞總理會否成為杜特爾特第二?》的報道稱,納吉布將在本周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探索同中國發展更深層次的國防和經濟合作,目前西方日益擔憂北京方面試圖使亞洲國家脫離華盛頓軌道。納吉布訪問中國之前,中國和菲律賓之間的外交關係解凍,杜特爾特在上月訪問北京期間宣告菲律賓與美國「分離」。
11月1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舉行儀式,歡迎來華訪問的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
報道稱,馬來西亞方面的目標包括談判達成從中國採購近海巡邏艇的協議,這將是兩國之間的第一份重大防務裝備合同。如果得到證實,這筆交易很可能引發美國及其盟國不快。
報道稱,雖然馬來西亞是南中國海爭議的幾個聲索國之一,但該國對中國在該地區擴張性主權主張的回應總體上是迴避對抗,馬來西亞的部長級官員偶爾會抨擊中國的主張,但納吉布本人一直強調克制。北京和吉隆坡之間的軍事關係近期升溫,去年兩國在馬六甲海峽進行了第一次聯合軍事演習。
資料圖片:2015年9月12日,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赴馬來西亞參加「和平友誼2015」中馬聯合演習。
分析人士正在談論席捲亞洲的「杜特爾特效應」,即中國試圖把一個又一個國家撬離華盛頓的盟友圈子,並以在該地區的經濟分量用作槓桿,推動這些國家進入中國的軌道。
報道稱,馬來西亞和中國在南中國海的主權聲索範圍有重疊部分,但兩國很少發生衝突,因為馬來西亞聲索的部分在南中國海的最南端,與中國近期建造人工島的島礁和珊瑚礁所在的北部相距較遠。然而,馬來西亞海事執法局曾在今年3月宣布,約有100艘中國漁船被發現侵入爭議海域的馬來西亞水域,這個信號表明中國有可能重提其海事主張。
鄰近的新加坡和越南都加強了與美國的防務關係,新加坡允許美國部署「海神」反潛巡邏機,並探索讓新加坡軍隊在關島進行培訓的可能性。相比之下,杜特爾特在上月訪華期間簽署了135億美元的協議和投資,期間他還宣告北京和馬尼拉之間的關係進入「春天」。
「海神」反潛巡邏機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研究員穆斯塔法·伊茲丁表示,馬來西亞正尋求對中國採取一種「平衡」姿態,在加強經濟關係的同時保護其在南中國海的利益。
報道稱,中國是馬來西亞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中國赴馬來西亞旅遊的人數在2014年飛往北京的馬航MH370航班失蹤後一度下降,但現已反彈。
另據美國之音電台網站11月1日報道,美國國務院10月31日表示,注意到了有關馬來西亞計劃從中國購買軍艦的報道,美國表示,歡迎中國和馬來西亞關係改善,不擔心馬來西亞與中國靠近會削弱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約翰·柯比表示,美國歡迎中國和馬來西亞關係改善。
報道稱,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10月31日至11月6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就在納吉布訪問前,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沙姆丁確認,馬來西亞國防部11月5日將與中國方面簽署購買近海多任務艦(LMS)的協議。
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希沙姆丁
新華社10月30日發表的一篇對納吉布的採訪中,納吉布稱中國是馬來西亞的「真朋友和戰略夥伴」,他說,中馬兩國將在經濟、防務、教育和創新等領域簽署一系列新協議。
不久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訪問中國,高調向北京示好,並與中國簽訂經濟合作備忘錄。觀察家認為,國際仲裁庭在南中國海主權爭端上做出裁決後,東南亞國家試圖在經濟和軍事上再次拉近與中國的關係,使歐巴馬政府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受挫。
早前報道
馬總理訪華招商引資 學者稱中國是「擺脫困境萬能藥」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29日報道,馬來西亞民主與經濟事務研究所負責人旺賽夫說:「馬來西亞迫切需要投資,政府需要找到新的投資者。中國是一個重要的目標。對納吉布而言,此次訪問非常重要,因為他需要確保外國直接投資持續流入。」
報道稱,去年,中國已成為納吉布的大救星。中方通過競標戰勝其他對手,收購了陷入困境的馬來西亞國家投資基金一馬發展公司的部分資產。
新加坡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區域戰略與政治研究項目高級研究員湯紹汶(音)說:「此次訪問凸顯了一種新模式,即馬來西亞正在轉向將中國作為其擺脫經濟困境的萬能藥。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將加深馬來西亞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